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神话破灭之后,城市管理部门把被遗弃的单车送到远郊,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单车“坟场”。曾经一路风行的共享单车在变成“钢铁垃圾”之后,真的没有合理的处置方案?据媒体报道,缅甸人迈克给出了答案,他从海外购置了几批废弃单车,改装后送到了靠近仰光的乡村学校,让一直走路上学的孩子们,拥有了人生第一辆单车。

前几年在资本疯狂的追逐下,共享单车在诸多城市争相亮相,起初人们认为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很多人对此商业模式抱有乐观心态,甚至不乏有人觉得共享单车是城市文明的一种象征,但是很快,共享单车暴露了管理上的短板,部分用户在使用时乱停乱放、恶意破坏,给城市交通与城市环境均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再加上资本撤离导致用户押金被锁,有的共享单车最终以一地鸡毛收场。

单车无罪,出现这种状况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包括对废弃单车的处理,相关企业责任意识的淡薄,也是人的问题。在被热钱烧昏头脑的日子里,共享单车企业不顾城市容纳量,出于竞争目的进行超量投放,在“共享梦”破产之后,需要有人收拾烂摊子时,人们发现,这依然还是人的问题——没人愿意接手那些堆积成山的单车,尽管这些单车中,新车和简单修理一下就能使用的占大多数。

单车“坟场”的形成带来了一些困惑:这些单车的质量是不错的,据报道,早期的制造成本是2000元一辆,哪怕后期降低到300元一辆,其使用价值也不弱于市场上销售的普通自行车,难道我们的生活已经富裕到将这些单车弃之如敝履的水平了?缅甸仰光的乡村很贫穷,那里的孩子用不起自行车,但是在我们国家的中西部、西南地区,没法拥有一辆自行车的孩子,恐怕是缅甸的无数倍。缅甸人可以从海外购买废弃共享单车送给孩子使用,我们这儿为什么没人愿意做类似的事?

人们对于贫困地区的公益热情一直是浓烈的,不可能没人想过将单车“坟场”的废弃单车送到需要的人手里。目前暂时没有人去做这件事情,可能和这些单车的处置权没有理顺有关系。建议国内正在运营或已经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能够分出一点时间与精力,尽快明确那些在风雨里日渐生锈的单车的处置权,让有心之人能够顺利接手。有意于以公益手段“复活”这批废弃单车的机构,也可以主动地发起建立处置流程,在相关企业与政府部门的配合下,把那些单车“坟场”消灭掉。

如果因为维修、运送等原因导致成本较高,而没法用公益的方式让这些废弃单车重新使用,也可以考虑用商业手段把这些单车激活——在大城市繁华地带,单车过于集中显得拥挤多余,但除此之外的城乡结合部与乡村,单车仍然是需求量很高的交通工具,生产一辆新单车的造价,肯定会高于维修一辆基本完好的单车,需求之下必有办法,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想做废弃单车生意的人,能够真正进来,进行接触与实际操作。

勤俭节约、物尽其用,一直是我们提倡的传统,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了,但真还没达到把一辆辆还能使用的单车简单粗暴投入炼钢炉的地步。还是多想想办法吧,办法总比困难多。毕竟,这些单车在有些人眼里没用了,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还是值得擦得锃亮当成宝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