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18日报道 10月17-18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车展组委会协办的2013年全球汽车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今年适逢中国汽车工业60年、对外合资30年的历史时期,这种双重周期效应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一个独一无二的战略机遇期。因此,今年全球汽车论坛将紧扣“汽车未来发展之路—目标·策略·模式”这一主题,围绕“战略机遇期的选择”、“中国自主车企整体提升的路径”、“解惑新能源汽车战略”、“国际化人才”、“股权合作”等热点话题,展开精彩对话和研讨。700多名中外专业人士参会,为中国汽车社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经济学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许思涛先生表示,李总理说在他这一任政府会把行政审批减少三分之一,如果要真这么做,他对中国经济确实有很正面的影响,说到审批,我也不得不说一说公共政策的问题,一是目前对汽车和房子的政策都是比较荒唐的,汽车限购,房子限购,我先说一下为什么荒唐,我们的房地产占中国GDP的20%,汽车占GDP的10%,我们知道中国消费者有一个特点,很多人只是买了房子再买车,和国外的消费者不一样,如果对这两个行业打压,实际上是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

经济学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许思涛先生

以下是许思涛先生实录:

谢谢大家!

首先感谢大会的主办方,因为我觉得汽车年会确实越办越好,再一个我也感谢主持人李杰先生。

我来这个会议,尤其这个环节,我确实有些忐忑,因为在座的都是汽车界大佬,尤其是对汽车行业的微观了解非常清楚,我在听他们讲的时候有很多感想,谈到江铃汽车在发展过程中资金方面的约束,观致汽车发展过程中中国跟韩国的类比,袁总慷慨激昂的发言,我觉得不只是慷慨激昂,其中也有中国的优势,后市场,还有新能源,新能源是直接跟中国下一步要进行的,经济学叫做“要素价格改革”相关。另外袁总也说了,汽车梦的实现应该在中国梦实现的前提之下,我完全同意。

我试图从经济学家的视野谈中国经济中期走势以及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想一想,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大概在5000-6000美金之间,刚才郭总谈到的韩国经历了这么一个历程,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人均GDP将近1万美金,韩国金融危机使得韩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最后IMF救助韩国,当时韩国的GDP是6000美金,跟我们现在一样,金融危机一下将他们从1万美金打到6千美金,现在韩国大概是2.5万美金。

所以袁总说得是对的,中国梦的实现确实是最大的外因,中国梦的实现会变得……不见得达到2.5万美金,但我觉得1.5万美金是一个标志,可以说中国彻底摆脱了我们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我相信那时候很多的自主品牌就和现在日本和韩国的品牌是一样的。

在这么大的背景下我说一下几点供诸位参考,一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第一大趋势,我们要比较冷静地想一想,就是我们所说的“去杠杆化”,为什么要说去杠杆化呢?你知道,四万亿对中国经济短期带来的推动,中期和长期带来很多副作用,现在投资占我们GDP的50%,韩国当年投资占GDP最高峰时大概是35-40%,我相信中国未来在五年到十年的目标是要让投资从占GDP的50%变成占35-40%,这就是我们说的“去杠杆化”。

去杠杆化无非两点,一是增加我们的消费,二是降低我们的投资。但从现在看,2013年经济的发展其实主要还是靠投资的驱动。所以我觉得习主席在APEC会议上所说的“不以GDP论英雄”是非常对的,我们中期经济发展真要做好6%甚至5%的经济增长(的准备),这对中国经济是有好处的,如果我们盲目追求GDP,我们很有可能会出现韩国在1997年出现的金融危机。第二点是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一点,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我想从两点来说为什么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一点是刚才江铃很生动的例子,一个企业在发展中各方面的约束,现在我们最大的约束说白了就是金融太落后,如果我们去买车,借钱的话,利率真是要10%,但我们的存款放在银行只有1%,甚至不到,今年6月份还出现了钱荒,这是很荒唐的事情,表示我们在金融方面确实太落后了。

怎么改呢?三中全会恐怕要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有大的举措,希望大家关心。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当然是给企业带来了很多融资的便利,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消费的便利,使得我们原来仅靠收入购买的行为可以转换成财富,这当然是非常好的。再有一个,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有很多,我不知道刚才袁总说的内耗是不是指我们这个行业实在太分散,我相信整合会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比较有效的进行。

还有一个是李总理所说的“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我希望这点对政府提出呼吁,李总理说在他这一任政府会把行政审批减少三分之一,如果要真这么做,他对中国经济确实有很正面的影响,说到审批,我也不得不说一说公共政策的问题,一是目前对汽车和房子的政策都是比较荒唐的,汽车限购,房子限购,我先说一下为什么荒唐,我们的房地产占中国GDP的20%,汽车占GDP的10%,我们知道中国消费者有一个特点,很多人只是买了房子再买车,和国外的消费者不一样,如果对这两个行业打压,实际上是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

更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显然是应把这房地产和汽车的限制全部取消,全部取消就又涉及到刚才我说的审批,为什么审批会影响我们的自主品牌呢?如果目前汽车方面门槛过高,最大的受害者显然是国产汽车。所以这方面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呢?给政府出药方,把房地产的限制马上取消,其实政府现在已经基本往这方面走了,有钱人是商品房,政府提供廉价住房,学新加坡的做法,我觉得这是对的。

汽车的限购我觉得也应该取消,刚才袁总提到了智能化,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还有怎么拼车,我参加过几个国际会议,了解到在国外,大家一起分享汽车,用一张卡,这些方面有很多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我再说几句,第一我想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8%是不会再出现了,甚至7%也不会再出现,从中长期我们要接受5-6%的发展,否则的话,金融危机的风险不可忽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当然我们也知道,就像李总理所说的,一方面要结构调整,还有一方面要“保底”,保底的话,现在很多现有产能必须要消化,所以在这方面对汽车和房地产的限制我觉得应该取消。第三,中国经济发展,要素价格的改革不可回避,这也是改革的攻坚战,一是我们的利率改革,二是涉及到新能源。我觉得如果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能走过这一关,真正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中国经济真能从6000美金、7000美金、8000美金最终到1万,1.5万美金,不出现大的波动,我相信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会慢慢从中低端汽车这方面走出自己的路,最终出现中国自己的品牌。

所以我在这里只是想说自主品牌最大的外因,也就是中国的宏观经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