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皇岗边检站民警对入境车辆车体检查。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5月13日上午,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二批)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公布了第二批共16个案例。

据悉,2023年4月,广东公布了第一批共20个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机制对接典型案例,为全省各地市、各部门推进规则衔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参考。近期,广东省大湾区办组织开展第二批案例遴选工作,聚焦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民生融合等重点领域,遴选出16个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典型案例。

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等领域取得新成效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促进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作为大湾区建设的一项关键性、牵引性的重点任务,各单位齐心协力在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民生融合、重大平台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新的成效。”朱伟介绍。

会上公布的第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去年顺利落地实施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澳车北上”政策于2023年1月1日落地实施,“港车北上”政策于同年7月1日落地实施。“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的落地实施,有利于促进粤港澳三地人员车辆往来交流,实现更为密切、更为方便、更为自主的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对实现粤港、粤澳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促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政委孙祖通介绍,“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实现了核发电子牌证、免担保政策、跨境车险“等效先认”、创新申办模式等“四个首创”,车主不出港澳就可申请办理,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港澳私家车进入内地难的问题。截至2024年4月30日,共核发牌证9万多副,港澳单牌车累计入出境230多万辆次。

2023年11月,粤港双方共同签署《粤港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合作协议》,并启动粤港“跨境通办”服务专区,一方面通过建设“跨境通办”线上服务专区,推出跨境通办服务地图,支持湾区市民快速定位线下服务点,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的跨境综合服务,另一方面将省内各地各部门对港政务服务纳入省级统筹,统一“跨境通办”事项目录清单,加快组建“湾区通办服务联盟”,聚合优质服务提供商,为湾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广东启动‘数字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数字化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机制有效衔接,推动大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有效融合。”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魏文涛介绍,粤港“跨境通办”服务专区上线以来,两地共推出服务事项140余项,通过香港智方便APP绑定完成粤港在线身份认证用户超1.2万名,线上服务专区访问量超13万次。跨境服务地图接入湾区内地9市政务服务中心共70个“跨境通办”服务实体窗口,在港澳部署18台自助服务终端,可办理高频民生服务事项200余项。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副署长黎慧来在会上介绍,河套实施了全国首个数据跨境交易试点,目前,场内跨境数据交易金额已经从500万元提升至1.14亿元。此外,深入推进了大湾区数据要素市场融通,引入首家香港数据服务商入驻深圳数据交易所,达成首个香港企业进场交易项目合作。

 第二批16个案例展现出新亮点  

朱伟介绍,在第二批16个案例中,要素跨境流动类案例5个,民生融合类案例5个,营商环境类案例3个,重大平台建设类案例3个。与第一批案例相比,第二批案例延续了创新价值高、示范效果好等特点,同时也具备“规则衔接领域更加丰富”“规则衔接方式更加多元”“规则衔接更加注重回应民众关切”等新亮点。

亮点1

  规则衔接领域更加丰富

朱伟表示,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点,涉及市场一体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加强联通、贯通、融通,每一个领域推进的难易程度不同、快慢不同,需要久久为功、逐个突破,以点带面提升整个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与第一批案例相比,第二批案例在一些新的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例如车辆通关、数据跨境、多元商事纠纷解决等,着力破解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大湾区全方位互联互通。

例如,“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通过核发电子牌证、实行“免担保政策”、跨境车险“等效先认”等系列创新措施,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港澳私家车进入内地难的问题;河套率先开展数据跨境交易试点,实现定制化数据跨境可信传输;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指引(一)出台,创新优化涉港澳商事案件管辖、法律适用、诉讼服务等多项机制,为涉港澳商事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更加具体、清晰的操作指引。

 亮点2

  规则衔接方式更加多元

规则衔接涉及的领域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不同,有的需要由上至下、政策推动,有的需要灵活变通、技术创新,第二批案例不仅在具体领域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同时有关单位也创新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模式、新的做法、新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了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工具箱”。

例如,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建设粤港“跨境通办”线上服务专区,推出140余项服务事项,创新打造“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对以技术手段推进规则衔接具有示范意义;珠海市灵活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创新制定了澳门医疗人员、药学技术人员专业资格在横琴执业的办法;中山创新突破跨境贸易和资金结算难的难题,成功实现“港药粤产”,对打通规则衔接“最后一公里”提供了示范。

亮点3

  规则衔接更加注重回应民众关切

朱伟表示,广东省坚持“小切口”带动“大变化”,聚焦港澳居民关注度高、参与度大、获得感强的民生实事项目,打通“民生融通”最后一公里,第二批案例的典型做法进一步回应了大湾区居民特别是港澳居民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政务服务等领域,解决了一批港澳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各项政策举措更加可知可感。

例如,南沙创新与港澳教育衔接机制,创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学校采用香港学制,真正实现与香港本地课程无缝衔接,学校在读香港学生占比超过90%;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高水平建设“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实现政策“全覆盖”、服务“全链条”、交流“全场景”。目前,大湾区内地九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84家,累计孵化港澳创业项目超过5300个,在孵港澳项目数量平均占比达35%以上。

采写:南都记者 杨伽 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