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报9月4日报道 8月20日,庞大集团与双龙汽车在庞大双龙签署双方合作续约三年的协议,庞大双龙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再度成为双龙汽车中国地区总代理商。近年来,双龙汽车在全球及中国市场表现良好,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其第三大市场,仅次于韩国本土以及俄罗斯市场。随着与庞大合作的坚持与深入,以及中国市场SUV车型的持续热销,中国市场在双龙战略版图中的地位将越发重要。

双龙自动车株式会社社长李裕一表示,与庞大续约是基于过去三年的良好合作,未来三年对双龙在中国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2017年如果实现了年销量5万台以上,将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启动国产化进程。曾经的破产风波以及与上汽联姻的失败,让双龙品牌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如今以柯兰多为代表的优秀产品正逐步投放中国市场,品牌的复苏成为双龙在华发展的又一重心。

双龙复苏

随着2012年9月成功收购中汽南华双龙业务,原本负责双龙在北方21省销售代理的庞大集团将业务拓展至全国,并在2013年10月开始全面负责双龙在中国市场的运作。此次成功续约三年,使庞大集团实至名归地成为双龙汽车在中国区域的总代理。这也是继斯巴鲁之后,庞大获得中国区域总代理权的又一个汽车品牌。

“对双龙而言,与庞大这三年来的合作是非常愉快的。”双龙汽车(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宏8月25日接受汽车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双龙汽车在中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据了解,双龙汽车今年的销量将有望超过2万台,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同比150%以上的增长。“中国汽车市场SUV车型的持续热销,对于双龙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双龙在SUV领域积累的独特技术与丰富经验是立足这一市场的保证,未来双龙也会持续在SUV市场上发力。”王志宏如此表示。

据悉,明年双龙即将推出一款名为X100的SUV产品,其市场定位瞄准了目前成为新热点的小型SUV市场,其竞争对手为福特翼搏、雪佛兰创酷、现代ix25等。“这款车将更为年轻化和时尚化,目标主要是年轻消费群体,这也是双龙从柯兰多开始的设计理念的延续。”王志宏如此介绍道。

“X100对双龙而言是一个开始,从此以后每年都会向市场推出一款新车,双龙将继续主打SUV产品,不断丰富SUV产品线。”李裕一如此表示。

国产可期

“如果2017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5万台时,双龙肯定会推进国产化进程。”李裕一坚定地表示,“双龙去年的销量还不足1万台,今年则有望突破2万台,再过2~3年的时间,实现5万台的销量目标完全是可能的。届时,双龙会协同庞大在中国建厂。”对此,王志宏也向记者表示:“国产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合资建厂有利于降低成本,获得更大销量增长,从长远看这对双龙在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时机尚不成熟,年销5万台是我们给自己划出的红线。”

“之所以要以年销售5万台为节点,一方面要保证国产工厂的盈利性,另一方面韩国工厂的产能只能保证对中国市场5万台左右的供给。”双龙中国市场部部长史彬彬对汽车商报记者表示。而据李裕一介绍,双龙韩国工厂的产能目前的确比较紧张,尤其是热销的柯兰多车型,要同时兼顾韩国国内与海外市场的需求,对于中国市场的供给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龙销量上的进一步复苏。

双龙的国产化道路上,还有一个必须面对的困难,那就是如何获得国产和成立合资公司的政策审批。一方面现在发改委对于成立汽车合资公司的审批限制日趋严格,另一方面是作为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庞大并没有整车生产的资质,庞大与双龙能否如愿实现国产化合作尚难确定。“目前我们主要考虑的问题还是如何引进更多车型、丰富产品线和提升销量,合资的具体发展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王志宏如此向记者表示。而庞庆华对此也只是表示“目前庞大和双龙的合作更多是想把双龙最优秀的产品带给中国消费者”。

品牌变局

“过去十年,双龙是隐身人。”签约现场,李裕一的这番话让双龙与上汽那次“剪不断理还乱”的合作重新回到人们视线当中。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韩国金融市场信用短缺,双龙汽车陷入到一场巨大的危机之中。而上汽集团、双龙工会与韩国银行三者之间的相持不下,使得各方的矛盾持续升级,最终在2009年1月韩国双龙汽车董事会作出决议,双龙进入企业回生程序,上汽与双龙的合作宣告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李裕一正是彼时韩国法院指定的管理人员,历经那次动荡的李裕一与双龙正力图借助中国市场实现又一次“自救”。拥有一流的设计研发能力和科学清晰的产品规划,网络布局也在顺利推进,品牌资产过往的流失成为双龙全面复苏最大的障碍。

“双龙品牌现在的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小的,甚至在所谓的小众品牌当中也是声音偏弱的一个。就比如我们习惯于按照国别来划分车系,而谈到韩系车,人们一般只会想到现代和起亚,双龙则时时被忘记。”商务部品牌专家顾环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双龙而言,眼下更关键的还是在产品品质和服务方面下功夫,逐渐积累市场的口碑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王志宏也向记者表示:“双龙在华错失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后在品牌建设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产品的品质,并且把双龙的服务做好,逐步提升双龙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作者:杨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