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综合6月16日报道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恐怕谁都没有想到格力电器和其董事长董明珠会站在风口浪尖之上。无论是格力进入手机界,还是早前董明珠和雷军的10亿赌约,都让业界措手不及,实在是有些跟不上格力的节奏。

近日,董明珠在出席活动接受采访时又宣称,“今天我来捅破这层窗户纸:格力收购新能源企业,真的要开始造汽车了。”主业为电器生产的格力,为何会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董明珠表示,“时代在变化,格力的经营思路也在发生转变。不少人在质疑,如今我们频频玩跨界,是否有些不务正业?格力用行动阐述当前格力的目标是多品牌经营,让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尽管董明珠和格力对造车这个事的态度值得肯定,但要研发汽车,要比研发空调、手机复杂得多。因此,对于市场上即将出现一个新的品牌“格力汽车”,车业杂谈这里还有三个疑问。

传统电器业出身的格力,造车是否可行?

众所周知,成立于1991年的格力电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可以看到,格力原本并不拥有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实力。不过,在今年3月,格力电器发布公告,计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收购了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据了解,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进行产业化投资,目标是打造以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智能电网调峰调频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截止2015年底,珠海银隆在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建有三个生产基地,具备年产能为:纯电动客车3.3万辆,纯电动SUV乘用车10万辆,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储能800MW的生产能力。

应该来讲,格力玩汽车的底气是来自于收购。与乐视、百度选择和其他汽车品牌合作不同,格力等于是拥有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能力。

新能源是否仅是噱头?是“骗补”还是真要市场?

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不少车企已经在提前布局,着力于新能源产品的研发。但也必须要看清的是,不少车企在利益的驱使下并未将重心放在动力电池上,单方面追求低价而忽视品质,单纯依靠“生产”来迎合补贴政策,导致了行业的恶性发展。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包括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两大部分。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的地方补贴标准与国家1:1配比。根据现有的政策,一台新能源车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补贴,这就为厂家牟取利润创造了空间。

近段时间,屡有被媒体披露的骗补丑闻。当然,在此提出这个疑问,并不是说格力会朝着骗补的目标去,更何况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封堵了这种可能,只是期待格力的新能源发展路线是围绕市场的真正需求去设定的。事实上,也只有将重心放到满足市场真正需求的技术上,企业才能拥有更健康、长远的发展。

为什么格力要多领域发展?

归根结底,格力在电器、手机、汽车等多领域的发展,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收益。此前,格力集团就定下5年要实现200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格力急需找到空调、家用电器核心业务以外的增长点。而放眼格力的业务,要想在2020年之前实现2000亿元的计划,依靠去年开始涉足的手机行业很难达成目标。从格力手机一代的市场表现来看,消费者对于“董氏科技”并不买账,而且,较高的售价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基于此,涉及新能源汽车则成了不错的方向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已有多家科技公司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中国的乐视、百度、蔚来等公司也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格力每年有5000万的用户,是一个基数庞大的粉丝群体。或许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读懂一点,董明珠和她的格力也要依靠粉丝和用户,建立属于格力自己的属性,进而用多领域的格力产品,完成生态圈的建设,谋求发展。如果真是这样,车业杂谈就真有些期待格力汽车了。

(本文转自网易订阅号平台车业杂谈,版权归车业杂谈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作者:车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