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综合9月8日报道 上月中旬,支付宝在升级9.9版本后,优化了首屏:把宝贵的半屏,留给了传说中的“圈子”,也就是生活所需。

所谓“圈子”,是蚂蚁金服朋友透露给我的说法,他们希望支付宝不仅是一个支付工具,而是可以绑定生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果要融入生活,就要有社交、有分享,这也是微信给支付宝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如果没有淘宝体系强大的支撑、以及不断地线下支付推广,支付宝也许早已被微信边缘化了。

工具的致命伤在于,想到的时候才会用。类似的工具比如大众点评等,如果社交工具微信具备了类似的功能,人们就会逐渐忘记原有的使用习惯。

上图是我自己的支付宝截屏,因为基本不用支付宝,所以也没有什么生活信息的推荐。

从四个细分类可以看出,支付宝已经把:“生活、口碑、朋友”放在了功能块的前三位,毫无疑问,支付宝希望可以做“圈子”。

一、基于“购买”的圈子,有戏吗?

基于支付、购买的关系,比较容易建立信任和口碑关系,比如淘宝有个“微淘”功能,很多淘宝用户很喜欢用这个打发时间。里面除了商品信息推荐,还有短视频等,因为推荐有兴趣和购买关系关联,可以更直接的接触用户,用户也不反感,从我身边朋友的了解,这个功能,用户是喜欢的。

基于“购买”的圈子,最适合做口碑,如同淘宝的崛起,就是基于支付和商品服务评价体系的建立。这就好比在微信朋友圈里推荐东西或者商品时,你身边朋友推荐的,你会认真了解和考虑,并不会觉得反感;不熟悉的人推荐的,你会觉得这就是微商,广告。一个道理。

这个圈子怎么做?从我了解的信息看,蚂蚁金服还是希望通过支付宝用户日常使用较多、关注较多,或基于LBS提供的服务。这个“圈子”也是开放的,类似于微信公众号和淘宝店铺的结合,提供基于兴趣点和购买行为的信息流服务。

能够做到足够的用户参与,并提供基于兴趣和购买的信息流,这个方向是对的,支付宝不做,将来微信也会做。

二、支付宝做“圈子”,汽车可以参与吗?

整车产品直接参与?难度比较大,商品属性太强,决策购买也没那么简单。

不过,汽车品牌也好,基于汽车的周边服务也好,仍有参与其中的机会,并可能实现差异化的品牌营销推广与服务。

对于很多新车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让潜在消费者触达到自己的产品,哪怕只是触达到产品信息。每年中国市场有超过300款新车上市,有多少能被消费者关注到、触达到、或者记住?

媒介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所有的信息传播,都需要跟着潜在用户的触媒方式、触媒时间去做。支付宝拥有海量的用户,但始终只是一个支付工具,虽然支付宝有好友功能,但基于“金钱交易往来”,没有落到兴趣、圈层和分享上去,这是硬伤,也是希望通过改版,增加“圈子”功能去改变的。

如果,可以在这个“圈子”里看到用户需要的、希望关注的信息,那么这个圈子就会有价值,这个价值,需要无数第三方的参与,汽车品牌、后市场服务,也可以积极去做这个第三方。

汽车品牌、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有很多的异业合作,跨界合作,如果这些合作,只是微博微信炒炒,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如果可以将这些合作所带来的“福利”,融入到支付宝等工具类社交的“圈子”中,形成更多触达机会和信息传递机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还有一些汽车相关的兴趣消费,是需要支付和口碑的:这些消费领域,实际上也有自己的圈子,存在于论坛、QQ群等PC时代的平台上,微信的订阅、服务号解决了一部分信息流问题,但缺乏口碑与评价支持,能否在支付宝上建立“圈子”,并越做越大呢?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相应的领域涉及:改装、精品、后市场维修、保养服务等。

还有,汽车资讯、自媒体能否入驻这个“圈子”?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但通过何种形式?仍有待尝试。信息流的关键,还是需要有用、有趣、有价值的信息作支撑。汽车属于垂直领域,并且可以变得非常细分,小到一个品牌的拥护者、模型爱好者,大到活动组织、出游玩乐、甚至一些行业组织的分享与聚会,都可以是“圈子”的一部分。

三、汽车营销和口碑运营,何时会关注这个圈子?

作为广告主,汽车品牌营销和口碑运营,可以先关注一下支付宝的这个“圈子”赌局是否会成功?或者说能做到什么程度?在初期除了关注一下之外,我也建议可以了解一下相关的进度和内部信息,看看支付宝打算怎么玩?

近几年,一些新的工具类APP,也会陆续成为汽车商品触达用户的一个媒介、比如滴滴的试驾功能,虽然业务量很小,但精准度和效果,甚至超过了汽车垂直网站,这些趋势和现象,值得关注。

这两年,媒介变化太快,做汽车品牌公关、口碑和互动营销等领域,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朋友们都说越来越看不懂,怎么应对如此快速的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更应抓住源头、抓住真正的用户时间,和用户触达的信息流,用更新的玩法和方式,顺着用户的兴趣点做内容营销。

支付宝玩“圈子”,做社交,也许是被逼的,我们做营销,何尝不是如此?

文|老任 童济仁汽车评论创始人

(本文转自网易订阅号平台童济仁汽车评论,版权归童济仁汽车评论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作者:童济仁汽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