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女人,她用自己单薄的身躯顽强的与日本对抗。

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她散尽家产,成功的让日本政府多次直面曾经对中国人民做过细菌实验的恶行,让更多的同胞了解了敌人的面目可憎的真面目。

美国史学家希尔顿曾这样评价她:“如果中国有两个这样的女人,足以将日本沉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故事让人钦佩,她的毅力让人折服。

这个女人究竟是谁?在与日本对抗的时间里她又经历了怎么样的故事?

知青下乡

这个女人名叫王选,1952年出生在上海。因为家境富裕,王选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很多。

当时的上海,经济发展迅速,大街小巷一片繁华,吸引了很多生意人和外地过来的打工人,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在这繁华的都市站稳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对于王选来说,这样的景象却让她提不起兴趣。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她,知道上海虽然繁花似锦,可也冷漠无情。

上海能给人机会,却也对失败的人毫不留情,人人都向往上海,可是却不知道上海的背后是无数打工人的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选从小就见过许多背井离乡,在上海求职的人,他们的眼中只有被生活追赶的疲惫。王选一方面觉得这些人可怜,另一方面觉得上海太过苛刻。

所以对于上海,王选并没有过多的感情,反而让她产生向往的是爸爸的故乡,浙江义乌。

在爸爸的描述里,义乌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小的时候,他们几个小伙伴经常结伴去山上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里是个好地方,有繁茂的植被,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美味的野果和大簇大簇的蘑菇,这对经常吃不饱饭的他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村子里的人大都热情淳朴,遇到谁家有困难了,只要能帮上忙的那一定不会推脱。大人们都格外照顾小孩,看到那个小孩没吃上饭,会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孩子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父亲并未在家乡待太长时间,在他六岁的时候就被家人带到了上海,可是义乌的美好回忆却让他此生难忘。

而正是父亲的这些讲述,让王选对义乌这个素未谋面的地方产生了莫名的好感,王选在心里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义乌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9年,王选刚满17岁。当时的社会正值知青下乡的热潮,为了能亲眼看看自己惦记多年的义乌,王选义无反顾的报了名。

当坐上绿皮火车的那一刻,王选的心情是激动的,她带着对义乌的向往和知青的责任,在心里立下目标,一定要让当地的村民生活得到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真正来到这个地方之后,王选才发觉自己将一切都想得太过简单,这个村子早已不是父亲口中的模样。

为了生存,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整个村子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而这些老人大都病的病,残的残,丧失了劳动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手脚不方便,照顾自己也成了问题,这也导致很多老人穿的破烂肮脏,脸也面黄肌瘦,营养不足的样子。

而小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小脸都是黑乎乎的,一天到晚只知道在村里跑着玩,根本就是没有人管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子里条件有限,没有学校,想要上学只能跑到几公里外的一个大村子里。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上下学路上会有危险,干脆让孩子晚几年大一点再去上学。

这一切都让王选感到心痛,一瞬间她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乡亲们,她挨个和村民了解情况,可是这一番了解下来,却更让她气愤填膺。

扛起仇恨

在王选走访期间,她发觉了一件极为严肃和可悲的事情。

一位老奶奶告诉她,自己的腿其实不是一开始就有病的,都是因为日本军拿她们做实验才变成这样的。

那时年少的王选并没有想到,明明战争胜利了,这些创伤还久久不能挽回。

残忍的日军如此丧失人性,拿活人做实验,这简直不敢想象。

而让王选感到奇怪的是,当时相关历史书籍中,竟然很少关于此次事件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二人的交谈中,老奶奶表示,当时日本军队来到他们村子之后,把他们都从屋子里赶出来,让他们排成一排,向一个山洞走去。

他们本以为日本人是要让他们做苦力,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山洞里放着很多实验器材,日军是要拿他们当实验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些实验,很多人都烙下了终生的毛病,身体时常会出现流脓溃烂,有的人甚至因为身体大面积的暴露,因此细菌感染,最终痛苦的死去。

而随着年纪的增加,幸存下来的人身体开始大不如前,这些症状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手上受伤的人还好一点,最起码可以下床行走,而有的人是脚上受伤,疼的根本就走不了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走访的老人越多,王选的心情就越沉重。因为日军的变态思想,这些无辜的老百姓就只能跟着陪葬,导致他们晚年凄惨。

而更让人可恨的是,直到现在,日本政府都不曾承认他们这些惨绝人寰的行为,都不肯给这些被害者一个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腔的愤怒将王选填满,她决定为这些无辜的老百姓讨个公道,她一定要让日本亲口承认他们所做的一切。

为了这个目标,在村里当知青的这些日子里,除了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上的苦难,为他们传授一些知识以外,王选暗地里还不断地搜集日军细菌实验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王选发现想要让日军认罪,凭她现在的力量根本就连起诉日军都做不到,这些证据也不能成为指认日军的关键性证据。

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知青生活结束之后,王选报考了大学,希望自己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和日军对抗的路上拥有更多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校学习的日子里,除了完成自己的功课以外,王选最常干的事情就是搜集关于细菌实验的资料。

王选发现,不止浙江义乌,很多地方都遭受到日军的细菌实验。其中,东北的731部队是日军实验的最大根据地。

艰难获胜

在查询731部队资料的时候,王选多次被这些没有人性的实验所震惊,她从来没有想到,日军竟这么的草芥人命。

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的生命仿佛不值一提,中国人就是他们实验的小白鼠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令人愤怒的是母爱实验,他们将母亲和孩子关到一间屋子里,通过不断加热地板来测试母亲会将孩子举起来还是将孩子垫在脚下,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变态的想法。

了解的越多,王选就对自己的想法越坚定。看着数不清的中国同胞在这样痛苦的折磨中死去,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更好的得知敌人的情况,王选选择了赴日留学。在日本的这几年里,王选又一次加深了对日本政府的厌恶。

王选发现,不管是日本的大中小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人了解这段历史,每当王选和她的同班同学提起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总是一片茫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日本学生的思想里,日本永远是礼貌,文明的,绝对不可能做出这些令人作呕的行为。王选从这些学生的口中,感到了让敌人认罪的过程任重道远。

可是不管前方的困难再多,王选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她知道自己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她发誓要为这些人讨回公道,就算全世界都不在乎这场战争的结果,可是受害者在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积攒了充分的证据之后,王选将日本政府告上了法庭。

可是诉讼的过程并不容易,因为只有这些陈年的资料,日本方面一口咬定这些都是捏造。

后来,诉讼屡屡失败,王选的积蓄也所剩不多。为了能全身心投入诉讼,王选依然决然的辞去了自己高薪的工作,准备和日本拼个你死我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王选找到了细菌实验尚存的受害者,将他们对日军的控诉录成影像,再次将日军告上了法庭。

不仅如此,王选还在日本街头发放关于细菌实验的资料,让更多的日本人民认识到日本政府的真面目,揭下他们一直以来的伪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战争整整持续了十年,为了打赢这场战争,王选变卖了父母留给自己的房子。

许多遭受细菌实验的老人也在这十年相继离世,王选自己也从一个年轻的姑娘变得有了白发。

2000年,这是历史性的一年。在日本群众,受害者,国际舆论和王选的四重压力之下,日本政府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菌实验终于被允许写进教科书里,因为细菌实验而遇害的同胞终于能被人们看到,日本群众也终于看清了日本政府的嘴脸。

然而,直至今日,日本政府仍旧不肯公开为这些受害的同胞道歉。长达多年的官司过程让王选的身体大不如前,之后的几次起诉也都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王选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受害者身上,她用自己的积蓄成立了受害者基金,帮助那些因为实验迫害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他们带来安详的晚年。

结语

这次胜利是历史性的一步,面对日本的厚颜无耻和道貌岸然,王选没有放弃,而是决心和日本战争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新时代的一份子,我们也要牢记历史,不要忘记那段艰难的岁月,为祖国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将爱国写进自己心里。

时间在游走,可是历史却成为永恒。只有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别人才不敢欺负。在国家高速发展的今天,铭记历史才能让我们不忘初心,走的更远。

请谈谈你对细菌实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