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2月7日报道 2013年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销规模首次双双跃过千万“量级”,呈现“逆市上扬”。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在达到“百万量级” 市场规模后,对市场需求的期望过高,出现供需不平衡局面,整个行业也呈现库存压力犹存、需求放缓、结构调整、竞争加剧的局面。

如何适应新的市场新形势?如何共担行业责任、谋求有序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推动厂家、经销商、消费者等多方共建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未来新秩序?这是行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以“共担责任与有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12月7日在北京举行,从多个角度对中国进口汽车市场进行探讨。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制造业信息处处长李伟利在演讲时表示,2023年左右还能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相当于GDP的1.5倍左右的水平。2014年中国汽车需求将会趋于稳定,增速将比2013年略有下降。

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制造业信息处处长李伟利的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利用有限的时间跟大家交流两个问题,一个是新形势下汽车市场中长期的发展趋势,第二个问题就是对明年的汽车市场进行一下展望。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是新形势下的汽车市场,可能我们谈中长期的汽车市场发展很多年了。新形势我总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我们的汽车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二个就是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汽车消费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消费外部环境。

我们的乘用车市场按照国际的发展规律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按照国际的发展规律来看,第二个高速增长期一般持续十年左右,销售年均增长速度在20%左右。但是大家就有一个疑问了,我们现在的汽车保有量也比较高了,我们还有没有继续发展的空间,或者空间还有多长。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汽车保有量按照发达国家来看,高速增长期结束在千人汽车保有量130辆左右的时期,这从数学统计上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这个时期,按照国外人口家庭数量来看,大概是在130左右,每个国家不一样,大概是根据家庭的人口结构决定的,大概是50%的家庭拥有了汽车。

在这以后,意味着拥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减少了,因为每个国家过了分值点以后,汽车消费人群增量是逐步回落的,跟原来是不一样的,原来是逐步增加的,这是整体的情况。

我们国家的家庭人口规模不到3人,2.9左右,由于我们实行计划生育,跟国外有一定的差距,这样我们测算了一下,我们的时期应该在160辆左右,就是达到50%的家庭用车。我们现在离这个时期还是有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判断我们的汽车市场应该是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23年左右还能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相当于GDP的1.5倍左右的水平。

接下来我们就看经济未来发展是什么样的,这是从2000年到2010年,我们的GDP增长是10.5%,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靠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进行的,而这种方式未来是很难维系的。按钢产量来看,过去10年钢的产量年均增长15.9,也就是相当于GDP增速的1.6倍左右。去年钢产量是7.2万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6%,但是我们的GDP才占全球的不到15%,12%左右,而人口也只有全世界的20%。如果按照我们的发展规划,2020年我们的GDP再翻一番,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模式,像钢材的这种模式也要翻一番,这是不可想象的,按照现在的水平也是无法达到的。其他也是一样,水泥,我们占了全球的60%,整个经济的增长都是粗放型的,今年有所回调,但这不是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了。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上升以后,我相信钢铁和水泥还会上升,因为我们的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必须在未来进行调整,因为从资源的结构上来看是无法维系的。

第二、增长按过去10%也是无法维系的,一个是速度不可能那么高了,第二个是发展模式也不可能不变化。我们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了极限,2012年我们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的整个排放也是居高不下,二氧化硫的排放应该是排在全球前面的,不是第一也是前面,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数据,因为国际和国内的数据有时候不太一样。

这就导致了我们城市的污染日趋严重,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可能前两年还没有特别的感觉,我们对这个也没有那么大的重视,空气质量也没有达到那么差的程度。这是按照新的标准统计的,2012年325个地级城市的空气达标率来看,地级城市达标率只有40%,这个统计还不包含我们对PM2.5的统计,还是对PM10的统计。而重点监控的华北,包括中三角、长三角的城市,达标率只有23.6%、23.9%,很少有达标的。

从国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WHO公布了世界1081个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布,我们的省会城市,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参加了排名,最好的是海口,排名在800多位,其余的都是在890多位以后了,北京的排名到1035,大家可以看看是倒数多少名了。我们整个空气的质量在日益恶化,包括我们对PM2.5的浓度统计,这个公布的数据还是2010年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年尤其是从2012年,我们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恶化的趋向。

从主要城市我们可以对比来看,我们的PM2.5的浓度对比平均都在每立方米50以上,现在可能都不到50了,平均的数字可能在80以上,正常的水平,按照国外的水平是30以下,优良的水平是10以下,30以下基本上对人体不会造成健康上的危害,绿的是国外的,红的是我们选的一些城市的对比,这里面还没有北京、上海,上海昨天又爆表了,600以上,爆表就意味着你呼吸的已经不是空气了,是烟雾,而且比烟雾还厉害,可以吸收到肺里面,吸收到血管里面,我们的心血管疾病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导致来源就是PM2.5。

汽车跟空气污染的关系,从北京的这种数据来看,汽车尾气排放也是雾霾重要的来源,从国外的情况也是,像在洛杉矶当时雾霾的时候,光化学污染,尤其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造成了化学污染很重要的一个来源。

这就对于我们汽车的消费环境,大家也提到了,各个城市都会有限制的一些措施,就是我们的汽车发展已经面临了不同以往的消费环境。我们现在十八大以后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对我们汽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们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里面,第五个就是紧紧围绕建设媒体中国进行。紧紧围绕是什么意思?这是目标和方向,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在这里面,就是我们的三中全会里头还提出了相关的四大条措施,其中比如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检测,包括超载地区要实行限制措施,这也包括我们的汽车购买和汽车尾气排放等等。

但是我个人认为,整个现在的管理模式还在发生新的变化,除非部分这种特别的城市,比如像北京、天津、上海这种特大城市,其他的城市全面进行限购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汽车尾气的治理重点还是标准和管理上,而不是行政性的限购,提供汽车排放标准,提升油品标准,加大在用车的管理等等。我们在用车的管理,2012年在用车里面黄标车是1450万辆,占很少的部分,但是污染物排放占整个机动车排放的50%以上,尤其是颗粒物可能在80%以上的水平,所以更重要的还是对在用车的管理未来会加大。

整个来看,对未来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

第二个问题就谈一下2014年的汽车市场,汽车市场的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规律,第二个是经济,第三个是政策与环境。

从经济上来看,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认为中央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工作方向向改革倾斜。我们判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维持在7.5%左右,比今年的增长速度会略有下滑。

看看其他的一些机构,像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高盛等等,对2014年的判断,加起来平均大概是7.5%左右的水平,跟今年经济相比略有回落,但是大家的总体判断还是趋于稳定的。

从政策与环境上来看,今年的发展速度,汽车增长前10个月是13.6%,经济增长不是特别快,但是汽车增长非常快,这是由于非经济因素所带来的。而在2014年,这种非经济因素我判断还会继续存在,只是说程度会略有不同。比如说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潜在的限购城市对于恐慌性购买产生了影响,影响了全国汽车销售增长率3个百分点。比如像天津,当时4月份的销售增长速度在48%左右,1到8月份的增长速度也是30%,明显超出了全国的增长水平。其他的几个限购,有传闻的限购城市也是一样的,武汉、石家庄、成都,都产生了不同性的影响。1到8月份这个数据对比略微低一些,如果看到1到5月份的数据和全国的数据对比更为明显,因为到半年以后没有实施,影响就有所减弱了,但是大家都觉得肯定会有限购性的措施在出台。

第二个特殊因素就是我们的换购的需求,在2009年、2010年,在国家汽车政策的刺激下,两年的时间汽车消费翻了一番。这样带来的结果,经过4到5年的时间,这一部分的群体已经进入了换车高峰,这是导致这两年需求有所上升的一个非经济因素(之一)。这个因素在明年也将会有所持续。

第三个因素就是我们的政策因素,中央的八项规定带来了新的需求,这种情况我们调查,在三线更为明显。八项规定为什么有需求呢?我们看一下比较蓝色的规定,第四条就是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这就意味着一些中小城市的公务员开始买车了,这种情况2014年还会有所继续。

而商用车的情况来看,商用车尤其是中型车的快速回升属于非经济因素,当然需求的基础经济还是比较稳定发展的。非经济因素主要是什么呢?当时7月1号传出要实施国四标准,有一批购车者提前购买所带来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公交的鼓励措施,包括校车和电子商务,这些除了排放标准不确定以外,其他的规定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所以总体判断2014年中国汽车需求将会趋于稳定,增速将比2013年略有下降。

今天就跟大家汇报这些,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