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表彰先进、树立标杆,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30名同志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20个青年集体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医疗领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新雨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誉为“心灵捕手”的35岁博导,创下多个“最年轻”

1988年出生的周新雨,是重庆医科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导”,也是我国精神医学专业迄今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5月,周新雨当选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年10月当选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青年学组副组长。至此,他成为我国精神医学领域首位“国家级”双料青委会副主委。

周新雨始终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一线,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累计服务患者超40 000人次,让众多身患“心灵感冒”的孩子摆脱情绪阴霾的笼罩。他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国际学术期刊SCI论文50余篇,论文被引2800余次;主编专著《未成年人情绪问题:专家解析与支招》;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以及教育部霍英东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等荣誉。

解决“卡脖子”问题,贡献儿童抑郁症药物治疗的中国方案

儿童抗抑郁症的药物疗法一度存在“卡脖子”问题。

“大家都是用成人药物治疗,基本就是黑暗中摸索。”周新雨介绍。在对一个女童患者的治疗中,他发现用成年人的治疗方法治疗了几个月,病情毫无改善。

“儿童不是‘小大人’,因缺乏疗效和安全性论证,可用于孩子的抗抑郁药少之又少。”周新雨决定向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发起进击。周新雨带领团队启动“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大数据研究”项目。起初,他们的目标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建立全球首个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试验数据库,系统比较哪些抗抑郁药物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是相对有效和安全的。

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联络国内外的相关作者,搜集到大量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原始数据资料。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市场上一款成人抗抑郁药物,对儿童和青少年是相对有效安全的。论文在国际顶级综合医学期刊《柳叶刀》上一经发表,很快震惊业界,不仅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权威医学指南收录,也使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和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纷纷改写药物说明书,明确该药可以用于中重度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这个研究过程有多艰辛?周新雨回忆起一个小插曲——论文发表前一周,团队发现文中一个无关大局的数据出错,周新雨坚持“不留任何瑕疵”,团队所有人几乎不眠不休,一天工作20多个小时,最终完成数据修改。

媒体评论称:“这篇论文,有效规范了世界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方案,标志着重庆在该领域的研究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周新雨继续在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的方向上深耕,并从肠道微生物及免疫调节等方面深入探索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的新靶点。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队构建全国最大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临床生物样本库,率先发现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浆独立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周新雨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和机制的研究中做出了诸多开创性成果,让“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心系儿童,成立全国首个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专业医疗志愿服务队

工作之余,周新雨还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他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专业医疗志愿服务队,该志愿服务队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0余名医护人员及具有医学背景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自发组成,涉及专业有精神科、医学心理科、神经内科、传染科、儿科等。他多次带队深入重庆市黔江、武隆、开州,四川省凉山州等12个市区县,累计开展服务83场次,为近30万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4万余名学生开展了专题心理讲座和心理辅导。

2020年底,这支服务队摘下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周新雨也因此上榜“2020年度重庆市十大公益人物”。

周新雨认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它与童年心灵创伤、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不良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家庭和学校,都是预防孩子抑郁的“主战场”。眼下,周新雨团队正在开展“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早期预防”相关研究。其中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不吃早饭的孩子得抑郁症的概率更高。

“吃东西可以刺激人体激素正常分泌。”周新雨解释,长期不吃早饭的孩子,无法通过食物来获取足够的满足感、兴奋感,兴奋激素减少,久而久之,就会更容易致郁。

另一项在重庆地区开展的调查结果表明,患抑郁症的孩子会有自伤、自残行为,但父母的知晓率仅有2%。“这说明,父母和孩子缺乏足够的交流沟通。”

周新雨拿自己举例说,尽管他常常被身边人称为“学霸”,但他自己却从不这样认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在重庆市垫江县城生活学习,学习成绩也从来和“状元”“第一”靠不上。进入重庆医科大学时,他的高考成绩也只比重点本科线略高。

虽然家庭条件不算很好,但家庭氛围却非常民主——高中时,他原本就读垫江县最好的高中,因为不适应,他提出转学到相对一般的高中就读。周围一片反对声,只有父母强烈支持他,理由是“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大学报考专业,父母同样尊重他本人意愿。

大学本科期间,他凭借热爱和钻研,连续发表了两篇SCI论文,国内两所顶尖高校纷纷向他抛下“保研”的橄榄枝。这次选择至关重要,但父母还是那句话:“你自己审慎做选择。”最终,他选择跟着导师谢鹏教授留在重庆。“你可以看到,我的父母有多民主。”周新雨由衷感慨,把孩子的事交给孩子自己掌握,给予建议却不强迫支配,这种放手是信任、也是尊重。

如今,周新雨和团队还在忙着进行“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早期预防”的研究,以及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治疗的标准流程,他希望通过科学的干预、治疗,让每一个抑郁症患儿都能重获美好的童年。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推广应用青蒿抗疟“中国方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成立于1989年,有成员40名,35岁以下青年占比75%,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支深入海外开展青蒿素防治疟疾的援外医疗队

该团队长期致力于全球疟疾防治,自1967年“523”项目开始,第一代专家以身试“虫”,在青蒿素临床应用研究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他们完全自主研发的青蒿素哌喹片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被卫生部列为治疗恶性疟疾的一线用药,临床效果全球领先,荣获科技进步奖2项,拥有40个国家专利授权和26个国家药品注册批件,全球3000余万疟疾患者受益。

团队扎根非洲20年,派员驻外200余人次,将中医智慧开创的“中国方案”推广应用到科摩罗、多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被多国政府授予荣誉勋章,荣获“全国消除疟疾工作先进集体”。

青蒿素是中医药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挥学科及区域特色优势,矢志不渝坚持青蒿素抗疟研究与全球推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疟疾防治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是20世纪70年代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国家重大战略的主要参与单位,是我国唯一坚持在亚非地区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的团队机构。自主研发的青蒿素复方被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治疗指南》收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哌喹片获40个国家专利保护,在20多个国家销售。

来源丨中国新闻网、华龙网、羊城晚报

编排丨王申冲

审核丨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