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3月17日报道 互联网造车已经成为了时下热点,而一直服务于主机厂的第三方整车设计开发企业长城华冠也早早地开始了布局,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从去年开始,前途汽车就一直在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而不断努力,虽然暂时还未取得牌照,但已无多大悬念。

前途汽车投资逾20亿元的苏州生产基地也进入了土地平整阶段,首款超级跑车前途K50预计将于明年年中正式量产下线,明年年底或将上市。除了定位高端的超级跑车前途K50外,前途汽车还规划了一款“微型电动车”,并且,首期量产5万辆的指标将由这款微型电动车占主导。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表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万辆,前途汽车希望能占到15%的市场份额。”

乐视作为互联网造车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选择了阿斯顿·马丁代工生产,走轻资产路线,而前途汽车却任性地选择了自建工厂的“重资产”模式。在缺乏整车制造经验的情况下,如何打造前途K50超级跑车也让外界充满好奇。前途汽车所规划的另一款“微型电动车”又将是一款什么样的汽车也显得十分神秘。

前途汽车“非代工”的背后逻辑

前途汽车对“工业4.0”有着自己的理解,也看到了未来消费者对于汽车更加个性化的追求。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认为“工业4.0的核心在于‘大规模定制’,‘大规模’能够解决以往车辆‘定制化’生产中的成本问题,‘定制’则解决了传统车企批量化生产中的个性化问题。”而传统生产模式要么是大规模标准化,要么是小批量的定制,传统的生产模式难以实现大规模定制化。

另外,纯电动汽车对于车身轻量化的追求极其严苛,因此,前途汽车将以碳纤维和铝合金材料来打造前途K50,而在新兴的电动汽车领域,尚且没有具备这方面成熟制造经验的企业,代工生产难以保证车辆的品质。

代工方式难以满足前途汽车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汽车,因此选择了自建工厂,其苏州生产基地也突破了传统的四大工艺,取而代之的是“碳纤维快速模压车间”和“全铝车身焊接车间”。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前途汽车也将实现柔性制造,制造定制的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

但“非代工”的生产方式,是否就一定能制造出其所追求的新工艺下的高品质汽车,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来探索。

“不妥协”地打造安全的前途K50

据前途汽车介绍,K50整备质量1.8吨,其中电池重量达到了500公斤,另外,它的双电机系统、整个底盘、悬架、转向制动等也没有了更多可轻量化的空间。轻量化在传统钢材上可挖掘的空间已然不大,因此,前途K50车身外部可见部分全采用了碳纤维材料,车身主体框架采用了铝合金工艺打造。

碳纤维原材料将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在苏州生产基地塑造成型。博世将为前途汽车提供ESP系统,仪表盘和内饰将由埃驰来打造。其他汽车所需配件,诸如车灯、减速箱、座椅、制动系统等也将和相应的供应商陆续展开合作。

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前途汽车在软件和车载系统上定义为两个层面:一是,保证汽车行驶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基础层;二是,能带给用户更好驾驶体验、可持续升级的体验层。陆群对此表示“基础层必须严格按照传统汽车标准制造,必须要杜绝安全隐患,一定是不能妥协的。而体验层一定是开放的、共享的、可快速迭代的,在这一层面前途汽车也将和相应的企业达成合作。”

互联网安全同样也是前途K50绕不过去的问题,智能化汽车操作系统如果存在安全漏洞,那么会遇到的安全情况就不是车祸那样简单了,很有可能会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如果造车企业对于软硬件上的安全问题不以为然,人员伤亡很有可能就会发生。从陆群对智能汽车的设计上来看,前途汽车确实是一家有原则的新兴造车企业。

前途K50的价格将定位在百万以内,并且前途汽车希望在上线一年或稍长一点的时间内,这款车能达到年销量数千辆。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接受度是前途汽车面临的最大阻碍,况且追求豪华车的土豪们对于品牌的热衷远高于对价格的敏感度。以前途汽车的品牌力来承担前期数千辆的销量指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具有超强品牌实力的特斯拉在中国的年销量也不过数千辆而已。

以定位高端的超级跑车前途K50来挑起“新能源市场15%的市场份额”的大梁显然是不可能的,前途汽车也寄希望于第二款微型电动车作为打开未来市场的主力军。

“亲民”的微型电动冲量尚有难度

之前媒体爆出前途汽车除了K50外,还将推出一款“单人座的微型电动车”。本次,陆群虽然没有透露第二款汽车具体的样子,但却给出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前途汽车所规划的第二款汽车在今天看来绝对是一款“怪胎”般的汽车。其突出的特点便是小型化、个性化,与今天的汽车的形态完全不同,可能是一大两小的三个座,也可能是两个轮等多种样式,并且用户可根据每次现实出行的需求选择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特定汽车。

这款汽车在设计层面上,将采用模块化、多元化的组合设计方式,在一个基础设计上进行多种组合,这样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和个性化生产,同时也能降低成本。虽然该车的价格区间尚不确定,但陆群表示“这是一款小型、个性化的汽车,价格上能让普通老百姓接受。”

以前途汽车对第二款车的设想来看,最有可能的市场是共享出行,只有在共享出行时代才能实现不同的出行场景下使用不同功能的、个性化的汽车。而陆群表示“汽车租赁公司只是其中一部分客户。总体用户还是车辆使用者。”

如果以这款车作为销售主力,前途K50为辅,要达到2020年在新能源市场占15%市场份额(50万辆)的目标,仍然有着很大的挑战。毕竟,前途汽车至今还没有一款量产车落地。此外,共享出行概念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出行市场在4年内将如何改变尚不可知;假如个人车主是购买主力,消费者对于这款不可思议的汽车的接受程度也有待市场检验;另外,普通消费者对于性价比更加看重,而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在不断退坡,补贴的逐渐缩减对于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也有一定的冲击。

虽然前途汽车有着远大的抱负,但目前市场环境复杂,希望前途汽车也有一个美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