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8日报道 10月17-18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车展组委会协办的2013年全球汽车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今年适逢中国汽车工业60年、对外合资30年的历史时期,这种双重周期效应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一个独一无二的战略机遇期。因此,今年全球汽车论坛将紧扣“汽车未来发展之路—目标·策略·模式”这一主题,围绕“战略机遇期的选择”、“城镇化与汽车业”、“中国自主车企整体提升的路径”、“解惑新能源汽车战略”、“国际化人才”、“股权合作”等热点话题,展开精彩对话和研讨。700多名中外专业人士参会,为中国汽车社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在主题为“中国自主车企整体提升的路径”圆桌会议上,江铃集团董事长王锡高发表演讲,他称十年前进入江铃发现,这么一个有名的企业实际上还不能自己设计发动机,还不能设计整车。经过这么几年以后,江铃的研发团队已经有3千人了,而且跟合资方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在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以及ERP的建设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了,但是和国际水平还有差距,还需努力。

以下为王锡高的演讲实录:

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没有什么高见,是跟大家一起商榷和探索。江铃实际上做自主品牌比较早,也是在国内比较早进行合资合作的企业。在中国汽车产业并不是很发达和兴旺的时候,江铃是一个很有名的企业。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时我们最早的合资是跟日本五十铃的合资,做轻卡、皮卡,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江西省是一个比较穷的省,付不起外汇,买不起KD件,所以江铃人就自己学习皮卡,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抄过来,学习人家要改,不能侵犯人家的自主产权,还有我们的柴油机发动机,现在卖的很多了,按当时的标准是欧6的,要升级我们也买不起,所以就自己来干。

那么企业还要发展要资金,那个时候我们就上市,一上市就把这个品牌并进合资公司去了。所以中国自主品牌从江铃公司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探索和发展之路。

十年前我进了江铃发现,这么一个有名的企业实际上还不能自己设计发动机,还不能设计整车。经过这么几年以后,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已经有3千人了,而且我们跟合资方进行了良好的合作,我们在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以及ERP的建设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了。但是我们的品牌和国际水平还有差距,所以还需努力。谢谢大家,我只能说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