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8月7日报道 近日,工商总局宣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再加上最近国家发改委针对多个车企进行的反垄断调查都剑指堪称全球车价最贵的国内汽车行业,让许多消费者诟病的国内汽车价格贵、维权难、保养猫腻多等问题似乎是看到了解决的曙光,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面对一系列的反垄断调查,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到底能不能获得真的实惠,能不能改变中国消费者在厂家、经销商面前的弱势地位?

什么是汽车品牌授权?

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连锁经营应当取得汽车供应商授权,经销商要代理某个汽车品牌,就需要满足汽车厂家的一定的要求,也就是目前国内普遍实行的4S模式,经销商虽有独立经营的权利,但是在取得厂家授权(交付了数额不菲的保证金)后,经销商也将依附与汽车厂家,汽车厂家通过车源、政策支持等全面控制经销商网络。

汽车品牌授权停止会改变现有4S模式?

目前停止实施汽车品牌授权备案,仅仅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营业执照登记范围为“XX品牌汽车销售”的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申请变更登记为“汽车销售”,理论上只要有汽车销售资格,就可以代理销售多个汽车品牌的车型,不过就此认定汽车4S店将向汽车超市、汽车综合卖场等新的销售模式转变为时尚早

首先,目前取得品牌代理的经销商都向厂家缴纳了高额的保证金,并且按照厂家要求投入上千万建店,如果放开渠道限制,4S经销商目前的优势地位将不复存在,尚未收回成本的新店与厂家协商补偿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次,汽车厂家在一定范围的销售区域有严格的价格限制等措施,通过保证金等来限制经销商的价格战,如果放开品牌经营对厂家目前的经销商管理体制是一个挑战;再次,仅仅放开汽车品牌限制,厂家还可以通过将现车资源供给自己授权的4S店等手段,在实际上依旧维持现有体系。

反垄断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得到多少实惠?

降价多为旗舰车型或加价车型

目前国家反垄断的调查大都针对进口品牌或零部件价格环节,进口品牌为了应对反垄断的调查纷纷下调新车售价、零部件供应价格以及基础保养价格,不过从目前已经公布调价的进口品牌厂家来看,降价的也多是品牌下的旗舰车型,甚至是之前一直存在大幅加价行为的车型,这样的降价幅度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意义不大。

零部件销售渠道管控严格

进口车零部件、保养费用的下调更让不少消费者兴奋的看到了购买、消费、使用豪华品牌车型的可能,不过在目前的销售模式下,厂家依旧是通过4S控制了原厂配件的销售渠道,普通消费者很难从正规的4S渠道买到所需的配件,能买到的也大多是一些滤芯、添加剂等比较通用的常规配件。面对国内目前惊人的零整比,国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要求,厂家制定的零整比也仅仅是看“良心”。

部分品牌调价后豪车使用门槛低了?

售后是经销商主要利润来源

随着厂家销售任务的年年加码,经销商卖车的压力日益增加,甚至出现了亏钱卖车的现象,这一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背后就是经销商通过厂家的质保要求车主必须在4S渠道保养才能享受质保,从而在售后服务中盈利,相信不少车主也都有过在售后被坑的体验(例如要求消费者频繁清洗发动机、油路,甚至是更换一些尚可使用的零部件),所以面对维权举证难的消费者来说,仅仅依靠目前的反垄断调查我们能得到的实惠并不多。

易损零部件降价幅度小

目前部分品牌宣布下调零部件的价格,以此来降低零整比,看似有部分车型的零整比已经降到了国际通用的水平,不过降价的零部件如果仅仅是发动机、变速箱、某些电脑控制单元,但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基础保养易损配件并没有明显的降幅,因此这种降低零整比的降价策略基本不会降低消费者的日常使用成本。

消费者短时间内依旧难改弱势地位

国内汽车消费者在整个汽车消费环节处于最为弱势的地位,在国内车辆价格、售后服务价格、零部件价格甚至车辆在4S店的检测数据都不透明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能够获得一个公平的交易环境,也让部分厂家、经销商有恃无恐,目前针对国内汽车消费领域的反垄断措施也仅仅是一些初步的调查,尚没有触及厂商、经销商的根本利益,消费者也难以真正的获得实惠和利益。

05年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是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以及商务部共同制定的,目前还没有从国家层面系统的对上述《办法》进行根本的修改,厂家与经销商也多抱着通过价格调整来减少处罚的心态,目前尚不能确定此次改革能否对国内汽车市场产生大幅度的影响,厂家、经销商现有的格局在短期内也不会发生变化,消费者也不可能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利益。

作者:刘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