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5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抵达纽约曼哈顿一家刑事法院出庭。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唐纳德·特朗普的前私人律师、“封口费”经手人迈克尔·科亨13日出庭作证,指认这位共和党籍前总统在“封口费”事件中扮演中心角色。
  有媒体分析,科亨证词能否获采信依然未知。

亲自指示

纽约州检察官指控,特朗普2016年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委托科亨向艳星丹尼尔斯(本名斯蒂芬妮·克利福德)支付13万美元“封口费”,以免后者声称2006年与特朗普有染的桃色丑闻影响选情;特朗普后续伪造商业记录,以“律师费”名义分期返还科亨垫付款项,以掩盖其违反纽约州和联邦选举法规的行为。
  科亨被视作控方明星证人,他的证词广受关注。科亨13日在数小时的作证中称,特朗普在临近2016年11月总统选举日时,亲自指示他向丹尼尔斯支付“封口费”。
  科亨说,特朗普告知“就这么做吧”,指示他找出最佳方法向丹尼尔斯付钱,让其就桃色丑闻保持沉默。科亨随后注册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谎称主营房地产咨询业务,利用这家空壳公司的银行账户和他自己的房屋资产净值信用贷款额度,先行垫付“封口费”。
  按照科亨的说法,特朗普承诺返还这笔钱,两人还曾与特朗普集团前首席财务官一起讨论如何按月以“律师费”形式把钱分期还给科亨。
  科亨作证时多次强调,当时所做之事系受特朗普指示,且让特朗普获益。若非特朗普授意,他绝对不会擅自行事。“所有事都需要特朗普先生签字批准。”

关联选战

特朗普否认与丹尼尔斯有染,对“封口费”刑事诉讼受控的34项罪名也拒不认罪。然而,科亨作证时称,除丹尼尔斯外,另有女子也曾收到类似钱款。特朗普还一度寻求科亨拖到2016年选举结束后再付钱给丹尼尔斯,因为选举后这件事对特朗普将无关紧要。
  科亨提供的通信记录显示,他和时任特朗普竞选团队发言人曾在《华尔街日报》播发一篇“封口费”报道当天竭力控制后续影响,两人经多番通话最终敲定如何否认报道说法。路透社称,这部分证词可能削弱任何声称“封口费”与特朗普竞选无关的辩护。
  科亨2018年被判违反联邦选举法,连同偷税漏税、向国会作伪证等罪名被判三年监禁。被调查期间,科亨与检方达成认罪协议,承认支付“封口费”受特朗普指示。科亨与特朗普由此决裂。

盟友声援

科亨14日将继续出庭作证。美联社称,如果科亨的诚信获认可,他的证词将加剧特朗普面临的法律风险,但也有可能反而让特朗普获取政治福利,因为特朗普一直坚称其司法麻烦是“堕落刑事司法系统的产物”。
  法新社也称,科亨能否获得陪审团信任仍未可知。辩方后续可能强调科亨过往的不忠诚和幕后操作,并将其描绘成心存不满的前雇员。
  特朗普是美国史上首名遭遇刑诉并受审的前总统。他对四起刑诉均拒不认罪,声称针对自己的上述全部诉讼都有政治动机。
  按路透社说法,正在开庭审理的“封口费”案是特朗普面临四起刑诉中唯一确定可在今年11月总统选举举行前宣判的刑诉。
  美联社报道,因特朗普受本案主审法官“噤声”限令,不得出言攻击涉案人员,他的多名共和党盟友13日现身法庭外,代替特朗普发声批判这起诉讼。
  联邦参议员詹姆斯·戴维·万斯称,本案所有控方人员实际上都为民主党干活。联邦参议员里克·斯科特则在控方另一主要证人丹尼尔斯上周作证时力挺特朗普,称主审法官的女儿是为民主党筹款的工作人员。

据新华社
国际观察
“美国霸权”+“共同防御”=“结伙打劫”

美国与菲律宾为期近20天的“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日前落下帷幕。菲军方称,超过1.67万名军事人员参加此次军演,其中包括5000名菲方人员和1.1万名美方人员。据报道,军演范围涵盖南海部分海域。
  近期南海局势升温,同美方的插手介入脱不了干系。菲律宾近来多次派船只侵闯中国南海岛礁,中国海警依法依规对其实施规制、拦阻、驱离。作为域外国家的美国不仅无端指责中国的海上行为是“危险”和“进攻性”的,还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相威胁,明目张胆地为菲方侵犯中方主权撑腰打气,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严重危害地区和平稳定。
  美国及其盟友惯于打着“共同防御”旗号侵害他国利益,以此掩盖其“结伙打劫”的本质。

美与菲日加强勾连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频频拿《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说事,企图威胁中国。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奎利诺今年3月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出席听证会时声称,若有菲律宾水手或士兵死亡,菲律宾可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第五条,即集体防御条款。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宣称,在南海水域任何针对菲律宾飞机、船只或武装力量的袭击都将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也以同样手法力挺日本,将属于中国领土的钓鱼岛纳入美日同盟的防御范围。拜登4月10日与到访美国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谈后在联合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始终基于《美日安保条约》坚定履行对日本的防御承诺,该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美国与菲日两国的军事同盟以“防御”为名,但具有明显进攻属性。菲律宾去年向美方增加开放4个军事基地,位置靠近中国台湾和南海。美国最近还首次在菲部署“堤丰”陆基中程导弹系统。据《海军新闻》网站报道,该系统可能会部署在吕宋岛,其射程可以到达中国海岸和中国南海。
  美国还将日菲两国拉在一起,于4月11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三国领导人会晤。会晤声明对中国大肆抹黑攻击,声称要在“支持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方面深化三国合作。

拉帮结伙维护霸权

长期以来,在国内军工复合体等利益集团的驱动下,美国在世界各地树敌滋事、挑动对抗,以“共同防御”为名拉帮结伙侵害其他国家利益。
  美国在半岛保持军事存在,不只是针对朝鲜,也针对周边大国。比如,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就有监视中俄的意图。近年来,美韩还共同对台海、南海局势指手画脚。
  在欧洲,美国不断强化其主导的北约,将俄罗斯视为对手,通过多轮东扩一步步挤压俄战略空间。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源源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并逐步升级加码,企图利用乌克兰来削弱和拖垮俄罗斯。
  近年来,美国对各种同盟关系加以整合,试图打造规模更大的同盟体系,包括建立美日韩、美英澳、美日澳、美日菲等安全合作机制,还推动“北约亚太化”和“亚太北约化”。所有这些以“共同防御”为名打造的军事同盟在根本上都服务于美国的霸权利益,是美国维护霸权利益的工具。
  一些盟友有了美国的“共同防御”承诺撑腰,似乎底气足了不少。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日前声称,如果有菲军人在南海发生的“事故”中死亡,马尼拉就会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事实上,“共同防御”是美国控制盟友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美国的战略利益而非保障盟友安全。菲律宾前参议员弗朗西斯科·塔塔德近日在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网站发表文章直言,如果菲律宾在美国支持下与中国开战,将是“愚蠢的自杀行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