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12月23日报道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也成为各方资本进入即将到来的巨大市场切入点。分时租赁是把一辆汽车在不同时间段分配给不同用户使用,鼓励短时用车、衔接式用车的新兴商业模式。作为一个崭新的产业,中国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的开展面临技术障碍。如何拥有一个高效可靠的电动汽车网络运营系统及风险控制机制,仍是一个可见的门槛。

面对分时租赁的巨大市场前景和创新模式的阻碍,12月23日,由网易汽车独创的“互联网+汽车创新工场”第三期沙龙活动围绕“分时租赁下的汽车共享模式”这一话题正式举办,来自整车厂、租车公司和投资公司的几位嘉宾,就此展开激烈的话题讨论。

核心提示:网易互联网+汽车创新工场第三期活动开讲,在“有态度行业观察”环节,AutoBot副总裁于欣烈、北汽产业投资副总监李奇奇、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副所长毕军参与话题讨论,热烈探讨“分时租赁下的汽车共享模式”。

以下是本次发言的精彩亮点:

1.李奇奇:分时租赁发展受限 行业将会出现巨头

2.于欣烈:分时租赁现状是高风险未来是高产出

3.毕军:分时租赁涉及到共享经济 应关注保险问题

核心提示: 网易互联网+汽车创新工场第三期活动开讲,在有态度行业观察环节,北汽产业投资副总监 李奇奇表示:首先看好分时租赁模式,毕竟分时租赁在国外已经有非常大的公司。分时租赁虽然有许多问题,电动汽车不普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整个行业目前发展速度受限,企业的未来不明朗。即使这样,分时租赁行业未来也至少会出现一家行业巨头。

以下是访谈实录:

鲍家翔:我想问问李总,据我所知,现在北汽产业投资还没有投资分时租赁,为什么?有哪些顾虑?

李奇奇:其实我们的顾虑刚刚几位都提到过,现在这个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发展现状中涉及到的一些难点。杨总也总结了一遍,正因为存在这些问题,首先我们看好分时租赁,毕竟分时租赁在国外已经有非常大的公司。在国内,旅游行业也已经开始出现类似模式,小租、短租之类的租赁模式,恰恰是分时租赁这块还没有,所以未来至少会出现一家这样的公司,首先是需要看好未来发展。

第二,恰恰因为刚才大家总结的因素,目前来讲我觉得这个行业可能没有那么快能马上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目前新能源汽车就这么多,去年北京现代一共有100多万辆,其它的包括自主品牌还有很多,但新能源车也就几十万,就算全国其它主机厂加起来估计也到不了百万辆,这种情况下,车就制约了发展。其次是大家提到的基础设施,既然政策导向是新能源,新能源涉及到充电桩、场地,还有扩容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不是像范总、王总他们这样的公司有能力解决的。他们现在去做停车场、做充电桩,做这些东西,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又看好,又想做,不做不行,也知道做完之后成本高,但没办法。

我们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有点看不清到底谁真正能够在这样一个诸多不利因素但也有有利因素的混合条件下真正成长起来,这是我们犹豫的地方。但我们的本意一定是看好的,所以我们将来也一定会在这个行业里投我们认为有成长空间的公司。

核心提示:网易互联网+汽车创新工场第三期活动开讲,在有态度行业观察环节,于欣烈表示:分时租赁市场的最大不同是玩法的多样化,有代表主机厂的,有传统汽车租赁公司转型的,有代表创业公司的,分时租赁目前风险很高,但一旦拿下市场之后回报也很高。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未来肯定还会有很多故事会发生。

以下是访谈实录:

于欣烈:我总结一下自己对沙龙的观察,之前对分时租赁市场了解并不深入,今天听完沙龙之后我最深的感觉,这个市场和其它出行相关市场最大的不同点是玩家背景很不一样,各个类型的玩家,有代表主机厂的,像刚才提到的,Car2go,或者DriveNow”,主机厂公司,另外还有王总代表的创业公司,首先采取的方向就是很多人提到的经济创业,先找到最可行的模型尝试,先活下来再说,而范总这边就是甩开膀子努力啃最难做的市场,像北京的市场,他们有资源、有自己的运营模式,去拿最大的市场,风险很高,但一旦拿下市场之后回报也很高。

第三个类型就像杨总这边的,在我看来他们体现的是所谓互联网+、金融+里的那个“+”,他能够把科技公司、传统公司整合在一起,他作为连接点,帮助大家实现新的业务模式,把大家组合在一起,提供更多可能性。

另外一种是像刚才毕军老师讲的,还有一种类型是传统汽车租赁公司的转型,他们从传统长租也好、日租也好,也希望能够转型到分时租赁的市场,实现未来业务的增长,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市场,我相信未来还会有很多故事会发生,希望以后长期观察这个市场。

核心提示: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副所长毕军教授分享经验表示,分时租赁涉及到共享经济,分时租赁应关注保险问题,可以参照其他行业的成功模式,比如Chase(公司)他们首先非常明确目标客户群,其次细分场景非常明确。

以下为现场实录:

毕军:进入行业很多年,很高兴有机会和三位老总进行交流,三位老总在目前做分时租赁的是佼佼者,范总是甩开膀子干,大刀阔斧重资产,王总是轻重兼并,以旅游切进来,杨总是对分时租赁技术投入了很大精力。

刚才李总问了一个问题,当BAT等大公司进来的时候,你们如何面对。如果真的有大块头进来,三位会不会合作抱团,达到最大的力量,像三国演义一样?

范永跃:是连横还是合纵?

毕军:连横。

于欣烈:想问毕老师,香港跟中国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燃油车多一些,新能源车有一些关停了,反而是大城市仍然在继续维持运营,而小城市却关停退出市场了,您认为中国以后会不会在分时租赁这个课题下出现更多新的方向,产生更多好的、有实力的公司。

毕军:你刚才说到Car2go模式,分时涉及到共享经济,最早车辆的共享应该是在1987年,在欧洲就出现了,但只是刚出行,Chase是美国最大的汽车自助分时租赁平台ZipCar的创始人。目前ZipCar被美国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Devis收购。

我建议三位老总可以看一看Chase,当年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他们做过讲演,他们费了两年时间解决保险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不是分时租赁应该考虑的问题,他的思路是目标客户群非常明确,细分场景非常明确。

Car2go大概是2009年德国戴姆勒公司创业,所有车基本都是Smart,那个车是两座型的,我个人感觉它做分时租赁还是和主机厂有关系,是为了借租赁推广它的某些车型,因此我们在电动汽车领域这块可能和它整个大战略不一定相关,目前它在全球31个核心城市布局,会员达到110多万,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如它最早来重庆,他们觉得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也挺好,但他们还是在推他们的Smart,这一块他们是围绕着他们的整个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