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各类儿童乘车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多。据交通安全机构的统计显示,中国平均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死伤的儿童人数超过18500 多名,死亡率是欧美的2.5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然而对于儿童乘车安全意识的淡薄却是影响儿童安全的极大隐患。六一虽然已经过去,暑假已经接踵而至,儿童安全出行应是每个家庭都应时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因此,盖世汽车网联合网易汽车推出儿童乘车安全现状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儿童乘车安全现状,并希望能引起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此话题的关注。(调查时间:2014年6月9日-15日,调查对象:私家车主,参与人数:6016人)

据悉,截至2013年底,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超过8500万辆,比2003年增长13倍,近两年来,私家车数量仍在以年均1400多万辆的速度迅猛增长。随着众多70后、80后成长为社会主力购车人群,儿童乘车低龄化和密集化趋势突出。调查1数据显示,70%以上的驾驶者会开车带孩子出行。儿童乘车机率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则是安全问题,儿童天性好奇爱动,乘车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家长亟需对此给予关注和重视。

在中国,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威胁儿童安全的“第一杀手”。在每10位死于交通事故的人中,至少有1人是儿童。那么在家长的观念里,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调查2显示,44.6%的参与者认为是“让孩子随意在车内到处爬动”。研究表明,当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突然紧急刹车,5.5公斤重的婴儿会因惯性猛增为110公斤,孩子的骨骼闭合程度及强度远远无法承受瞬间的撞击力,如无任何约束防范,一旦出现紧急刹车或转弯,将造成致命伤亡。此外,20.6%的参与者认为 “让孩子把头或身体伸出窗外”容易引发事故。一方面孩子很容易被车外物体刮伤或擦伤,另一方面儿童可能会被未安装防夹系统的电动车窗或天窗夹到。近年此类事故频频上演,引发诸多家长关注。

此外,误操作车内开关、让孩子独自上下车、系成人安全带等不当行为,也是致使儿童在交通事故中伤亡的导火线。当我们为此扼腕痛心之时,或更应考虑如何从根源上进行防范,让车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保障力度、家长儿童安全乘车意识、驾驶员安全教育、儿童安全教育等方面存在太多漏洞需要弥补。

调查3中,有44.3%的人认为大多数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家长的侥幸或疏忽,因此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儿童安全出行的关键。在盖世汽车的走访调查中,六成以上的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知识知之甚少,调查2中的误区在他们携子出行时经常发生。因此,家长安全意识的提高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主被动安全配置也是预防危险发生的重要保障。研究数据显示,汽车使用儿童专用的安全装置可有效地将儿童受伤害的几率降低70%左右,伤亡的比例从11.5%减少至3.5%。34.3%的参与者支持更多的强制性法规出台,以提高厂商对于儿童安全的重视,加大配置的研发和应用。

另有21.3%的参与者则聚焦在“提高儿童自身安全意识”。而儿童安全意识的形成最终需要的是家长和相关教育部门共同的参与,以及社会各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国外,诸多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对儿童乘车安全方面已制定较为严格的法规,主要围绕防夹系统、安全座椅、专用校车这三类儿童安全产品拟定。而我国近年来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法规如《GB 11552-2009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儿童安全座椅等相关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给儿童乘车安全加了诸多的防护网,然而从调查4中,我们发现其普及度及认知度还普遍较低。

儿童安全座椅近年的推广力度较大,相关法规逐步完善并普及,且80后父母更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因此调查中,对此法规有所了解的人占到58.5%。至于防夹系统,近年因媒体对儿童被夹事故的多次报道,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33.7%的参与者表示了解这方面法规。校车虽然前两年频出事故,但条例的出台并未引起更多社会关注,或许只是下达到学校,家长对此知之甚少。

较之国外,国内关注儿童乘车安全的时间相对较短,相关法规标准虽已颁布实施,但并不能完全覆盖到整个市场。如2012年颁布实施的《GB 11552—2009规范》标准,对新增车辆的自动车窗/天窗应该具有防夹功能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单就技术标准而言与欧洲市场的标准已经基本相当。但规定只是针对新增的车辆,对未安装一键启动玻璃摇窗机的车辆和2012年之前销售的车辆并不适用。而在这一背景下,就更需要做好儿童乘车防夹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车窗防夹系统对于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主动在购车时选择配有电动车窗防夹功能。

目前市场上儿童安全用品众多,调查5与调查6涉及到消费者对产品的主观认可度、重视度及产品目前的使用配置情况。

调查发现,参与者对防夹系统的认可度较高,占总参与人数的43.9%,支持车窗防夹和天窗防夹的分别占比20.5%和 23.4%。而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所反映的实际配置中,防夹系统使用率达42.6%,车窗和天窗领域分别占比24.3%和 18.3%。这主要归功于国家出台的《GB 11552—2009规范》标准,其要求车企新增车辆的自动车窗/天窗应该具有防夹功能,强制性的约束逐渐使其成为车内必配。

意外的是,对于法规不断提及且最大化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儿童座椅,其支持率却不及儿童安全锁,仅占15%,而实际配置使用则与儿童锁持平,为13.5%,故未来推广尚有大量功课要做。此外,在问及的产品中,避免儿童乱摸乱动导致事故发生的“防意外换挡装置”无论在车主重视度还是使用情况,都赢得近20%的票数。而诸如倒车影像、空气净化装置目前的使用率还普遍较低。

目前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对于车窗防夹的功能并未完全了解,调查8和调查9显示,仅有67.9%的参与者认为是开关自动控制车窗时防夹系统发生功效,而31.8%则认为是手动持续控制车窗时会发生功效,还有少数参与者认为是车窗开窗或静止时。

综上所述,我国儿童乘车安全尚存较大改进空间,这需要国家相关法规的出台,更需要家长自身重视程度的提高,零部件厂商的支持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中国儿童乘车安全的发展进程,爱护每个年幼生命的健康安全,最大程度的减少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