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综合9月9日报道 对于每年将近一半处于寒冬的长春而言,九月是一年中最值得珍惜的季节,凉爽舒适,也使得这个季节的长春看起来格外热闹:人们总希望借着这样美好的时节,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驱车从市区沿着主干道向西,逐渐从城市的高楼演变成具有历史色彩的房子,虽然有些偏旧,但仍然能看出曾经建造师的用心,完全找不到一丝粗制滥造的迹象,司机指着这些房子说:“这里就进入了一汽,长春的标志。”

9月8日,一汽-大众25周年的正日子。25年前,正是在这些看起来有些历史色彩的房子中,一批中国与德国的汽车人在这里建造了一家合资车企——一汽-大众。

“今天这里比春节要热闹!”和记忆中的汽车企业厂区不同,在一汽-大众长春工厂,引入眼帘的是工人组织的各种欢庆,还有到处散发出这家25年历史发展的积淀:从奥迪到大众;从第一辆捷达到今天的全新迈腾;从每一位对这家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开始,这家中国汽车合资企业向外界诉说着一个工业领域的历史年轮。

25年前,随着捷达轿车在中国国产下线,彻底打开了中国国民轿车消费市场的大门。25年后,在中国汽车的发展中到处闪烁着一汽-大众培养的各个领域人才,很多人说在长春有一个摇篮,摇出了中国汽车人才,而这个摇篮的襁褓,可能就是一汽-大众。

.诞生的故事:送给德国大众董事长的两张虎皮

一汽-大众走到今天不容易;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标杆企业,他需要被各种标尺衡量,甚至从诞生前就有着各种故事。

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间,是一汽集团改革创新求发展的关键时期,这10年不仅仅是一汽的第三次创业期间,对国内汽车行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这段时间里,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开创合资汽车公司,一汽在曲折艰难中进步着。在回顾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有一个名字难以绕过,他就是一汽集团第六任厂长——耿昭杰。

25年前一汽人有两个梦:一个是甩掉“老解放30年一贯制”的落后帽子,经过6年艰苦奋斗,这个梦想实现了;还有一个就是什么时候能大批量生产国产轿车。这个梦想在当时难于上天。而要想造出一流的轿车,与国外车企实现合作发展是当时的必走之路。

在经过与美国克莱斯勒等一系列海外车企的周旋后,最终,时任一汽厂长耿昭杰选择了具有战略眼光、愿意为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一起发展的大众汽车作为合作方。

“在当时中国连一家C级供应商都不可能找到,没有人愿意为中国下注”,谈到曾经的发展,现任一汽大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丕杰感慨颇多,“今天曾经一手促成一汽-大众诞生的大众时任董事长哈恩也会到场,他的战略眼光以及对一汽-大众的感情很深。”

记得在一汽与大众达成协议当时有一个故事,在哈恩到长春确定最终谈判细节时,耿昭杰厂长送他两条织着老虎纹样的挂毯。哈恩问,中国的典故特别多,这两只老虎也有说法吗?耿昭杰回答了八个字:老虎下山,势不可挡。

.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一次势不可当的尝试,铸造了25年辉煌。这25年里一汽-大众为中国乘用车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标杆产品。

众所周知,一汽-大众为中国汽车带来了“皮实、耐用、品质”这些对于汽车产品的形容词,25年来,一汽-大众累计产销整车超过了1250万辆,上缴的税金是3700亿元。从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到拥有大众、奥迪两大品牌12大系列产品。25年来,一汽-大众也带动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水平与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源于人才。

张丕杰向记者讲述了一汽-大众目前员工的工作机制:“大家知道一年365天,如果周六周日全休息就要去掉52天,把所有的节假日都去掉,标准工作日应该是250天,工厂的康采恩标准就是由此设计。而我们加班到300天,320天是常有的事。”

除了员工外,在经销商与供应商领域,一汽-大众从成立初期在中国找不到一家符合C级的供应商,到今天培育出700余家A级供应商。

9月8日下午,在员工餐厅休息室,两位供应商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感慨:“作为供应商,我们与一汽-大众是在争吵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当时对于产品的苛刻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我们都已经达到了99%的标准,为什么还要找茬?”

他们甚至一度为此把委屈告到了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那里。

张丕杰给他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产品零部件达到99%为什么不行,我们要设身处地为消费者想一想。汽车是一个集成性很强的产品,有着成千上万的零部件,如果你也是99%,我也是99%,那么到消费者那里的产品可能就是一个80%甚至不合格的产品,那对于我们都是致命的。”

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的两位供应商

两位供应商感叹,正是这样的交流,让他们一步步从一些校办企业,逐渐成长为资产过百亿的上市公司。

在这当中一汽-大众为他们培养人才、优化技术,其中一家中国民营零部件企业,已经完全为奥迪提供全套灯具,要知道奥迪的车灯是整个国际最先进的要求,也是产品的最大卖点之一,而这项技术和供应商不是目前中国汽车宣传膜拜的外资品牌,而是位于常州的一家中国企业,这就是一家25年汽车企业发展中给中国汽车实实在在的贡献。

.一汽-大众25年发展中给中国汽车的5个启发

如果再发展中这些都是基础的,那么经验和对下一步的战略思考可能是一汽-大众25周年最需要重视的。

通过对一汽-大众高层讲述的内容整理,汽车预言家梳理出一汽-大众在发展中的经验和想法,或许这些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发展而言有着一些参考而指导意义:

1、一汽-大众的发展得益于体系支撑。一汽-大众的体系不是一天打造出来,是25年来一汽-大众员工利用一汽和大众2个母公司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一个在市场上能够取得稳定进步的企业,企业一定不能有太明显的短板。

2、一汽-大众拥有一套完整、标准的制度和流程的有力保证。在一汽-大众无论是一级流程还是二级流程是比较清晰的,出现问题时会直接按照流程查找错误,揪出哪些人没有按照流程做事。所以制度和流程是汽车企业发展的长远保证。

3、一汽-大众始终坚持以质量至上作为企业经营方针,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有很多矛盾需要平衡,在做这样的平衡过程当中什么是它的基准,什么是它的底线,那就是质量。

一汽-大众一直以质量至上,可以说25年来德国大众在质量方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一汽-大众体系得到了沉淀,一汽与大众两个中外股东的工程师文化在一汽-大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一汽-大众的两个愿景,其中一个是传承中德两国技术,另外一个核心是做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这也是质量至上的战略要求。

4、高品质的人才,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

一汽-大众的人才队伍专业能力、传承的文化,得到的技能训练都是高品质。同时拥有和企业共担风险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一汽-大众做任何事情都是考虑到700余家供应商和1200多家经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同时他们也会在整个价值链会有高品质的要求。这是中国汽车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5、努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赢得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尊重和支持。否则在发展的道路上,寻求社会的帮助将非常困难,所以一汽-大众多年来的企业社会责任正是为未来发展进行的长远思考。

作者:汽车预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