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2月11日报道 到2020年,国内充电设施要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 汽车 的充电需求,面对电动车及充电配套设施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商机,12月11日,由 网易汽车 独创的“互联网+汽车创新工场”第二期沙龙活动围绕“电动车普及路上的生态机遇”这一话题正式举办。

成功 举行了首场围绕汽车后市场主题展开的沙龙之后,第二期“互联网+汽车创新工场”围绕着电动车普及路上的生态机遇、探讨电动车及充电配套设施巨大的市场前景,以及蕴藏的商机,来自整车厂、充电桩企业和投资公司的十余位嘉宾,展开激烈的话题讨论。

核心提示:网易互联网+汽车创新工场第二期活动开讲,在“行业观察-态度发声”这一环节,高德副总裁周频、九五智驾CEO朱文利、易观智库顾问群组总经理董旭、36氪研究院院长朱一璞上台参与讨论,台下的整车企业及配套企业嘉宾也一同展开热烈话题讨论。

以下是现场实录:

主持人:马上进入今天最后一个环节“行业观察-态度发声”,我们特别邀请的金牌顾问团,各位行业观察家将会来到现场,对今天我们讨论的内容做一个点评和总结,同时还有一个特权,可以点名,企业现在在座的充电服务商和整车企业嘉宾提问,可能会在今天的讨论中碰撞出更多火花,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顾问团的各位老师:

第一位是来自于高德汽车的副总裁周频先生,同时他是上海车联网车载信息服务行业产业联盟的秘书长,中国商学院校友会汽车产业协会的副会长,对这个行业也有着非常深入的观察;第二位嘉宾老师是来自于九五智驾的CEO朱文利女士,2000年时就进入了中国位置服务行业,并同时在电信增值行业深耕十余年,非常熟知中国的管理政策和管理走向,对车人网行业业务研究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掌声有请两位老师。

同时还有两位嘉宾朋友是36氪研究院的院长朱一璞先生,也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知道36氪是在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还有就是易观智库顾问群组总经理董旭,我们知道易观智库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政府、企业、投资机构和专业人士进行科学决策非常重要的决策工具。同时请上董旭跟朱一璞,有请。

主持人:这次行业观察家金牌顾问主持人我会把时间交给周频先生,接下来开始嘉宾的精彩点评,有请。

周频:谢谢主持人刚才我还故意把我们的位置设定好,四位嘉宾先各自用16.3秒钟做一下自我介绍。从朱总开始。

朱文利:大家好,我是九五智驾CEO朱文利,九五智驾实际上是做前端车联网服务的,包括后端,实际上刚才北汽这位张总,我们给新能源汽车也做了一些预开发,包括车机开发以及平台构建。

朱一璞:大家好,我是来自于36氪的朱一璞,负责整个36氪在创业环境的投资研究工作,其实我也是网易的老朋友,上一次沙龙我也是作为主持人过来,36氪致力于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整个信息平台的透明化和相关服务的平台,大家多关注这个平台,谢谢大家。

董旭:大家好,我来自易观智库,易观智库是中国互联网方向的大数据分析研究以及评级公司,相信很多互联网方向的同事,包括关注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同事都会用到或看到过易观的数据以及我们的评级分析服务,我在易观智库主要负责分析师的业务体系,今天很多嘉宾在前面也分享了很多干货,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收获到了很多内容,希望接下来这个环节我们从相对互联网或行业外部的方式给大家一些内容帮助到大家。谢谢。

周频:我也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高德,高德干什么的呢?通过林志玲、郭德纲、周星星的声音来指导中国人民的出行方向,我们现在有4亿用户,他们出行也可能是电动车的用户,他们也在高德地图上找充电桩,充电站的位置,我开始对这个话题其实不太懂,后来发现有态度的网找我来还是有点道理的,我下面想说说为什么我们是这样排的,我姓周,易观的是董总,这两位姓朱,合在一起就是“周董朱朱”,什么意思呢?说的意思就是我最懂猪的事情,你们知道网易老板是养猪的吧,养猪的人才是最有态度、最有情怀的人。

但我想说这两个“朱”不太一样,为什么36氪的朱总靠得近一点?互联网里最近这几年最火的有两头猪,大家知道是哪两头吗?一个是某某互联网大咖说的,风口来的时候猪也能飞,那头猪很厉害,36氪做互联网创业,你们希望在风口那头猪飞起来之前就进去,在创业者飞之前之前把他抛掉,摔死你们也不管;做车联网的朱总文利是中国现在做车联网服务里规模最大的,第一位,之前有12个品牌,现在估计更多了。

我也是车联网人,一直在说“羊毛出在狗身上,找猪来买单”,那头猪一直没找到,今天我到网易来了,我觉得我们有可能找到那头猪了。

这是两头猪,车联网里经常讨论的,我发现今天讨论的问题是两网融合的问题,一个是车联网,一个是桩联网,如果传统能源车,可能有30%的车有装车联网的需求,那么电动车基本100%需要车联网,这是标配,一方面是政府监管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车主内心的焦虑问题,他特别需要和外部的桩连网实时交互,刚才我看了一下高德地图,离这儿300米之内有三个充电的装置,我一查,看到现在上面有五个品牌,最多的是特斯拉的充电站,接下来是国电的,还有普天的,然后是比亚迪跟宝马。

周频:如果我是一个品牌的车主,我看看电不太多了,我焦虑,查查最近的离我多远,10公里之外,可能我要看导航路径、看路况是否支持,别跑到一半一堵,再近也没用,我可能会选择远点但路况稍好的,同时我还得看实时信息,现在是不是充电桩都是满的,有人在用,那我开过去还是不行。

所以车联网和桩联网这两张网要有实时交互,否则车主体验非常不好,很容易焦虑,一焦虑他就不会买车,所以还挺复杂的,网易很有眼光,找到我这样的车联网人主持今天的活动,有态度的网站今天的议程十分特别,原来一般的圆桌主持是我作为主持人问你们,今天好象不是这样的,台下可以提问,你们是直接开始,还是我先为难一下你们?因为原来我是想30分钟,1800秒,你们最好每个人先各自有一段250秒钟的时间,我们四个二百五在这里,一千秒就够了,剩下的时间留给大家,你们是直接抛问题问台上的专家,还是让我问问你们?

董旭:我觉得是这样,之前和网易的同事沟通,也会先让我们看一下对电动车、车联网、桩联网方面目前观察到的行业情况,包括我们实际观察这些行业过程当中看到的问题,每个人先谈一下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包括刚才这么多嘉宾,也有介绍过了,之后咱们再交流。

周频:好,你可以做我们的副主持了,我其实特别关心的是,易观经常出很多权威数据,当然我做市场的我知道,从这些数据看市场份额基本是不准的,但也有靠谱的不准,易观属于最不准的那些企业里面最准的,有没有什么行业数据能够跟大家分享分享的?

董旭:其实刚才很多嘉宾也提到了电动汽车这块的想法,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易观做互联网行业的研究,在这个过程当中先说一下数据的问题和情况,我们数据现在是两种方式获取,一种是技术的监测方式,再有一种就是企业深访和分析师方法的交叉验证。第二种方式其实属于行业研究的层面,或多或少会和各家企业实际的情况,因为我知道各位老总的企业在对外披露数据的时候内容、维度不尽相同,我们是用一把尺子量行业所有人,有人可能觉得这个尺子对我不太公平,对他更有好处,这可能是行业研究层面我们尽量规避可能无法直接避免的内容。

回到今天的主题上,因为我们更多是在行业层面观察整个行业状态,刚才很多嘉宾也分享了今天这个行业的惊喜和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也谈一谈我这一下午听下来的想法和看法,我觉得从整个行业来看,进入到C端市场,个人用户这一块,可能相对来说今天还有一段时间铺路的过程要去走,因为刚才大家提到了很多技术的问题,没有具体攻克,今天很多联网问题没有实际解决,所以我个人认为在To C这块大家还要共同探索未来一两年往前走,在这一两年的探索过程中,其实有一些互联网的方式可以给各位借鉴,比如今天大家会发现其实很多互联网产品的玩法,一定不是向个人用户收费,不是在个人用户这块实现它的商业模式,它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上搭载更多的服务,并且搭载更多合作伙伴进来,大家一起来服务于C,收费本身和运营本身其实是向后端的B收取的,什么意思?今天其实很多互联网,包括创业公司,一会儿咱们36氪的同事也会更有见解,今天创业公司遇到了一些情况,创业公司的优劣势,这个过程中充电桩本身是一个很好的终端载体,这个终端载体是很多互联网产品不具备的,或者是今天很多互联网企业要做所谓的O2O,要有一个线下的“O”去承载,充电桩本身对于互联网产品是一个可贵的资源,互联网本身产品的优势在哪儿,线上这一套东西的玩法和运用相当成熟,所以是不是可以在我们未来一两年的探索过程中有这样的思路,充电桩今天本身是相对比较单一的职能,只会用个人用户进行充电服务,包括刚才大家提到了一个个人用户装一个充电桩需要费很大的周折,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端真正利到了小区、办公场所、停车场之后,在这端之上去搭载一些软件服务,这些软件服务恰恰又是互联网企业的长项,我们共同一起做这些事情是不是可以,在C端用户服务一两年的过程当中其实这样的模式我们可以大量探讨,今天很多互联网创业方向都集中在互联网汽车和相关方向上,C端服务这一块,我个人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还是要大家共同摸索的。

再说这个行业未来我们认为的两个大方向,或者今天现阶段就可以看到的两个基本成形的方向,一个是政策驱动、政府驱动,从整个大环境层面往下推的,这肯定毋庸置疑,从政策的推动上直接把这个东西往下铺,今天很多地方政府也在大力支持电动车这个事情。第二个大的方向,我们说的是互联网行业的玩法,你要往行业用户看,比如今天大量做互联网出行、互联网用车的行业,我们是不是可以有这样的合作?还有,很多做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包括做大数据的服务,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行业层面切入,相对不像C端用户那么零散,服务一个人,从头到尾恨不得一年半年才能服务下来,客单价太低了,如果走行业,一套解决方案也许可以复制到很多不同的行业,这对于我们规模化以及未来持续的推进相对来说是有帮助的。

今天下午听起来,包括我们这么多年对互联网的研究,这个思路我觉得可以给大家借鉴。另外刚才说的圆桌的过程中,很多嘉宾也提到了互联互通的问题,其实有点儿像三四年前我们谈大数据的产业,所有互联网从业人员一开始相对会比较理想,包括做云计算也是,要有一个大数据的交易平台,所有数据都能进来,我们在里面做数据交易,相对是一个理想的空间,但刚才也有嘉宾提到,运营层面很难实现,这个过程中,这几条路是不是我们可以共同探讨的,这是我刚才想到的一些观点。

周频:非常好,到底是董总,确实很懂,观点一出来马上超过250秒,很有见地,所以嘉宾还是先亮亮自己的观点,这比较好,很懂讲完之后接下来进入第一头朱,风口的朱,我特别好奇36氪有没有发现在充电领域的风口的猪?有没有?

朱一璞:我讲讲我们36氪整个研究的观点,还是从C端走得比较多。其实我觉得网易这个沙龙是很赞的,因为我第一次参加的汽车创新工场,互联网+汽车,互联网+汽车是36氪明年甚至后年的重要领域,把它变成和消费、医疗相关的重要领域,互联网+汽车产品了很多场景,互联网怎么+汽车,网易这个沙龙真的可以持续办下去,每个领域我们都可以去探讨。

第一次是探讨汽车后服务市场,作为主持人我也和嘉宾谈到了一些问题,我们谈谈互联网汽车整个大概念,互联网和汽车怎么融合,从我们来看,互联网+汽车其实是改造三端的变革的方式,我们看传统汽车产业其实分三端,第一个生产端,第二个销售流通端,第三个其实是服务端,生产端互联网没法儿介入,因为是重资产、重生产,互联网方法和思维很难改造一些东西,从销售来说,我们灌输更多的是新车电商,这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模式,不管是B2C、C2C还是更早期的模式,我们更关注后面的市场,后服务市场,代泊、代驾、上门洗车、O2O上门维修服务,甚至汽车金融,包括二手车个人服务对接市场,这个市场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有机会的,前面两端的资产和平台都比较重,后面是有很多机会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更多关注于后市场和相关服务,从整个氛围来讲,我们来看今天电动车汽车的生态,是另辟了一个传统和汽车对立的生态,汽车大的制动和整个能源需求是不一样的,这样对比来看,是不是这个市场又复制了前端整个燃油市场、汽车市场的流通企业,打造一个生态是三点:一是硬件,手机有手机的生态,汽车有汽车的生态,首先硬件要生产出来;第二,市场要有量,现在电动汽车的量还很小,说它是生态还有待论证,手机这样的,比如小米,因为有硬件,几千部上亿部,有一个量,在量催生之后我们可能才打造围绕这个硬件平台的大生态,这个生态下会产生很多服务场景,我们未来在这块的创业机会和相关企业的机会在这块。

今天我们讲到了汽车、讲到了电动汽车,讲到了充电桩,其实从我来看,前面的我不是很懂,我也不知道电动机制动模式和传统汽车是怎样的,我们也不是专家,我们更多关注后端消费服务场景催生的生态和机会,传统汽车加油、洗车、保养,其实电动车之后汽车后服务市场的保养就全部不一样了,整个硬件条件都不一样了,这块肯定是有很多机会的,我更关注的是这块的机会。再一个就是传统加油,加油站选址,不可能像充电柱是分散的模式,每一家都会有充电柱,这是不一样的,从生产商到硬件方式,能催生出不同的需求场景,这块更多会关注于从新的硬件模式和新的服务模式下新的场景,我更多希望去关注未来我们有些企业在新的服务场景下产生的机会,这是从我们36氪创业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们下期创新工场的内容也有了,车联网、桩联网、互联互通,已经定好主题了。

朱一璞:说这么多,大家说造车造桩都是基础设施,从我的角度还是关注C端的创新模式,现在桩不多,两类人,第一类,矮挫穷,第二类高富帅,但上路之后对于矮挫穷还是有一个问题,充电难,现阶段有没有企业能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呢?我刚才想问充电网科技的王总,你们觉得这个市场怎么做,有什么基础的商业模式?因为我更关注商业的创新。

周频:现在有请另外一位朱总,今天中午一块儿吃饭朱总也说了,她是很有态度的,她说今天看我心情,前面几位嘉宾讲得好不好,讲得嗨了她讲几句,讲得不好她就撤了,肉体还在,心已经撤离会场,准备明天双十二购物。听听第二位朱总的观点吧。

朱文利:我算看出来了,他们全是搞研究的,只有我一个人做企业的,我是干货,从头到尾听下来,感觉就俩字,难,乱。甚至比我当时,九五智驾是中国第一家车联网公司,比我从2007年开始做车联网面临的当时的局面还要乱,所以我今天实际上是带着更多问题来的。

我想问北汽的领导和江淮的,刚才说的真的很热闹,整个产业链的人都在这儿了,我想问一下谁能告诉我,买电动车这拨人都是什么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居住环境,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有这样的数据吗?包括易观的。

董旭:我的判断,我刚才说,我觉得C的市场其实还是要孵化的,刚才和很多嘉宾提到,他们和政府合作,包括和企业合作,这是今年比较大的部分的方式。

周频:下面提问下主机厂的嘉宾,你们觉得电动车用户人群是什么样子?

金新:我是来自北汽,但从我自身来说,我做了九年零十一个月的传统汽车,做新能源汽车到现在为止三个月零十几天吧,我以前做传统汽车的时候对用户群体的定义基本是这样:差不多年龄在20到30岁,收入大概50万,女性,适合买一辆GT的红色跑车,差不多基本就定义出来了。

但是到这儿以后,我突然发现包括我自己,我从外乡漂流到北京,租个房子,我自己的电动车要停没地儿停,要充电没地儿充电,深受其苦,我就在想受众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我们自己内部其实是有一个定义的,首先我们从大的社群里面群找用户的形态和生态,从用户生态找它对应的细分市场,再去找细分市场里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这套方法论跟我们老总当时去日本时看到的一些情况,他不会因为你的年龄、不会因为你的性别区分,对于一个稍微有点残疾的人来说,30岁、40岁、50岁,他都能够使用电动车,其实是按照需求功能来用。

在电动车里面,我们做自己的定义,未来做C2B,我们这个就是接力下来要做的东西,从用户定义,北汽还是认为要更细分,而且不是按传统做法做,当然现在数据要积累,一般传统来说,50万以上,做大数据可能更有效果,现在我们总共累积还不到5万的数据呢,差不多就这么多。

朱文利:其实我就是想知道这个结果,因为我表妹是一个典型的用户,她是什么样的人?安徽,我也是河工大毕业的,她是安徽到北京来打拼,摇号条件不具备,所以她只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电动车上,可惜她跟物业商量,物业说不行,你想想,这种画像的人群她居住的小区,这就是刚才说的,连停车位都够呛,你还想找个地儿给她按电动桩,老头老太太立马不干了,第一,你占我绿地,第二,我孙子在底下溜达呢,万一有安全隐患怎么办?它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一部分这种人特别需要电动车,另外一方面,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根本不允许他具备充电桩安装的能力。

其实我要说我的观点,我觉得只有一种是比较可行的,就是分时租赁,集体建桩,就跟公用自行车一样,从这个地方租过来再还到那个地方去,都是一大片,这种才能让广大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电动汽车带给他们的便捷。

朱文利:我刚才听了关于商业模式的,在我看来盈利非常难,未来两三年,即便是有补贴的大公司,在盈利方面可能都会有些难度。

刚才台上那么多嘉宾,国企好理解,有的是民营企业,你们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进入这个行业,是出于社会责任而产生的伟大情怀还是想借这件事情在资本市场上做一番动作?

高攀:首先我觉得有态度、有情怀是肯定的。我们是央企,但毕竟央企还是企业,企业一定是考虑投资收益的,国资委也会考核我们的都是收益和利润。很高兴在这个会场,有些数据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早期并没有做什么宣传,而是埋头在做某些模式的商业化、规模化推广,因为只有它本身具有商业化、规模化推广的可能性,才会可持续。深圳单个城市的网络规模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做到了盈利,而且今年会保持盈利。要从最开始就意识到它是一个网络,而且这次国家充分意识到它是一个基础设施网络,你要按照基础设施网络的思维来思考它。

第二,它又是全新的基础设施网络,而不是简单传统的,与我们建一个高速公路和充电站相比还是会有不同,它有很多跨界的东西,所以要在基础设施网络上融入更多作为增值服务的价值链,普天为什么是以通信信息企业进入到这个看似基础设施的行业?因为我们把信息通信加入到了基础设施,联合到了能源,为最终的消费者服务。

现在我们还是在刚刚起步的路上,只是现在尽量保证好电动汽车的安全、便利和能源供应。下一步我们提到的是“畅行”,有更多让客户得到非常好体验的地方,无论是讲车联网、桩联网还是互联网,如果只提平台、只提概念,没有真正踏踏实实在各地给消费者建比较便利的桩,用你的专业服务让他充上电,那所有概念都是忽悠。

刚才讲到作为消费者有些需要协调半年才能协调到一个桩,如果每个车企卖一辆车都要协调半年,我想车企就不用做这个车了,为什么还在做?其实今天主题提的“生态”非常好,早期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谁该在这个生态的网络里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在早期,其实大家更多关注车、电池、技术上,而现在,非常高兴大家这两年开始想生态,整个网络是怎么做的,如果在慢慢形成的良好生态网络里每一个企业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像我们运营商,你不用再去协调半年,只要把这事儿交给专业运营商,他会给你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不要紧盯着一定是在我的家门口,一定是在我的单位,其实未来我们认为电动汽车充电的能源网络要远优于现在的化石能源,一个城市有多少个加油站,但一个城市未来可能会有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充电店,你认为哪个更便利?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普及带来的不简单是产品和技术上的,它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你的消费习惯、你整个的生活态度,可能带来的是非常多的想像空间,真正的价值目前其实还没有看到的,但即便做充电网络基础自身,我们认为它也有自己的商业之路。

倪峰:周总刚才说到底谁在买车,基本是这样,第一买车的人是要争取上路的权利的人,你们去看一下,甭管是租赁的车,还是现在因为限行限号,这些人,他们追求的只不过就是权利,他们希望在路上跑,基本上是这些东西,这是第一拨人,而且目前是主流,这个主流里专车还会占一大部分,因为我们政策上对于电动车租赁车公司的品质要求要远远小于原来传统车的,包括前一段时间放的两千多个号。

再有一类人是为了品质的生活,他有更高的需求,更高的胸怀,倒不一定是不是环保,我一直认为,环保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一定是拿钱养出来的,穷人也可以环保,大家什么都不烧,倒也可以环保,但我相信现阶段工业化的环保一定是拿钱烧出来的,所以还会有一部分人也去买这种车。

还有一部分人,也是跟权力相关,政府的这些人,政府的人原来都有车,他有公车,现在公车全部拍卖了,又不让他去买,这些领导干部们好象突然间都没有车了,这时候让他买,怎么办呢?只能买电动车,买不了别的车。

朱文利:政策制定者们也是有这层意思吗?

陈强:我不知道政策怎么定的,通过大数据能分析出来,它跟传统的东西会有差异,我们说了,一个是权利、一个是环保、一个是趋利。

利益的获得者也是买车的人,大家可能前段时间都看到了,现在大家都在吐槽的,今年关于电动车的补贴政策问题,为什么我们这种车辆突然是200%,几百倍的上升?因为每一个买车人不用花任何的钱就能把车拿过来,之后国家补贴给他,他再把拆成零件卖出去,他又挣了一倍的钱,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商业模式。

基本就是三个方面,权利、利益和环境。

如果我们颠覆不掉汽车,我们现在还叫汽车工厂,那我们真的没大希望了,一旦大家的权利都一样的时候,所有车全变成电动车,这时候品牌就会出来了,排在前面的依然是那些品牌,那我们干什么?我们跟外国人测试电池,给他们测试关键技术,给他们培养用户习惯,那我们太惨了,原来乘用车的时候我们只不过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市场,现在除了市场以外我们还要给他提供技术,结果我们自己什么都没换到。

朱文利:更惨的是等到电池技术非常发达的时候,都很小很小,跟手机换备用电池一样简单,我不知道今天做电桩的企业怎么办?

陈强:电桩本身并不是一个网络,也不是一个环境,它只不过是个接口,充电桩就是一个接口,不是任何的东西,所以它本身独立是形成不了网络的,它一定是基于智能电网,所谓的车联网,只有是这两个东西结合到一块儿的时候才是。

如果基于充电桩自身充电网络能够形成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刚才有一些人提到了关于汽车后服务等其它的东西,我觉得那是可以有商业模式的,非常好,但我真的是非常有信心,我相信,我们前面那60年汽车没造好,但是坚信在未来任何一辆车都可以在他需要的地方找到这个充电接口,这个充电接口的实现并不难。

周频:为了中国的绿色出行,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大问题,但确实是,因为每天有2000万用户在用我们的东西,当然各位会有这样的APP,但太零散,消费者记不住,现在还没有出现滴滴这样的寡头,跟位置相关的,所以它会变成很重要的入口,现在我们苦恼的是充电桩不断增加,还有很多深度信息,我们也希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整车厂也给我们提出需求,这块的数据对接,我们现在也碰到一些难题。

朱一璞:说这么多,大家说造车造桩都是基础设施,从我的角度还是关注C端的创新模式,现在桩不多,两类人,第一类,矮挫穷,第二类高富帅,但上路之后对于矮挫穷还是有一个问题,充电难,现阶段有没有企业能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呢?我刚才想问充电网科技的王总,你们觉得这个市场怎么做,有什么基础的商业模式?因为我更关注商业的创新。

王振飞:刚才普天的高总和陈总讲得很清楚了,就是一个大势,电动车是全球能源结构发生变化的一件事情,它就是一个趋势,汽油车就应该被去除掉,2030年有50%全变成电动汽车,既然是大势,就有后市场的问题,既然它的保养已经完全颠覆掉汽油车,用户形态和使用场景完全发生变化,我客观地讲,在座台上四位专家你们有没有开电动车天天上下班?我指的是每天都开,不是试驾哦。

大家刚才一直讲找桩找桩,明年,不需要找桩,明年乘用车,私家乘用车我个人预测最多新增辆10万个、15万个,全国北上广深充电桩的数量至少新增30万,你还用找吗?充电桩充电的原理和能源补给叫停车补电,以前到加油站一定要把油加满才能走,电动车不是,就是停车不便,本来就要停车,它就是个接口,拉根线的事儿,不停车,咱就不用谈了,既然天天停车,不要担心充电的事情,不是事儿。

互联网的后市场几乎是什么?电动车车联网绝对不是所谓传统意义上的保养、保险,而是停车、补电,加上用移动支付或者移动应用来解决操作支付问题的全新的移动场景,全新的应用场景,它相当之精准,从两个APP只有两万多个用户,日活才一千多,我们跟滴滴出行能置换180万的广告资源,为什么?车轮的APP,大众点评APP几亿用户,男女老少全部都有,对不起,我们平台全是开车的,就这么精准,知道你是什么车型,这个价值是什么?电动车停车充电需要时间至少一个小时,停好车充电一个小时,请问这一个小时你干什么?我告诉你去干什么,这就是价值,所以后市场是指全新的移动互联网场景的市场,开车的人,人车生活的市场,苹果为什么做电动车?百度、阿里、腾讯为什么要投电动车产业?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它是除了手机、电视,包括所谓电脑之外第四个终端,这就是后市场。

我们这些创业公司的想法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垂直的社群经济,现在这个世界不讲究什么“驰名商标”了,TFboys,多典型啊,演唱会的门票不到三秒卖完,以后不要问我们充电桩的APP有多少数量,现在C还没起来呢,所以我们是看产业,只要这是大势,产业,是全世界的方向,那就有机会,先做B,先做基础,至于后端市场,2017年再见,绝对不是现在。

周频:我得收一下尾了,今天确实非常精彩。我想最后借着主持人的特权总结一下,因为有两个观点我不太同意,也不是不太同意,一个是未来中国的自主品牌,假如全是电动车,中国的品牌到底有没有希望?我觉得中国品牌大有希望。去年有段时间自主品牌连续12个月市场份额连续下跌,在这一段我说中国自主品牌一定有希望,我现在看到的希望越来越大,这是我的观点。一定是这样。

第二个关于造车的事儿,尽管中国很难有一个像特斯拉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来造车,我也同意确实很难,但参与造车这个事情是有人在做的,上汽跟阿里巴巴就是在做。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周总的精彩分享,跟广告一样精彩,谢谢。

时间关系,今天讨论得非常热烈,时间关系不得不到这里告一段落,但大家不用遗憾,可以继续在网易新闻客户端的直播平台继续提问,我们有机会一定把问题转达给今天的各位嘉宾,后续我们的报道也会相应呈现出来,在这里再次谢谢大家,第三场论坛再见。

谢谢。

更多有态度内容请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http://www.163.com/news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