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6月4日报道 中国汽车产业变革进程渐入白热化阶段,当下市场遇寒不容乐观,未来“三化”技术将进行产业重塑,如何在抓准趋势的同时“创新·图强”?在2019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中,超过300名国内外汽车行业领军人物汇聚于此,碰撞出最先锋的发展路径。

网易汽车直击重庆论坛,其中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张齐先生将深度对话车企领袖与供应商巨头,探寻补贴退坡之后的电动汽车前行之路。

在“补贴退坡之后的电动汽车,路在何方?”专题讨论环节,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2021年,补贴全面退出时,正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发展的起点,是其真正和传统燃油车正面交锋PK的时候。

同时,肖勇预计,未来2-3年之内,仍然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增长期。此外,区域市场方面,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主要集中在限牌限购的城市,而未来增量一定是在三四线城市的低线城市。而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未来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在科技、资本和成本三个方面取得优势。

以下是演讲原文:

尊敬的各位业界同行,各位兄弟姐妹们,大家好。

我是广汽智能新能源肖勇。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自己在广汽的自主品牌销售。跨界到新能源,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分享自己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变化。

在我接受新能源汽车之前,实事求是讲,当时想得比较简单,想的是重构一个销售体系、重新寻找一批新的客户,就能够再次实现我们的第二个创业。结果发觉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我们感觉到从产品到客户的需求、到生态,甚至到营销模式,全部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能源的产品,甚至可以说出来不怕得罪很多同行和同仁,在去年和前年之前,我可以这样讲,在市面上完全没有一款真正能够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痛点的新能源,尤其是纯电产品,为什么?客户迫于刚需的压力,牌照的压力等等,后来发现买的最多是一个占号的产品。这种情况不持续,供大于求,这是个人的观点。在集团内老大为了保护我,说不要说太多,一是别人理解不了,二是甚至对你造成一种攻击。

站在这里谈自己的观点:

第一,政策。国家在前几年大幅度补贴的情况下,其实促进了一批新能源企业的成长,甚至促进了一些行业的生长。包括在座有电池等等企业的成长,但是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刚才开局张齐总提到了政策大幅度退坡的时候怎么办?后面有讨论环节,这里不展开讲。很简单,真正解决客户的需求,不因为刚需,牌照的限制、路权的限制,而愿意买一款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时候,可能就有存活下去的必要。换句话说,有人问我2020年、2050年纯电动汽车跟燃油汽车抗衡甚至超越?不要问我这个问题,大家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家认为这个趋势是一致。新能源汽车什么时候超越燃油车就是它的春天到来,就是未来成长起来的一个台阶。凡事有一个起点,刚才媒体朋友问我的是一个结果,问一下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想一想什么时候是纯电动汽车真正能够吸引传统燃油车的客户,愿意去选择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时候?我觉得起点比结果更重要。我认为在2021年的时候,抛出一个观点,2021年补贴全面退出的时候,这个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一个起点,真正跟传统燃油车正面交锋PK的时候,为什么?补贴全面退出,很多限牌、限购政策可能没有了,怎么办?其实就是生与死的问题。你能够跟传统燃油车直面竞争来PK,就能活下来,否则的话就只能退出或者被兼并重组。这是我说的一个起点,至于终点在哪里,我不知道。

第二,行业。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的发展,前几年发展最快是A00级的,所谓分时租赁或者是网约车。我们预计到未来2-3年之内,行业用户可能仍然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一个增长点。因为大家知道网约车、出租车等这样电动化升级的需要,可能会是行业的一个亮点和需要,这个时候谁能抓住风口,这个时候可能分一杯羹。

第三,区域。区域市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主要集中在限牌限购的城市,未来增量一定是在三四线城市的低线城市。因为基础设施、充电桩的建设比我们想象更便利,纯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使用场所的措施,可能会在三四线城市得到更好的普及。开玩笑说在北京买一个车位可能比买一个汽车更贵,可能比奔驰还贵,就算一个豪华车可能不如一个车位值钱。所以在三四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甚至纯电动汽车的普及比我们想象来得更快。

在这里分享三个观点之后,最终想说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个人认为未来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科技、资本、成本。

为什么首先强调科技?说汽车可能会得罪很多人,还是以手机行业进行举例。发觉智能手机的普及比我们想象来得更快。有一天当我们家里的老人家都不愿意用所谓的传统老爷机,一定要用智能手机,要可以上网、微信等社交功能的时候,你会发觉再造一个200、300块钱,哪怕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可能这样的手机也没有人买。再举例,在座有很多女性朋友,吹风机有一个现象。因为我家里的领导告诉我这样一个现象,3000多块钱戴风吹风机成为网红,甚至卖断货。100块钱的美的基本功能、几十块钱的吹风机也能卖断货,但是300-400块钱所谓之前听到的品牌(松下、飞利浦)等等没人买了,为什么?大家觉得不值得,几十块钱解决问题,要么追求时尚网红产品,几千块钱也愿意买。说明什么?科技的魅力所在。同样智能手机在取代传统手机的过程,也是义无反顾抛弃了所谓低价产品。

也就是说未来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如果不加上智能化的翅膀的话,造得再便宜也没有人买,为什么?打动不了客户。

资本。汽车不是一个好玩的产业,要靠资本。今年寒冬以来,我从来不认为所谓加入的叫新势力,更多认可他们为“新品牌”,为什么?从来没有造过汽车,归为新品牌可以。所谓的新势力,一定赢得市场地位和尊重之后才能成为一股势力,现在还不能叫他们新势能,拭目以待,也希望他们成长为新势能,但是现在还是叫新品牌,务实一点,因为我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活下去?今年他们第一个要解决是融资和资本的问题。

成本。再有钱,特斯拉、马斯克十几年不盈利,这几年盈利了,一样面临成本的问题。前几年发布了一个国产产品的价格,市场上一片欢呼,价格定得比较高,有点稳的味道,好像没有压力一样。分享一个观点,不要小看这个家伙,他很狡猾,现在抛一个烟雾弹,可能量产来一个大杀器,大幅度的降价也有可能。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