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综合6月8日报道 不少车友可能都会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中国上市的新车总是要比海外市场慢半拍,甚至有时候会落后两年以上的时间。这使得许多在国外已经卖得风生水起的车型,要很长的时间才磨磨蹭蹭的来到中国。例如近期上市的自由侠,其实早已经在欧洲市场开卖;还有去年雪弗兰已经在北美发布了第九代迈锐宝,而中国在去年年底还在第八代迈锐宝基础上,推出了“新”迈锐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客观来说,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按道理讲,不应该出现这样顾此失彼的状况。那究竟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不妨接着往下看。

我国独有的合资形式。

众所周知,在三十多年前,秉承着“市场换技术”的初衷,中国开始了引入外资建立合资汽车企业之路。这也成为我国独有的情况,跨国品牌要想在中国卖车,就只有与中方合作,以合资品牌的方式进行生产。除此之外,就只有通过高税额的进口渠道到中国销售,售价较高的进口车又没有性价比的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外上市了一款新车到了中国,除了要进行改动、设计、申报甚至取名以外,还要引入生产线,最后才能正式进入市场销售,确实要花费不少时间。

中国市场较为特殊,消费者需求与发达国家不一。

抛开其他经济因素不谈,仅在汽车领域,中国确实落后于发达国家较长时间,换句话说,也就是两者之间汽车发展阶段不同带来了需求的不同,导致了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对汽车的配置、外观、内饰、有不同的审美。

以两厢车为例。两厢车在经济发达的欧洲市场,有着极其庞大的需求。2015年,欧洲销量前十的车型排名中,两厢车占据了5款之多,如高尔夫、POLO、嘉年华等悉数上榜。而在中国则不如此,在中国,消费者更青睐空间宽敞的三厢轿车,相比来说,中国消费者在购车时,“面子”观念也更重一些。

而近几年,不少跨国品牌都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推出中国专属版本的车型。例如本田凌派、还有在标致国外版本的308延伸而来的标致408、现代名图等等,这些车身上的共同点都是有大面积的镀铬、宽敞的车内空间以及较高的性价比,自然容易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

除此之外,汽车发展阶段不同还反映在,中国还有庞大的未购车群体,在这里并不是指尚未购车的年轻消费者,而是广大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未购车家庭,显然,海外版本的车型可能并不适合他们。

过去对中国市场不重视。

事实上,这一情况正在改变,不少还未进入到中国的跨国品牌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而已经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品牌,也不敢在现有的成绩上不进取。以北京车展全球首发的新车数量为例,2006年北京车展全球首发仅有7辆车,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为89辆,而在刚刚过去的2016北京车展这一数字为120辆。足以说明,中国市场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和受重视。

当然,除了上述三条原因意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影响因素,包括依然存在的技术壁垒、中国经济影响力不被重视等客观原因。但总的来看,中国上市新车“慢半拍”的情况正在改善,甚至中国也有了过去海外市场享受新车首发的地位。这也侧面体现了中国汽车市场地位的提升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本文转自网易订阅号平台车业杂谈,版权归侯车业杂谈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作者:车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