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月4日报道 近期,车企间的合纵连横频繁发生,参与者无论盈利率高低,也无论手中现金流是否丰盈,都会选择拥抱取暖。不可否认,经济的寒冬势必加速企业的相向而行,但更大的原因,笔者认为应该和那些传统车企已知或未知的新对手有关。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饿狼”夺食,车企们正在广屯粮,不称王,携起手,合并力量,做持久战的打算。

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次狼来的故事,可能与苹果、谷歌对阵诺基亚的情景相仿:当狼出现的一刻,羊才看清对方的爪牙,但应对的逃生选择已然不多。

例如诺基亚强调的是硬件的绝对可靠,讲究的是硬件的技术领先,当苹果一代面世时,诺基亚的工程师还在嘲笑他们手机天线的布局不够专业。但当苹果通过OTA的方式,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增加应用商店,构建起以软件服务为基础的生态圈时,诺基亚才发现,原来对手早就在多年前理好了手中的牌,自己只能死无葬身之地。

再看当下的传统车企,相比那时的诺基亚已强上百倍,他们很早之前便夹起尾巴虚心观察和学习,开始留意苹果、谷歌的动向,开始张开双臂取长补短,报团取暖,甚至他们会像互联网企业那样,调整主治架构,构建扁平化的管理体系,提升应变速度和产品迭代速度。

可即使这样,仍然不够,因为对手其实在玩一场田忌赛马。

什么会是对手的杀手锏?或许不同的新对手会有不同的招式,但目前笔者观察到的有如下几点。

第一,软件优势。在软件主导硬件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当下,互联网企业在狭义层面的软件开发存在着巨大的优势,例如云服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应用,再比如人工智能工具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头部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试想如果和一位车企的首席工程师去探讨神经网络算法会是怎样的画面?

第二,互联网思维的不对称优势。此前笔者用一篇文章详述了蔚来利用缩短迭代时间来获取对抗传统车企竞争优势的战略思维。且不论这样的思维正确与否,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思维与传统车企比拼技术、比拼规模、比拼价格的打法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如果不能看透对手的思路与打法,会发现自己的拳头永远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力气。互联网企业的玩法花样繁多,所以不弄清楚对手的套路,是很难招架的。

第三,生态的构建优势。无论是国内的BAT还是海外的苹果、谷歌、亚马逊(也包括从租车、房地产等领域闯入的新进玩家),这些产业巨头都拥有着手机、PC或其他领域的生态帝国,也在这一领域拥有着丰富的既成优势,例如支付、搜索引擎、导航地图等重要的“基础设施”,再通过大量资金挖角传统车企精英,购买传统车企的造车资质,新世代的“狼”看上去仿佛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其摧枯拉朽之势,不可一世。

但这就意味着存世百年的传统汽车企业,将如黄羊般任狼宰割?倒也未必。任何行业变革,都会有其“牛耳”。笔者认为,致胜的关键就在对未来汽车生态中用户的核心需求把控和满足能力上。所以当下,对于传统车企最大的挑战,一是能否放下过去的经验包袱,用更开放的思维来应战,形成对位局面。二是利用自身优势,构筑适合自身的杀手锏,将赛马玩下去。

当发动机、变速箱、资金规模、供应链体系、渠道体系这些统统都不再是以往的独有门槛时,什么才是自己的“上等马”?品牌?用户?规模?包容的生态和胸怀?还是其他?这个答案或许就是通往下一个时代的钥匙。

作者:鲍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