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22日报道

日前,随着蔚来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新势力三巨头Q2财报均已出炉,蔚来、小鹏、理想分别实现总营收102.92亿元、74.36亿元、8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8%、97.7%、73.3%。

总营收同比增长的同时,三家企业的净亏损分别为27.45亿元、27亿元和6.18亿元,同比分别扩大316.4%、126.1%和163%。从财务数据来看,不管蔚来、小鹏还是理想,都没能实现单季度盈亏平衡,甚至净亏损扩大程度远超营收增长幅度。
在刚刚结束的8月份,三巨头也没能交出令人满意的销量数据:小鹏汽车跌破万台,理想汽车直接腰斩交付量不足5000台,蔚来也只是略高于“万台”及格线。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有多激烈,相信大家都清楚,头部新势力淘汰赛眼看着就要提前上演。蔚来总裁秦力洪也说,中国是智能电动汽车卷得最厉害的市场,没有之一。
接下来做一道填空题:自古以来,化解内部压力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对外的______
既然这么卷,何不走出去?“蔚小理”们其实早已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市场。
卷出来的中国电动汽车 能在欧洲实现降维打击吗?
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出海是大势所趋,但为什么都喜欢去欧洲?因为这里是除中国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地区,各国的补贴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也为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出海提供了机遇。相比北美地区,在欧洲与“怪物”特斯拉竞争,压力也小一些。
而且欧洲有着世界上电动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挪威。作为新势力征战欧洲的桥头堡,小鹏早在2020年9月,就将首批G3发往挪威,并由当地经销商销售;2021年5月,蔚来发布挪威战略,ES8进军欧洲。
理想呢?在蔚来发布挪威战略当月,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接受采访时透露,理想汽车的确有海外市场布局的计划,正在研究海外市场的产品和渠道的模式。只不过过去一年多,似乎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从销量上来看,2021年小鹏和蔚来在欧洲市场的交付量分别只有474辆和200辆。2022年1-7月,蔚来在欧洲交付530辆汽车,而小鹏为481辆,降维打击还谈不上,有没有混个脸熟也难说,但是迈出这一步对于小鹏和蔚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万事开头难 赚钱的事儿先放一边
小鹏副董事长顾宏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对海外市场的野心:“作为一家关注全球机遇的企业,我们希望平衡国内和海外市场的交付量,长期目标是将50%的汽车销往国外,50%留在国内。”
不过想要靠海外市场实现销量翻倍,不光是造好车就完事儿了。就新势力的产品本身而言,在欧洲市场是有竞争力的,欠缺的是那亿点点影响力,老欧洲的车企们已经感受到了压力。
比如标榜高端豪华的蔚来,在进入德国的时候就遭到奥迪阻击,被指控SUV车型ES6和ES8侵犯了奥迪高性能轿车S6和S8的商标权,要求禁售。
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不过不管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蔚来已经是经过奥迪认证的竞争对手了。借助电动汽车赛道,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将与奥迪这样的老牌车企,在对方的主场展开较量。
就算在海外的销量达不到预期,出海业务的发展能起到促进国内市场发展的作用,毕竟在网上,最懂车的就是欧洲人,如果在欧洲市场搞出点名堂,国内消费者也会感知到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就比如蔚来跟奥迪的纠纷,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很难不支持蔚来。
这些影响力,也会助力品牌“卷”到更高端的市场,实现正反馈循环。
国内遇困境 出海能破局?
中国的消费者对“国货”很挑剔,像汽车这样昂贵、复杂,且需要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产品更是如此。他们也很理性,只要产品优秀、价格合理,会用真金白银投票,就在这样的情境下,中国汽车发展起来了,“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也活了下来。
尽管近期新势力三巨头在第二梯队的追赶,以及传统车企积极转型的多重竞争压力下,从销量数据上看遇到了一些困境,出海或许会成为那个意想不到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