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网5月20日报道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能源短缺、雾霾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为缓解这一系列问题,国家相关部委对平均油耗的管控日趋严格。乘用车百公里6.9升的第三阶段油耗限值标准已于今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2020年车企更面临着百公里5升的油耗限值大考。

根据2014年10月工信部等五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若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车企将面临着公开通报、限制新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报、限制扩大生产能力投资以及加强海关通关审核、进口检验、生产一致性核查等管理措施。

在这样的“严考”背景下,各大车企正在寻求多种路径降低油耗和排放,其中车身轻量化是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盖世汽车技研中心研究结果,以及美国能源部DOE等部门和机构数据,汽车的自重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8%(8%为DOE数据);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千克,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而从成本上来看,减少1千克的车重则可以减少10美元左右的支出。为此,增加如铝合金、镁合金、增强塑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中的使用量,便成为降低整车成本及其重量,增加汽车有效载荷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无论是跨国巨头还是自主品牌,各车企相继开发出多款轻量化设计的车型,为车身大幅减重,兼顾验证车概念车和量产实用车型。

轻量化首先自然同新材料的应用密不可分。例如2013年量产的宝马i3使用了塑料作为外壳材料,铝合金作为底盘材料,与传统同类车型相比,实现减重高达250~350千克。而福特基于蒙迪欧开发的“Lightweight Concept(轻重量概念)”验证车,采用铝材打造刹车盘、前副车架等部位,碳纤维材料用于轮毂,化学混合夹层玻璃用于车窗;新轻质材料广泛用于动力总成、底盘、车身、电池、内饰、座椅、油底壳和悬架弹簧等部位;车辆整备质量几乎和小两个档次的嘉年华相当,削减300千克之多。

更多的轻量化范例同平台/架构设计相结合。新一代奥迪Q7采用大众MLB(Modularer Längsbaukasten)发动机纵置平台的“多材料”版本,使用钢、铝和碳纤维等结构件,加上车身加工工序的新铆接和粘合技术工艺,新车较上一代减重350千克。第二代沃尔沃XC90以SPA可扩展架构为基础,较上一代车型减轻125千克。第六代宝马7系采用新后驱平台,整备质量从现款7系的1.9吨降低至1.67吨左右,和现款5系相当。

中国合资车企与自主品牌同样在轻量化领域追赶潮流。上海大众推出的全新明锐,就通过设计轻量化、材质的轻量化以及工艺的轻量化,使得车身减重最多达到90千克。奇瑞选用了杜邦公司的Zytel PA高性能聚合物(DuPont Performance Polymers)聚酰胺树脂/尼龙材料,,以及Vamac乙烯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可以将进气歧管乃至气缸前盖、风管等零部件重量减少30至40%,从而提升车辆燃油经济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轻量化材料对于为汽车减重的效果有目共睹,不过门槛和困难也不可避免。以新材料而言,诸如碳纤维等成本价格较高,在加工方面也需要进行相应改进。在应用方案开发方面,也有众多瓶颈有待厂商一一打破。

那么面对这一可实现节油降耗的重要路径,主机厂对于轻量化材料的需求是什么?各类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现状如何?在研发过程中,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难点?其发展走向又在何方?

对此,盖世汽车将携手中国铸造学会及纽伦堡会展有限公司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压铸会议暨展览会”现场开辟一块优质轻量化主题展示区,届时将邀请各大主机厂及知名零部件相关研发及采购人员参观指导。

同期,盖世汽车网还将举办多场轻量化主题活动。其中,汽车轻量化新材料和先进工艺应用研讨会将围绕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现状、研发难点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采购配对会将为买家与供应商之间搭建一个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平台;盖世系列讲座及交流会则将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为配套行业零部件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分享。

未来,轻量化将成为车企应对“油耗大考”的必然选择,这条道路最好该怎样迈进?在盖世轻量化主题活动之后,或许业界会获得更加清晰的答案。

作者:陆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