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7月5日报道 不久前,工信部网站发布了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第四批)公示名单,其中31家单体企业和1家系统企业入选。截至目前为止,四批目录共有57家电池企业入选,且通过认证的公司均为“中国血统”,此前备受关注的三星、LG等外资厂商则未入选。

入选“企业目录”是领取补贴的敲门砖

《规范条件》虽未明确说明,但根据坊间传闻,若新能源车搭载的动力电池未进入《规范条件》目录的话,那么该新能源汽车将不得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从而无法获得补贴。也就是说,入选“目录”已成为企业领取新能源补贴的敲门砖。

对于此次结果,可想而知,国内电池厂商纷纷叫好,外资企业怨声载道。毕竟,“补贴”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星、LG等企业作为国际电池行业的领军人物,为何没能进入合格企业的目录呢?这自然要结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来看。

根据《规范条件》第四项,技术能力要求:“企业应建立产品设计研发机构。配备相应的研发设备,包括开发工具、软件、研发及测试设备、试制设备等。”而上述外资电池企业并未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电极制备工艺,不符合该项衡量标准。换言之,他们更多的是把中国作为一个加工地。

新规旨在规范市场 鼓励自主研发

《规范条件》要求“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得低于2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年产能力不得低于1千万瓦时,超级电容器年产能力不得低于5百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得低于10000套或2亿瓦时。”

另外,“企业建立产品设计研发机构。配备相应的研发设备,包括开发工具、软件、研发及测试设备、试制设备等。企业应配备相应的研究开发人员,其占企业员工总数比例不得少于10%或总数不得少于100人。”

如此看来,此规范的核心意旨在于规范市场、鼓励自主研发以及提升对电池安全性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规则条件,那些规模较小,无法提供高质量电池方案、不能坚持自主研发的企业将被淘汰。这也是国家在鼓励企业投资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

自主品牌需面对市场独立成长

再这样的前提条件和环境下,自主品牌如何才能面对市场独立成长呢?对此,小鹏汽车的夏珩表示,最核心的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的核心技术。

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我觉得每家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市场定位与打法;如果我们的市场定位是给用户提供尽可能安全、尽可能高质量的产品,我们是否有为了更高的质量,放弃政府补贴的勇气?我认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从一开始就学会面对市场独立成长,而不能总是靠政府的奶水苟延残喘。”夏珩如是说道。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的成本是很高的,几乎占据整车成本的35%以上,然而,目前国家每年高昂的补贴,并没有真正用在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上。车企若能将这些补贴费用都投入到研发自主核心技术上,相信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会有质的飞跃。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公布除了会刺激本土电池厂商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外,也会对整车企业造成影响——相信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在选择电池供应商时还是会优先考虑进入目录的公司。这一门槛的设立有利于动力蓄电池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也是对本土品牌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鼓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