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24日报道 2013年10月24日,以“中韩汽车产业的现在和未来”为主题的第一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来自国内相关行业协会、大学、研究咨询机构、主流媒体、汽车整车企业及经销商集团的代表和业内知名专家15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以战略的视角、前瞻的思考,共同探寻中韩汽车产业的现在和未来。
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取得高速发展,但是大而不强。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汽车工业最主要的代表,201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公司,而且全部是自主品牌。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推动自主品牌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本届论坛上,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志佳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表示,搞合资又鼓励发展自主,到最后发现合资和自主发展不平衡。对合资品牌来讲,要努力打造合资自主,目的是什么?如果哪一天两家黄了,至少还有一个产品留在这个企业,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中国肯定不会放开合资股比,如果真有一天放开的话,德国大众这样的工厂会一分钱不要的从一汽走开,直接自己独立的、百分之百的工厂,我不支持你,这个品牌很快就没了,到那时候你就是一个空壳厂,最后逼着你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他。
以下为访谈实录:
问:您现在最关注汽车产业发展的哪个问题?
刘志佳:我最关心的汽车产业安全问题,因为现在来讲不管怎么说,汽车产业已经不安全了,很多人现在讲汽车现在由大变强,我们已经讨论了好多年,强的指标是什么?是不是中国的品牌、自主品牌利润达到50%就算强。
韩国最开始也引进合资、引进技术、消化之后形成韩国品牌,这些品牌也是响当当的世界品牌。实际来说,我们没有一个品牌可以到外面去说的,没有一个品牌可以跟丰田、大众、宝马比,跟现代也比不过。比不过的时候,中国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的认知度高得不得了,这种情况下给自主品牌的压力越来越大,老百姓不买,在国内竞争受阻了我们就走出去,走出去的成本也会很高,在小的国家、落后的国家卖那么几台车,维修维护量都很大,这也是一种无奈。中国自主产业成功的标准就是要推出1个到2个像韩国现代这样的品牌,有这个苗头就行。现在来看好像看不出来,今天你销量好了,明天他销量好了,还没有一个企业持之以恒的好。
去年国务院研究室,政府也有好几个人,直接就问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安全吗?当时政府领导讲,当时我们为什么去搞合资?搞合资最后又鼓励发展自主,到最后发现合资和自主发展不平衡。对合资品牌来讲,要努力打造合资自主,目的是什么?如果哪一天两家黄了,至少还有一个产品留在这个企业,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前段美国也来中国探讨,中国肯定不会放开合资股比,如果真有一天放开的话,我们想像德国大众这样的工厂会一分钱不要的从一汽走开,直接自己独立的、百分之百的工厂,我不支持你,这个品牌很快就没了,到那时候你就是一个空壳厂,最后逼着你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他。
问:现在不是有松动了。
刘志佳:松动不太现实。
问:不是已经被批了吗?
刘志佳:还没有,原来50对50,55行不行?55批了,那60行不行?60批了,70行不行?就是一个数,能批的话就没法控制,我估计这个事情很难,我估计也是中国对合资企业的一个底线。
不安全实际在行业讲的不多,现在应该讨论我们合资往下如何走。我们天天讨论产业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等等这些东西,当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人家大众在佛山工厂都建完了,通用都弄到武汉去了,这些东西我们还是没有一个合理的办法去控制。地方政府急于要GDP增长,政府给出很多优惠政策,这些也促使这些厂子往那走,整个投入产出对当地来讲肯定拉动性很大,所以地方政府非常支持。关于产业布局能在沿海地区、发达地区,汽车工业不要再往里布局了,应该是支持一些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实际我们整个的操作正好相反,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是有钱的、是能够招商进来的,而且这样的地区在消费购买能力上也是非常强的。
在安徽奇瑞现在是当地的一个产业龙头,当地肯定支持奇瑞的发展,不管是政府采购,带动老百姓购买车等等,都有一个带动性。又来一个大众,政府支持谁?即使政府不支持,两个可能都是同等待遇,但是那个品牌知名度比这个高的多,买大众的车也合情合理,等于市场就给人家了。产业安全的事情也不要随便去说,但是确实我们在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讲的时候,人家给我们这个题目,有人觉得不可能,安全不安全我们作为汽车企业来讲最清楚。
问:我们很早也进入二三线城市发展,大众也进入二三线城市发展,我们还是没有底气和大众较量?
刘志佳:没办法说,你的品牌决定你的产品溢价能力。
问:但是二三线城市的老百姓没有像一线城市一定要买豪华车、一定要买大众,也许会更认可奇瑞这样自主品牌的车,因为我觉得实惠?
刘志佳:也不是这个概念,总的来说人家量在那。
问:我们是不是把工厂建过去?
刘志佳:工厂建过去没多大用,投个工厂很容易,运营管理不容易。奇瑞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搞几个工厂,你的品牌能力支撑不了这么多工厂,因为你达不到那个量很难去盈利,不盈利靠什么生存?
问:民营企业在研发这方面的投入很大,我不知道那么大的研发项目投入进去之后,回报到底有没有成正比?
刘志佳:我们现在在国内动力总成算是最好的,变速箱我们开发出来了,但是我们开发变速箱是2003年才立这个项。基础技术能力比较差,人家的开发能力比你快的多,所以人家进入第二代开发的时候,你第一代几乎大部分没有脱产。像大众、奔驰、宝马开发的发动机,可以跟日本的混合动力车比,人家的技术储备和能力的确非常强大。我们这么多年,不管是企业也好、政府也好,都在支持自主创新也好,企业确实很努力,但技术、人才、资金都不够,靠那么一点点的钱要很快跟上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确实还是很艰难的,周期会很长的。
问:今天上午韩国的专家提到,他们当初起家的时候,也是经过了一个周期的发展,最后发展起来。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但我们是不是受困在资金上面?
刘志佳:实际资金是一个方面,给你钱让你花,你花完了能过几天?你自身没有造血功能,你已经得了癌症或者血癌,天天给你输血,你能维持几天,而且不可能总这么输,谁家有那么多钱,本身没有造血功能就是很难。我们国家觉得自主创新、支持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应该要走,更加支持自主品牌市场,各方面舆论,比如说购置国民车、政府采购等等,只要这个东西能够往上走,企业就能够做成政府所需要的车、老百姓所需要的车。像在韩国、日本,奔驰、宝马车几乎很少,形成了这种文化。现在我们买了个自主品牌车别人还得说,你什么水平。刚才我在那讲爱国,爱国得有行动,自己国家的产业都不去尊重它、支持它,最终的结果这个国家核心的东西等于没有。
实际上,汽车真是一个考核一个国家真实实力的东西,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一样。其实我们研究纯属瞎研究,北京限号,凭什么限号?你让我限一天应该给我补钱,因为首先你违法了,我买这个东西你凭什么不让我用。我昨天在上海,一个通用部长级的白领跟我讲,他这种水平的人在上海觉得没办法生活,孩子马上要上初中了,想换个学区房也换不起,他觉得这还有什么意思呢?虽然挣了好多钱,房价涨更快,他在上海生活这么多年的人都觉得生活起来没有多大意义,何况很多人进入这个城市,是一个什么感觉。
为什么我刚才强调房子?政府不作为,为什么要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待遇都放在这些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为什么不能像其他的国家,在哪个城市都会有这样一个待遇。上海大学招收的学生一半是上海,另一半指标给别人,国家给你投的钱你凭什么?这种东西纯粹是政府造成的,限号、摇号,等于政府在做违法的东西,他觉得做的挺好。现在买车买多了,北京要控制在600万辆,凭什么。
北京摇号之后,我们原来奇瑞公司在北京那么多年,每年2万台车,之后每年6千台,现在基本到4000、5000台,而且这种大城市来讲,对品牌的培育和影响非常大到二三线能培育什么品牌?从2万辆降到4000、5000千台对一个企业影响多大,北京是这样,上海、广州都是这样。
问:摇号、限号这种政策对自主品牌影响还是挺大的?
刘志佳:对,再加上黄标车,还有把二手车卖给别的地方等,自主品牌好多车都被人家以二手的方式退出北京市场,因为好不容易摇号就换了。
问:最后受益的还是那些合资品牌?
刘志佳:对,我们销量最好的时候,北京要摇号之前,车卖的好的不得了,赶快花钱买一个便宜的车,先把号上了,然后过一段时间换车。
问:现在市场已经造成这种情况了,自主品牌应该怎么发展、怎么改进?
刘志佳:我觉得自主品牌还是守住现在的位置,10万块钱以下也好、8万块钱以下也好,把这块做精,让合资品牌没有机会再进入这个。如果这一块都没扎实,再去冲10万块钱的产品,你这块很快就会丢了,10万块钱又不是你的主要市场。你去德国的时候会发现,德国的老百姓买大众车很正常。我去参观,他们有个科长,1993年买了一个奥迪80,在那个地方、在那个科室里就算最好的车,那时候中国已经开始奥迪100都进来了,人家买一个奥迪80就已经很好。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决定了自主品牌很难,有点经济条件的都不会买你这种车。
问:刚才徐主任说未来还有10年的机遇期?
刘志佳:不会有10年。我觉得2015年应该能见分晓,就是后年。
问:优胜劣汰,有些会不会真的起来?
刘志佳:如果按这种发展,2015年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东西。
问:我们说的10年机遇期,未来10年之内中国的整体汽车市场会有一个比较高速的增长,刘总刚才讲的到2015年自主品牌到底往上走还是往下走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分晓,我们讲的是中国整体市场在未来10年有一个高速增长。
刘志佳:在5%到10%的增长还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现在竞争非常激烈,虽然自主品牌现在还有30%的量,这30%的量能不能在明年很快破掉,破掉之后在2015年大家会有一个很明确的信号。现在虽然每个企业都在转型、开发、投入等等,都在做,但是车和日常消费品还是不一样,有人举电视之类的,它不是这个概念,电视毕竟放在家里,人们对这个东西只要是能看、差不多,经久耐用就行了,车这个东西对运作的结果跟它不一样。
问:您说保住30%的量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
刘志佳:当然是要往上走,总是在这里维持住也很难,现在很多企业也有盈利能力,但真的要往里面投,这点钱也干不了什么。
问:现在我们观察到合资品牌不断做小车,一些合资品牌在下探,现在B级车已经降到15、16万的区间,咱们也做这些车,往上走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刘志佳:我的感觉是这样,前一段正好在一汽60年的时候,当时一汽采购部门来找我们,想借助奇瑞的供应商,想了解情况。后来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一汽大众已经决定干5万块钱的车,大概规划产能50万,有一部分配套体系现在来看支撑不了,给你这么一个采购价格,他们那些一汽大众原配体系是做不出来的,他现在寻求在自主品牌里找最好的供应商。谈完之后他说,从技术属于、从产品的情况、从价位都能满足他的要求,所以对一汽大众来讲,信心也是非常足的。国外推出这种车的速度太快,很快大家会效仿5到8万的车。可能对自主这方面压力会很大。
现在自主所有都在往上探,10万块钱以上的车,但是没有几家能够维持销量。卖出去的车大概都在9万块钱,8万块钱的市场很少,大部分围绕这块销量上来了。我觉得这个能够往上走最好,能够维持更好,能够提升速度更快更好,我们也希望这样。但是一旦有这个举动,像马6这些车现在都是13、14万,到4S店12多万就买了,还有很多车都归到12、13万的档次,而且他们的利润能力很高,它还可以降,上次我们问,他的成本采购能力特别强。但是我们本身销量这么大、你的采购成本比它还要高,卖几万块钱成比他还要高。
我刚才说有时候我们跟政府谈,也得谈危险性比较大,让政府能够重视。但是我想,自主品牌将来不管是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好,我估计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产业会有一个很大的贡献,会把中级车的价格很快拉下来。可能到那一天,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做强了,所有的产品能够跟国际价格接轨,这可能也是自主品牌能够做的最后一搏。在欧洲、在美国能卖2万美金,到中国也是2万美金的概念,自主品牌也算做了贡献了。因为以前奇瑞起步的时候,我们第一个产品卖12万块钱,拉着老三样的车往下走,当时从19万变成15万,往下走,现在捷达比我们走的都低了,卖到7万。我们现在产品有时候比它价格还高,确实影响了,当时几个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价格往下拉还是起了很多作用。所以,下一步中级车十几万块钱的车也会被自主品牌拉下来。拉下来之后对自主品牌也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问:贡献归贡献,最终咱们还是要生存。您觉得自主品牌想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会有怎么样一个出路,因为我们的价格涉及到采购成本、管理成本,不可能再往下降了,我们怎而样能够在这个环境下生存下去?随着品质的提高成本就会提高,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在这种市场上生存下去或者能够抵挡合资品牌下探的危险呢?
刘志佳:人家到你家门口卖,你说我这个也好,提升品牌,通过产品拉动品牌。我们现在最难的,怎么看?人家是品牌拉动产品,我们是产品拉动品牌,你觉得哪个累?我们太累了,我们靠每一个产品,产品的配置、技术含量等等跟人家一样,但是要比人家便宜多少钱,还得告诉人家。我们希望这个产品能够把我们自身的品牌拉动起来,人家就这一个商标,也不用跟你说,这个就是9万块钱,你就觉得它是值得,没人去问那个东西,这个难度太大了。中国几年之内不能形成强大的自主品牌,这个很难。自主品牌比如红旗拿出来,红旗就可以做成,因为它在老百姓当中是非常宠爱的,不管它做没做好比较宠爱,做到这一点,红旗卖出去的车也是品牌拉动产品,但对奇瑞来讲,品牌在老百姓当中总是有一个想法、大家总是问为什么,买这个车还是问为什么,永远是产品技术拉品牌,拉的很累。
问:我们现在探讨的方式也很多,探索前进的道路,包括跟国企有合作,还包括并购这种方式,其实探索的方式也很多,您说到2015年见分晓的时候,之前的奋力拼搏还是什么?
刘志佳:肯定大家奋力拼搏,搞汽车和搞别的不一样,要求的现金流量很大,有的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现金出现问题,很难。
问:我们合作是为了技术还是营造品牌?
刘志佳:实际我们现在作为自主品牌和合资,和以前虽然不同,为什么不同呢?实际也是想通过合资做一个行业的影响,和一个大品牌合资了,影响度很高,它是靠在中国政府的威望,1991年的时候一汽哪有什么轿车的辆,没有。我们下来在干承重车的过程中跟它合资,相对来讲和当初还是有些不同,结果是相同的,但是过程是不同的。我们想通过它那个平台提升一下自主品牌的知名度,也就是这种概念,也是想通过合资,至少能在运营资金方面得到一点支持,相对来讲靠集团,集团内只要有盈利的就可以自身去运作一下,如果大家都不去盈利的话那就很难了。结果是一样的,但是过程和起步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问:未来也许有产品出来之后也是我们盈利的方式。
刘志佳:对。
问:您觉得其中有没有可能学到一些技术?
刘志佳:应该没有任何问题,研发体系、运作过程,不像以前我们的参与度不高,现在基本上都要参与过去,而且按产业政策要求,合资企业要双品牌,股东双方都必须有品牌进去。你的品牌进去的时候,他也在生产线上,否则对他也是一种影响,互相之间在管理、在流程各方面还是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问:上午大家在采访当中也提到了这么一个点,包括像一汽、东风之类的,结果发现我们并没有学到多大的技术,您看来奇瑞的合资和一汽、东风差异在什么地方?今天上午还谈到一个话题,可能一汽、上汽、东风体制是有问题的,您觉得奇瑞的合资跟一汽、上汽之类一样吗?
刘志佳:我们和捷豹路虎谈合资的时候有一个条件,我们要双方在合资企业开发一个新的平台,打造合资自主,实际已经纳入到整个开发流程里。我们这一点为什么要去这么做?实际上就是我的团队进去、他的团队进去,整个流程、验证等等过程、标准、体系拿到奇瑞公司、反馈到奇瑞公司来用。实际我们也知道这个产品的开发过程经过多种实验,但是实验之后怎么去做、怎么标准、什么评价,还是要有多年的经验。我们两个人要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开发,当时也想利用奇瑞一个平台,现在选定捷豹路虎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直接拿过来双方研发人员记录,从这个平台开始去开发,合资企业也是担心国家产业政策有些调整、倾向等等,它也要做这些方面的准备工作,但这个过程是我们完全参与的。
现在的合资和原来的合资有什么不同?实际这个东西结果都一样,如果要深层次来说,我们国家在管理体制就有问题。政府也是,一层一层追求是什么,国资委追求你的是什么,而不是把自主的比例应该占到多少作为考核指标,而是要把当政多年的利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非得在我这届啃这个骨头,还不如留给下一届去啃。昨天我在无锡看了自主到2020年,东风是自主100万辆,一汽好像会很快实现100万辆,如果能够像它们大企业的目标,再加上长安等等,如果真能够在自主上走出这个路,后续纯自主这些,比它们品牌知名度稍微低一点的也能跟上,我觉得还是具有希望的,就怕说完了之后没那么回事,最后的结果就那样。因为这些自主,实际上一汽、广汽,他们这些年投入好多钱,最终不挣钱,他们现在暂时不差钱,到哪天差钱之后他也没办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