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月22日报道 中保研因为此前一些车型遭遇了滑铁卢,所以现在也成为了热门话题。作为2020年新能源领域的“红人”之一,理想ONE最近也参加了中保研的测试,在最有考验性的25%偏置碰撞中,它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注:本次拍摄车辆为内部测试车型,考虑到实际碰撞测试的不可复制性,与中保研测试车辆并不完全一致,还请知悉。

对于这台测试车,我们也有相应的视频推出:

独家|在一部撞毁的理想ONE里 我们讲讲碰撞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独家|在一部撞毁的理想ONE里 我们讲讲碰撞这件事

■ 25%偏置碰撞背景介绍:

最初在北美引入,目前国内也开始测试

25%小重叠面偏置碰撞最初是在北美IIHS引入的,这项测试对于车辆的安全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最开始推行的时候,也不乏豪华品牌车型在此折腰。而且不光是车体本身的设计,比如安全带约束不到位,驾驶位假人头部就会滑离安全气囊与方向盘发生撞击,导致较大失分。

↑2014款JEEP GRAND CHEROKEE试验(IIHS)↑

↑2014款日产VERSA试验(IIHS)↑

此前国内实施的是40%偏置碰撞,相比之下,25%的偏置碰撞测试受力面积更小,对车辆的安全性考验也更高。中保研在设立之初就引入了25%偏置碰撞,也能更好评估车辆的安全。

■ 结构粗看平淡无奇

实际效果还不错

重点是乘员舱完整,车内侵入不明显

初步看理想ONE前车身的设计结构,和常见的车型比没有太明显的区别——通过前防撞梁、前纵梁和其他部件构成吸能区域,A柱、侧围、防火墙形成保护区域,重点是乘员舱要确保合理的乘员生存空间。

前纵梁由于小重叠面碰撞的关系并没有明显溃缩,可以看到纵梁和吸能盒的尺寸也比较可观:

但是由于小重叠面偏置碰撞的特点,对于理想ONE这样的“大块头”来说,就避开了前纵梁的支撑,这也是对车辆结构安全性挑战非常高的原因。但是理想ONE的乘员舱依然很完整,从A柱和内饰的变形-侵入状况看,也有利于保护车内的乘员。

* 并没有针对性的引导机构

全靠车底硬顶,居然赢了……

在一些车型上,为了应对25%偏置碰撞,采用了专门的引导机构设计,将撞击力度从斜向“化解”。

而在理想ONE上面,我们并没有看到类似的设计,而是利用悬架/轮圈这些局部结构吸能,随后车底板硬抗的方式,事实证明理想在这种相对“传统”的设计思路下,实际表现也不错。

■ 避免侵入的妙招

悬架轮圈该放手就放手

上面提到了应对偏置碰撞时悬架失效的问题,也就是将车轮“扔”出去,起到丢车保帅的作用。这在很多全球车型上都可以看到:

↑2016款沃尔沃XC90试验(IIHS)↑

理想ONE同样在这方面做的不错,下摆臂合理失效,同时轮圈也适当变形。这样一方面吸收了部分撞击能量,另一方面也避免这些无关紧要的部件侵入乘员舱空间,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 约束系统很重要

假人头部没有接触A柱

在偏置碰撞中,由于车辆会有一个被撞旋转的过程,很容易出现前排正面气囊或者侧气帘“接不住”假人,从而导致假人伤害值较高的情况,这也是车辆设计的难点之一:

↑2014款日产VERSA试验(IIHS)↑

有了合理的吸能区域和坚固的车身,还需要车内约束系统及时工作,实现“软-硬-软”的被动安全保护体系。我们从实车可以看到,不但气囊、气帘都及时展开,与假人的接触点都符合保护的需求,没有出现假人头部撞到A柱的局面。

■ 电池仓完整

新能源车应该就这样

作为新能源车型还有一个比较敏感的点,就是电池的防护问题。尤其是25%偏置碰撞这样猛烈的撞击,如果设计不到位,很容易让电池仓变形导致热失控。所以我们也专门趴到了这台测试车的下面,看看底盘的情况。撞击之后的电池包已经拆解,但也能看出,电池仓依然保持了完整,就连下面的高压线束也没有移位。

结语:

作为2020年销量最高的高端新能源SUV,理想ONE在安全方面也交出了一份同样出色的答卷,而且依靠的还是看似平平无奇的“传统”设计,工程师在背后所做的工作确实不俗。不过汽车安全就是这样,没有大新闻,对用户才是最好的新闻。

作者: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