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燕南北京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车关系到当前企业的生存,是企业经营必须夯实的基础。但坚守油车阵营不是守着产品不变,更多的是进行智能化的升级。不可否认的是,电车是未来,其实目前已经筹备了一些新能源车型,但对于北京现代来说,2024年更多的是要做一些新能源产品的准备工作,所以正式上市的时间节点或将安排在明年。”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戚晓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作为国内主流的合资车企,北京现代这两年经历了沉淀、蓄势,2024年迎来了再出发的时刻。在北京车展发布会现场,现代汽车发布了“在中国 为全球”战略,宣布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全面展开电动化事业。将向中国引进现代汽车首款高性能电动车IONIQ 5 N,正式进入中国高性能电动车市场。另外,针对价格战、油电关系、渠道经营、转型等方面的问题,戚晓晖一一作了解答。

“参与竞争但造车要有底线”

记者:目前价格战较为激烈,怎么应对市场的“卷”?

戚晓晖:价格竞争是每一个企业都在面对的,我这几天参加了很多论坛,也看到不管是车企还是行业各个部门,大家对于这种现状都不是非常认可,虽然短期的价格竞争能让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获益,但是从中长期来讲,这种无休止的“卷”,一方面会“卷”死一些车企,另外一方面让买了车的客户怎么办?

产品的价格其实就包含了对于客户质量的保证以及后续厂家的持续服务能力。目前大家都已经“卷”到临界点了,也有的企业已经“卷”到亏损了,后续要不然就是降低质量标准,要不然就是亏损倒闭,这两者最后受到影响的都是消费者。

合资大厂造车都是有底线的,底线包括我们的技术以及质量标准肯定不会降低,我们对客户长期服务的储备、服务的能力也不能降低。不过面对价格的竞争,该竞争还是要参与竞争,因为一定的规模还是要保持的。

记者:现代汽车提出来“In China for Global即‘在中国 为全球’战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是不是对合资企业自身的一种重新定位?

戚晓晖:这个其实也是因为现代汽车看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的意义,中国市场产销的体量,包括在智能通讯技术的发展其实都是非常领先的。另外一个则是考虑到现代汽车在全球的发展史,现代汽车在全球连续两年销量都是排名第三。它之所以能成长起来就是踩准了用户的需求。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不但是产销量最高,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如果不应对中国市场去做产品和技术革新,未来必然影响到现代汽车在全球的地位。

另外,现代汽车在智能化技术上的投入一直都是非常靠前的,在2014年的时候,在车型上就开始搭载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现代汽车早期就开始了L4级别自动驾驶的应用,坚持在包括10万元级别的伊兰特上都标配ADAS,这其实对于企业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但那时客户对这些方面没有太多的认识和需求,相当于我们用很高的成本去搭载了智能驾驶辅助技术,作为销售卖点去讲的时候又没有获得客户需求的认可,所以前期我们都是在默默地投入。

现在随着5G的发展以及智能化的高速发展,让客户对这方面有了需求,正好契合了现代汽车在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但在海外市场对于智能驾驶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既然中国市场契合现代汽车在智能化技术发展的规划,必然要在中国市场做大量的投入,通过在中国取得成功再返回到全球的成功。我们也有底气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来。

“坚守燃油车的阵营”

记者:现在全球范围出现了燃油车回潮的声音,从北京现代的角度对油车和电车关系的看法有没有发生变化?

戚晓晖:北京现代还是比较坚定地坚守在燃油车的阵营。一方面有用户需求,并且至少目前不是少数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北京现代有这么多年在燃油车方面技术的积淀,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研发、产品,有一定用户的认可,用户认可的是北京现代产品的品质以及性价比。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将其抛弃。

我们过去在纯电、混动、增程等技术路线方面都有所规划,也在内部进行选择和调整。虽然它在一段时间内很难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收益,但这是必须要做的,即使现在我们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也要为未来做积淀,所以目前来看,油电一定是共存的。

我们也看到新能源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也反映了用户需求,用户一开始是那些追求新鲜和潮流的,后续越来越多有实际用车需求的用户,会根据服务需求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

在一段时间之内油车还会存在一定的用户基础,目前很多用户有买混动的需求,他们还是更认同国际品牌造车的积淀、质量管理、技术,有很多用户都是在油车和电车之间纠结,他们也更希望国际品牌推出有产品竞争力又具备一定价格竞争力的电车,我们对北京现代的电车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有这方面的基础。

至于油电关系,虽然我们夯实油车阵营,但这个油车阵营不是守着产品不变,更多的是油车智能化的升级。我们今年这几款产品,像FOTA这样一个成本非常高的智能化的功能,今年汽车升级之后会进行标配。

“企业还是要健康稳定地发展”

记者:目前现代汽车正在进行渠道升级,在2024年渠道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举措?

戚晓晖:品牌资产是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经营下来的,它代表的是技术实力,我们的设计能力、我们的研发能力,特别是我们的质量和口碑在用户心目中留下来的品牌的印记。大家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资产,是需要长期发展下去的。

当前除了产品之外,我们最重视的一点其实是渠道的管理。现在都流行厂家自己直接下场卖车,不管是直营也好,线上直播也好,很多品牌在一段时间之内还没有形成规模量产化,所以只能亲力亲为。

但从上百年来汽车市场发展历史来看,经销商这种代理商制,归根结底还是未来电车渠道发展的方向,所以对于北京现代这样一个品牌来说,400多家的渠道反而是我们最宝贵的品牌资产,后续我们的产品上新之后核心还是会依赖这些渠道。

去年我们在做渠道的精简,更多的是精简一些服务能力不足、各个方面经营状况差的渠道,我们要保持渠道的健康。因为渠道代表的是厂家服务客户的品牌形象。从量级上来看,以当前销售的规模400家店刚刚好。如果说渠道量再扩大的话可能就会面临吃不饱的问题。因为销量的减少会影响到渠道的收益。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后续新产品的进入以及销售的规划,所以今年核心渠道的重点肯定还是放在4S店上,而不是新渠道,这个是我们的核心、我们的基础。

记者:未来三年或者五年目标是什么样的?

戚晓晖:过去北京现代为什么会有性价比品牌的印记,更多的是指我们的价格便宜,我们有很多小车是可以用来冲量的,所以这使我们的销量飞速地提升。但是这几年我们销量有所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的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我们把这些用来冲量的小车砍掉了。例如10万元以下的瑞纳、悦纳、悦动这些车,我们把这些产品砍掉了。因为我们愿意往更高品质的产品以及在智能化方面用力,去提升我们总体的产品力。

未来我们认为企业还是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在过去的飞速发展中,我们忽视了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销量下降以后这两年一直在做转型调整,包括15万元以上车的销量占比,占到了36%以上。同时,我们也在调整运营的质量,未来三至五年在国内市场,我们希望稳定在30万辆的规模,出口能够达到20万辆的规模,一共达到50万辆的规模。未来不是一定要取得销量的飞速发展,更多的则是健康的经营,为中国的客户更好地服务,引入更多高质量的产品。

(编辑:张硕审核:童海华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