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在5月雷诺宣布其乘用车退出中国市场,并解散了与东风汽车的合资公司东风雷诺,这引起外界对另外一个法系车合资公司神龙汽车的发展出现了担忧。

“从法系车联想到神龙,这两年经营的都不是很好,所以会出现这些联想。公众这种联想是很正常的,但要看到这种现象背后原因——实际上不管是雷诺的退出还是神龙的坚守,都是发展的大战略下作出的决定。”6月12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祖同在神龙汽车沟通会上对记者强调,PSA不会有退出中国市场的计划,也不会有这样的计划。

PSA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奥立维也表示,PSA有超过两百年的历史,经历过一战、二战等危难时刻,不会因为短时间的困难而退出中国市场。

神龙汽车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与东风汽车的合资公司,神龙汽车拥有东风雪体龙和东风标致两个品牌,但最近几年一直是中国汽车品牌中,销量下滑最严重的品牌之一。数据显示,自2015年神龙以70.4万辆的年销量创历史性高点后,神龙便处于持续下滑之中。

2016年,神龙销量同比下降15.2%;2017年,神龙总销量同比下跌超37%;2018年,神龙汽车销量25.34万辆,同比下滑31.88%。2019年,神龙汽车的年销量是113579辆,同比下滑55%,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比例为48.3%。受到疫情影响,身处武汉的神龙汽车今年1-2月累积销量4429,3月15831辆。从4月开始,神龙汽车开始恢复增长,但销量依然处于历史低点。

据了解,神龙和东风在2019年12月就提前续签了合作协议,将合资协议延续到2037年。“双方不仅不会不会让神龙离开中国,还会把神龙放在双方战略更重要的位置上。”张祖同表示。

“不论是东风还是PSA,在历史在发展中都遇到个各种苦难,如果一遇到困难就关闭企业,那么企业活不到现在。”张祖同表示。对于东风来说,神龙汽车有着特殊的地位,这是东风的第一家合资公司是东风对外合作和国际化的开端,另一方面东风也是PSA的第三大股东。在去年合资续约的商讨中,东风和PSA就神龙未来的发展进行新的规划和支持计划。

在张祖同看来,神龙能不能做好,主要在于三个要素,这包括产品、品牌和管理效率。张祖同认为,神龙汽车的雪铁龙和东风标致两个品牌都是有自己的品牌特征,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也表现稳定,因而改革的关键是“管理”。

在2019年在集团内分管合资板块之后,张祖同认真的调研了神龙经销商,认为神龙这几年在管理层面来说存在双向的问题:首先,东风派驻到神龙的管理者没有充分了解PSA,而PSA派驻到神龙的管理者也没有充分了解中国市场,基于这种不充分,造成中外双方的管理者在日常存在意见分歧,造成效率偏低。

从2017年至今,神龙汽车采取了多次改革试图扭转市场形式并实现扭亏,最近的一次改革是在2019年。去年9月,神龙汽车在成都低调发布了其三年复兴计划,在这个名为“元”的复兴计划中,神龙汽车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实现恢复。第一个阶段为培元阶段(2019年),重点解决“活下来”。在这个阶段,神龙汽车计划通过节流措施,先把盈亏平衡点下降至18万辆以下,争取实现现金流为正。

第二个阶段是固元阶段(2020-2021年)。神龙汽车计划通过一系列改革的推行,恢复体系能力,在这个阶段神龙要将销量逐步提升到25万辆水平。在这个阶段,神龙的运营能力计划进一步提升,其盈亏平衡线将降低至15万辆。第三个阶段是神龙的拓元阶段(2022-2025年),该公司计划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更中国化的产品投放,实现销量突破,回到40万辆规模并稳定下来,带动全价值链可持续发展。

张祖同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销量下降,过去神龙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结果还不是很理想。但神龙不能过多的纠结于过去,真正的问题就是商品更加中国化,要使得PSA的产品技术更贴近中国市场,通过神龙把标致和雪铁龙故事讲好,以优质的品质和服务感动中国客户。。“神龙要充分了解吃透PSA在欧洲的成功经验。”张祖同认为,只要持续坚持,不断正循环,神龙虽然不会马上突飞猛进,但是会逐步看到效果的显现。

另外,由于PSA集团正在和PCA集团进行合并,作为PSA大股东的东风集团会按照其合并的需要退出部分股权,而随着这两家公司的合并完成,东风将有可能迎来新的合作机会,这甚至包括制造层面的,包括引入新品牌。“我们会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合并,那么在并购之后,我们将变成一个更大的企业,将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包括制造,以及新的品牌的机会。”PSA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奥立维在采访中表示。

目前,PSA和东风正在商讨是否将欧宝重新引入中国市场,并放在神龙公司中生产。“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德系车的吸引力很大,在东风集团的品牌构成中,也没有德系品牌。” 奥立维表示。“东风的减持不是不是单独的减持,是要适合PSA合并,这是一个利好,合并了之后,是一个更大的公司,是更加国际化的一个公司。”张祖同表示。

按照计划,未来神龙旗下两个品牌中每个品牌一年会投入一款全新车型,并解决产品在中国的适配性问题,作出更多的本土化改造。

作者:周菊 王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