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93年,随着德国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日本汽车厂商纷纷觊觎中国市场,想分一杯羹。

随后,日本铃木汽车公司与中国长安汽车公司合作,推出了羚羊、天语SX4、雨燕、长安铃木等车型,价格亲民,加上日本品牌优势,快速在中国站稳脚跟。

到2011年,铃木汽车在中国市场每月销量达23000辆,超过了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知名日本汽车厂商。

其车型在各大小城市街头随处可见,可谓是风靡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随着中国私家车市场兴起,日本铃木汽车以每月销售23000辆的成绩超越了丰田本田、日产等知名品牌。

在各城市街头,羚羊、天语SX4、雨燕等铃木车型随处可见。

这让铃木老板得意洋洋,因为日本车以省油著称,特别是A级和微型车,深受中低收入人群欢迎。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看到自己的品牌如此受欢迎,铃木公司的老板铃木修有点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国内民众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于汽车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人们不仅关注省油,更注重空间、舒适度、外观和驾驶体验等方面。

然而,长安铃木汽车在这些方面毫无竞争力,导致其销量不断下滑。

面对这一局面,公司内部员工以及中高层人士纷纷向日本铃木汽车公司提出建议,希望对铃木汽车进行改进和升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但老板铃木修不屑一顾,依旧我行我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在2015年说出一番惊天言论:“哪怕死掉,我也不向中国市场低头”!

在中国,敢说出这话的国外企业,下场不用我多说了。

仅仅在3年后,铃木就把自己持有的长安铃木50%的股权,以1块钱转让给了长安集团,至此,铃木退出了中国市场,它的传奇也成为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搞清楚铃木放弃中国市场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20世纪20年代,铃木道雄发明了高效纺织机。

二战后转向摩托车制造,成功进军汽车市场,以微型车为主打,在日本成为最大微型汽车制造商。

日本赘婿的传统,叫“婿养子”。

在日本企业传承中,继承权非常之重要。

对于没有儿子的企业创始人来说,他们会从女婿中挑选出一位能力强的人来接手。

铃木汽车企业就是典型代表。

在铃木修成为社长之前,他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商业眼光,深得岳父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他说服岳父收购了当时日本另一汽车品牌Hope的制造权,尽管Hope的产品价格远高于铃木汽车,但铃木汽车并没有退缩。

相反,他们利用这项收购,成功开发出了价格更为亲民、深受日本市场欢迎的四驱小车——吉姆尼,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

而在铃木修担任社长后,他迅速制定了对奥拓进行更新优化的战略。改变了奥拓的轿车定位,增加了后备厢容量,使其成为了一款兼具轿车与货车功能的车型。

这一改革在日本市场引起了轰动,奥拓迅速风靡全国,至1985年,其在日本的销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万辆。

这一系列成功举措不仅巩固了铃木汽车在日本小型车市场的地位,还为其日后与通用公司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铃木想进军中国市场,奈何却没有一定的渠道和合作方的选择。

在关键时刻,长安推了它一把。

1984年,当我国的长安汽车着手研发汽车技术时,面对新领域技术的匮乏,迫切需要日本汽车领域的技术支持。

双方皆有所需:长安渴望技术,日本企业则追求中国市场,彼此利益相互交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铃木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为长安提供了技术、管理与市场的三位一体支持,还建立起汽车生产链。

并成功复制在日本的销售策略,推出奥拓、雨燕等产品,赢得广泛认可,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

2011年,铃木在中国市场创下辉煌,单月销量2.3万辆,全年22万辆。然而,销量迅速下滑,2017年跌至8.4万辆,持续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至于2018年,铃木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其中原因我来深入分析。

国产汽车的崛起

早在2012年,铃木对外宣布,退出美国市场,只保留了摩托车业务。

2018年,他们又纷纷撤离了中国市场。

两大市场都不要了,很多人没看懂铃木这波操作。

其实,这是铃木的运营策略。

退出中美市场后,铃木将集团将目光放在了印度。

作为世界人口众多的国家,汽车市场空前繁荣,毕竟中国市场汽车需求已相对饱和,而印度市场由于经济发展问题吗,呈现出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需求。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就是,铃木放弃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铃木对小排量的车型过于偏爱,是折戟于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

自2006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可谓是非常激烈,为了稳稳吃下这块蛋糕,各大车企想尽办法来满足中国消费者。

就拿大排量车型来说,丰田的凯美瑞、大众的速腾以及本田的雅阁等车型相继问世,而铃木则在这一趋势中显得有些犹豫。

铃木曾推出超级维特拉和凯泽西等车型,但价格不友好,导致中国消费者不买账,其竞争力逐渐消退。

直到2013年,铃木才开始在国内生产锋驭,并推出后续车型如启悦和晓途。

然而,这些车型的排量仍未超过2.0,不过可以理解,日本本身就是岛国,资源匮乏,他们造车理念一定是节能减排。

但是想要立足于中国,赚这份钱,就必须要做出改变。

不愿意改变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铃木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受到影响。

在90年代和00年代,铃木以其超高性价比在小型车市场上被人们熟知出,但随着消费者对1.5到2.5排量车型的偏爱,铃木的性价比不再突出。

不过,有长安的加持,铃木还不至于被拦腰折断。

却不成想它们还是突然选择放弃中国市场,不过深入了解后发现,铃木的离开也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8月,铃木摊上事了,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质检丑闻。

被曝出存在质检不合格的问题,更糟糕的是,即便知晓零部件存在质量问题,他们仍然将其用于生产线上,甚至篡改数据和质检报告。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那必然不能接受。

曾经在中国市场拥有几十年历史的铃木,如果能够善用公关手段,诚心弥补消费者的权益,或许还能挽回一些信任和支持。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们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质检丑闻曝光的那天下午,铃木汽车召开了一场发布会,本以为他们会诚心向广大消费者道歉。

谁料,铃木负责人却公然表示他们“绝对不会召回有问题的产品,也不会提供任何补偿”。

这样的态度让所有消费者大跌眼镜。

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铃木在中国汽车市场一路下坡,声誉和销量更是一路下滑。

与此同时,其它汽车品牌找准时机加大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扩张。

铃木的市场份额逐渐边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困境,铃木几乎毫无思考就选择了放弃,最终,铃木的中国市场股份被长安汽车以仅为一元的价格收购。

其实,铃木汽车在退出中国市场后,并非仓促之举,他们早就规划好了。

刚才我也说了,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印度。

这里可是一片空白市场。

印度,像中国曾经一样,汽车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交通拥挤,摩托车成为主要出行工具,为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铃木汽车明智地将印度视为第二个中国市场,积极投入并开发该地区的市场份额。这一策略不仅弥补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损失,更为他们开辟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备用市场”,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提到铃木,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排量小、动力不足、价格便宜的形象,尤其是奥拓这款车,经常被消费者拿来和奥迪开玩笑,可见大家对它的“轻视”程度。

这种观念就相当于一些廉价的手机品牌,一旦不被消费者认可,即便技术再新颖,质量再好,还是无法改变大家的主观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