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12月6日报道 艾伦·穆拉利 (Alan Mulally)最近感觉相当不错。十年前,放弃了晋升为波音公司(Boeing)掌门人的机会,穆拉利在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找到了职业生涯的救赎,他因不靠政府救助帮这家汽车公司渡过难关而广受赞赏。眼下出现了一场关于现年68岁的穆拉利可能面临第三个人生分水岭的热烈讨论:执掌微软公司(Microsoft)。

投资界和媒体的许多人已经认定穆拉利是接任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的领先候选人,不过据说该公司董事会还在对一份简短的候选人名单进行甄选。

福特将会何去何从?陷入某种令人不喜的停滞状态。自去年秋天,这家汽车制造商已经制定了一项合适的过渡方案,当时,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被提拔为该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令他成为穆拉利明确的继承人,据福特表示,作为CEO的穆拉利至少将留任到2014年年底。为期两年的过渡会给予菲尔兹时间去适应肩负比以往更大的责任,同时允许名副其实的“民间英雄”——穆拉利优雅地离开。

相反,关于微软这件事情不停地舆论炒作使福特陷入了尴尬境地。穆拉利即将跳槽的看法为职员和投资者们制造了不确定性。这家公司声称,有关于穆拉利留任至2014年年底的计划并未出现任何变化,穆拉利本人也表示对于领导福特,他依然感到“兴奋”。不过,这种铺天盖地的传闻不是什么好事。尽管如此,没有人——其中包括当年招募穆拉利来接替自己的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Bill Ford)——愿意被理解成是要赶走穆拉利。

穆拉利在福特当然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这家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要比他在2006年刚刚上任大有起色。当时,福特陷入困境,按照那时的势头,该公司到2008年底要亏损300亿美元。当经济衰退来袭时,福特正以每个月大约20亿美元的速度消耗资金。穆拉利开始裁员,关闭工厂并重组用工协议,同时出售非核心奢侈品牌并淘汰无利可图的经销商。2006年一项冒险的、正合时宜的贷款因为提供了紧急现金被证明是福特活了下来的关键,然而,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克莱斯勒汽车(Chrysler)这两家汽车制造商却陷入了破产。

转眼到了今天:福特到2012年已经连续五年实现盈利,这五年共实现净利润350亿美元,而且预计今年也能实现70亿美元的净利润。凭借全球通用的汽车设计理念,福特通过全球规模化节省了大量成本。它在北美市场的利润率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其欧洲部门已在复苏的道路上,同时它正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展开一项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随着一系列节能高效的动力系统和先进的娱乐信息系统的加入,诸如Fusion、翼虎(Escape)和探索者SUV(Explorer SUV)等福特车型为客户提供了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福特的企业文化发生了改变。穆拉利成功破除了公司内部各自为政的格局,促使公司上下一心,为了“一个福特”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当然,福特依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福特依然苦无良方来重塑其高档车品牌林肯(Lincoln),以及必须在素有不稳定恶名的南美找到实现增长的制胜法宝。它还必须解决190亿美元养老金负担的资金问题。但是,这些要么是长期挑战,不会在穆拉利任内得到解决,要么是取决于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经济大环境。

换言之,穆拉利能为福特所做的已经不多了。

事实上,他在福特逗留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变成一个干扰因素,尤其是如果微软寻找CEO接班人的事情一拖再拖的话。他在冒险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如果他在福特逗留太久,就有可能弄出差错进而败坏他的美誉。此外,一场漫长的离别会侵蚀菲尔兹的耐性,进而容易变成其他公司的挖角目标。

穆拉利成功带领福特走出险境,这份功劳他当之无愧;现在是时候将大权坦然交给菲尔兹了,他已经赢得了福特董事会成员、员工和投资者们的信心。

为了福特,穆拉利应当就此告别,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