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4月28日报道 在智能汽车行业的浪潮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下简称华为车BU)在北京车展前夕发布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新方案“乾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以及智能车云均有升级。其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副总裁迟林春、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等高管进一步就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进行深入解读。

盈利时间表提前?

虽然华为车BU之前设定的盈利预期是在2025年,但根据近期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盈利的时间表有可能提前今年4月。这表明华为车BU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的投入开始取得回报。华为车BU的盈利能力与其核心战略紧密相关。华为将其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应用于汽车智能化,这包括通信技术、IT技术、无线技术、光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云端服务。这些技术的投资和研发是盈利的基础。华为车BU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载光系统、音响系统和车云服务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接受度和销售情况直接影响盈利。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

对于成本控制,华为车BUCEO靳玉志提到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强调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考虑长期使用成本,以及通过系统架构优化来实现成本效益。他特别强调,智能化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华为将利用其在ICT领域30多年的技术积累,推动汽车智能化的进程。对于具体的盈利时间表变化,“我们认为方向是对的,盈利是迟早的,可能2025年,可能2026年、可能2027年。”靳玉志如是说。

遵从降本趋势 质量是最重要的底线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市场竞争激烈,汽车行业的价格内卷也对供应链合作方的降本能力提出更高挑战。华为如何应对?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副总裁迟林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副总裁迟林春

华为车BU副总裁迟林春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路径:

首先是从解决方案能不能降成本,原来可能是车上铺大量的传感器,后来我们认为不需要这么多传感器,人有两只眼睛就可以了,我们去掉四只眼睛,这是解决方案上降低成本;

第二,我们未来寄希望于做“电子螺丝钉”,或者在整个汽车产业大楼里我们做那么一块砖和瓦,随着量的堆积,这个成本必然会下降,这是客观规律。本身汽车走到了一个消费品、电子产品,有些东西可能还是要遵循一些规律的;

第三,与其说成本,不如更关心所谓的价格。价格这个东西最终是遵循经济规律,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给,这里面是一个动态平衡,每个人都要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产品做的很一般,功能又不太好,还想卖高价是不太可能的。

“在考虑成本的时候,要把质量作为最重要的底线”靳玉志特别强调。

行业分析认为,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的加速推进,华为作为技术领先者将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技术储备为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华为与各大车企的合作也将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变革。

然而,汽车智能化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技术的快速迭代、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崛起都可能对华为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华为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以保持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卷智驾的核心是数据积累

“人工智能核心还是要看数据。数据这块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对任何一个做这个的厂家都很重要。

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

”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对“卷智驾”的本质作出了判断。华为车BU宣布搭载其智能驾驶系统的汽车预计今年将达到50万辆,这一目标的实现对华为车BU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市场影响。量快速上升对数据积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华为的另一优势在于算力平台。据介绍,华为算力为各业务部门共用,并未独立核算成本。实际使用成本很高。李文广粗略算了一笔帐,比如华为车BU如果做到4万块卡,不说买断,仅租用成本一年为30多亿元。“所以一般的公司很难在这样的竞争中卷下去。”

持续的技术投入,全链路的垂直整合能力,使华为车BU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建立了门槛。50万辆上车目标只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开始,“未来让所有车走向智能驾驶”是华为明确提出的愿景。当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华为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合作伙伴关系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持续投入和优化。

作者:王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