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24日报道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总体组、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2013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于2013年10月24-25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论坛主题为“从示范运行走向商业市场”。本届论坛将展示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成果,宣示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方略,重点探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

广州汽车集团客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宁女士表示,电动汽车不再是整车企业个人的事情了,它已经是产业协同发展所必须和必要的事情,我们想,要发展电动汽车,希望能以整车为核心,跟零部件企业,跟产业政策标准和基础充电设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这个合作关系使得这个产业能够向商业化的模式发展,这是我们的想法。

以下是朱宁女士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行,下午好!

首先感谢中汽研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进行技术交流和成果分享,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是广汽电动商用车发展的情况,希望这种交流能对这个产业的发展有所促进、有所帮助,我谈的主要是针对我们这几年来做的一些工作的感想和经验,我的汇报分两部分:

一是广汽电动商用车发展现状;二是广汽电动商用车发展的展望。

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首先,广汽集团是一个国有大型汽车集团,也是A+H股上市的,广汽客车是广汽集团百分之百的全资子公司,我们的产品主要有团体旅游公交等常规车,在新能源车方面,基于常规车的平台,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从2008年开始,广汽客车按照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示范城市开展的相关工作,我们也做了很多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工作,持续开发了多种技术成熟可靠的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产品,并实现了规模化的市场应用。

我们企业的战略定位是以广汽客车为平台,打造具有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极具效应、可持续发展的广东省广州市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基地,建立一个优秀的国内新能源商用车企业。

我们的研发能力,三年示范试点带动了国内整车企业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整车企业初步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平台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产品研发、试验、检测和评价的能力,广汽在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研发,在核心零部件企业的配合下已提升新能源商用车整体研发及产业化水平为目标,通过用商业化的批量应用建立了三大类30多种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的产品,包括混合动力系列客车、纯电动客车、插电增程式电动客车,产品平台也比较丰富。

在纯电动客车当中已经市场应用的包括快换式电动客车,充电式电动客车,这都是在实际得到应用和验证的;

还有混合动力客车,燃料包括多种,LNG+电系列,CNC+电系列,柴油+电系列,接下来的示范运行中我们将重点发展插电式增程式电动客车,技术路线也是在混合动力的平台上发展起来的。

广汽的电动系统集成测试的能力,2011年,广汽客车承担了广州市新能源客车的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项目,这个项目是在我们公司建立包括电驱动系统检测平台,动力电源系统检测平台,整车控制系统测试平台,新能源汽车监控信息中心。

广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化发展现状是通过批量的混合动力客车应用建立了广汽新能源客车的标准生产体系,建立了电动系统检验规范,三年示范期间,广汽客车与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了互动机制,投放了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700辆,运行里程超过5000多万公里,总产值超过了15个亿,广汽新能源客车自主研发、应用、生产的服务体系也初步形成了,全系列产品可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这是我们应用的一些产品。

服务保障能力,在三年示范运行当中,毕竟是新事物,从研发、示范,最后到产业化,整个产业的服务保证能力,从整车带动应用企业,一直到公交企业自己能掌握新的技术,我想这是一个发展的历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探索了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的技术保障机制,开展了技术的培训,强化了新能源汽车服务的技能。

第二点我报告一下广汽电动商用车发展的展望:

总体发展的目标,新能源商用车的产品分两个大的部分,属于客车类、商用车类、专用车类,客车类别包括公交、公务、物流、商务;专用车类别主要是邮政、环卫、火车和其它专用车,它所覆盖的技术路线也包括了混合动力,插电式、纯电动、燃料电池等等,产品也覆盖了6到12米的系列客车产品,专用车类别基本是轻型车类别平台做的专用车。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阶段性重点的整车产品,包括纯电驱动类的公交客车,包括插电增程式,纯电动,燃料电池客车,公务客车,包括主要是纯电动、增程和插电式客车,这类客车我们也在和香港一些机构做相关产品研发。

还有物流车,专用车,邮政、环卫用的各类车,还有轻型商用车类别,这些总体产品布局我们是按照大的产业政策分阶段重点推进的。

讲到电动汽车,其实它跟核心零部件“三电”(电机电池电控)紧密相连,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把电动车做好,与这三个技术密不可分,我们在这里面的布局也是从平台化和共同化来考虑,对于驱动类电机,我们根据不同的用处,可能和乘用车还有一些差异,会选用一部分,但如何选配,将会按照市场需求来做具体搭载研发。

在动力电池方面,因为车型不同而有不同需求,包括混合动力类别、插电式增程类别、纯电动类别,接下来可能还有燃料电池类别的,他们对电源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电源我们也选择不同类型的电池搭载到整车上。

接下来就是整车控制了,我们也想建立共同化的平台来开展相关工作,对“大三电”来讲大家关注得比较多,但对“小三电”,产业化路程上可能还有一些工作要做,包括电动驱动附件的效率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关键零部件上我们也要开展相关工作。

讲到产品,其实产品的技术路线也是很关键的,经过三年的示范运行,到现在的阶段,我们的产品路线、区域发展方向就两种,一种是直驱,一种是带变速箱,我们的考虑是这样的,对于城市工况来讲,平均车速基本在15到20公里,对于低速车辆来讲,电机会发挥它特有的比内燃机更出色的效率,在公交领域中我们可能是采用直驱方式,发动机可以参与驱动,主要还是根据工况,什么时候参与驱动,什么时候用来发电,这是在整车策略里考虑的。

对于带变速箱这种城际间的客车,它的车速可能比较高,我们还是要通过变速把内燃机和电机高效率发挥在一个区间里,基于此考虑,我们的基本技术路线就是这两种,在直驱平台上我们还可以演变成纯电动客车和燃料电池客车,对于纯电动客车,就是把发动机那部分取消了,对燃料电车客车而言,就是把发动机做增程器用的变成燃料电池来做增程器,所以从技术路线来讲我们是趋同化的发展,从平台搭建来讲我们也是共同化来考虑的。

电系统平台分几个大的部分,我们也分了几个类别来开展考虑,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而做。

还有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因为电动汽车跟信息化、网络发展密不可分,就像之前很多专家讲的,未来的发展,今后的汽车可能就是电子产品了,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就是电子化的产品,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要搭建网络信息的平台。

讲到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不再是整车企业个人的事情了,它已经是产业协同发展所必须和必要的事情,我们想,要发展电动汽车,希望能以整车为核心,跟零部件企业,跟产业政策标准和基础充电设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这个合作关系使得这个产业能够向商业化的模式发展,这是我们的想法。

总结起来我们推进的思路有以下三点:

深化产业链合作,实现市场化运营,优化电动系统平台,形成系列化产品,持续技术升级,铸就品牌优势,目标只有一个,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谱写中国美好未来。

我的报告以上,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