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有风的地方

风吹到了阿勒泰

只有8集的电视剧《我 的阿勒泰》,刚亮相就被封神,拿下豆瓣8.6分,也是2024年目前为止国产剧最高分。

抛开马伊琍、于适的表演之外,作者李娟笔下的阿勒泰,仿佛时刻被一阵风吹动着,露出一层一层迥异却和谐的面孔。

远处是巍峨的雪山终年不化,近些是连绵的树丛,越近越像一浪一浪不断的绿色的波涛,波涛卷来无边牧场,卷来一团一团咩咩小羊,和一群依然朴素生活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很幸运,在2023年冬天抢先去了阿勒泰,也算是错开了将至的高峰。今天的阿勒泰比剧中的年代交通发达得多,但依然是个让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地方。

午时,阿勒泰的太阳和月亮同时挂在仿若透明的天上,仿佛神在人间为自己画了一个圈,只有心思最纯净的人被允许在此戍卫。

但在展现纯净与永恒的同时,《我的阿勒泰》并没有回避的是,于此生活不仅有治愈,还有贫瘠、挣扎和冲撞。

或许正因如此,当《我的阿勒泰》成为今年评分最高的剧,我毫不意外。

01

去有风的地方

去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原著散文集,内里记录的内容来自她少女时期在阿勒泰的真实经历。

书中有一段独白:“我在乌鲁木齐打工,没赚上什么钱。但即使赚不上钱,还是愿意在那个城市待着。乌鲁木齐总是那么大,有着那么多的人。走在路上,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纷至沓来。走在街上,简直想让人张开双臂走。”

现在,阿勒泰才是那个想让人张开双臂走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我们看《北京人在纽约》,然后是《北京爱情故事》、《上海女子图鉴》,看中产鸡飞狗跳地往上爬。

如今,《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才是正理,只想要一片草原、 一汪清泉、一根叼在嘴里咂摸不出味道的野草,没用的时光才最贵。

阿勒泰的美无需技巧来展现。

春天,清澈的天空里倒挂着毛绒绒的云,辽阔无边;夏天到了,牧场的草伸展开,绿色霸占了人的眼睛,浓得遮住了生活的匮乏。

秋色席卷而来的时候,旷野的风变得肃杀,但枯木依然挺立;冬日暴雪残酷,比人还高的积雪化为冰道,却带来来年的春信。

这样张扬着生命力的壮丽,可以让你原谅生活的不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去阿勒泰的时候,与电视剧、书籍无关。2023年,这座边远小城拥有了发达的公路和铁路,还有了一个航班不多、目的地也不多的小机场,南方出发需要在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中转。

小红书上很多人推荐乌鲁木齐至阿勒泰的雪国列车,不过条件好的新车厢有限,大部分车厢依然老旧。

坐雪国列车最大的优势,大概是天将亮未亮的时刻,可以坐在床边看窗外挂在枝头的新雪,和一轮探出头的红日。霞光万道落在阿勒泰的土地上,当列车快要停住的时候,天就开始亮了。

时至今日,阿勒泰城区到布尔津的物价依然很低廉,市场里几十块就可以买一张完整的兔子皮。但除了滑雪场里,可见的年轻人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娟曾写作的咖啡馆“阿勒泰的角落 旅行书吧”,咖啡的价格在当地算高,但买一杯可以在二楼望着河水坐一整天。

有李娟的读者来打卡,书店的书五折出售,但她的一概原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了喀纳斯和禾木景区,物价高了起来。但当你在冬天冒着暴风雪上山,便会原谅这一切,毕竟再高也不过与上海比肩。

这里的冬天时常暴雪,如此当夜便开始封山,一直到雪停、积雪清理干净才放行。

游客的越野车在关卡排队时,时不时可以看到牧民骑着马、赶着骆驼经过,他们裹着分辨不清颜色的棉袄,像是居无定所的游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去有风的地方》爆红,生活配套齐全的大理成了年轻人的理想地,北纬25度拥有一年到头的风和日丽。

而阿勒泰的山区什么都选择有限,家家户户门口堆着比人还高的积雪,开民宿的老板还未天亮便要起来给店门口铲出一条通道。

天气最不留情面的时候,断水断电断粮,政府要出动直升机救人。

所以在冬天,只有出身新疆本地的老司机才敢在看不清路的雪道上,淡定地拐过一个又一个辨不清天地界限的180度弯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望着一转又一转群山默然远去,不禁让人感慨自然的伟大,以及人类的坚持——不管是修建出这通往深山的道路,还是选择留在深山里的人。

《我的阿勒泰》,讲述的正是这些人的故事。

02

她是狂野的梦

她是山野的风

千禧 年初,这是一个经济蓬勃发展、思想剧变的年代。

以作者李娟为原型的20岁“疆二代”李文秀在乌鲁木齐打工。热爱写作却没写出什么名堂的她被老板开除,迫不得已提上被褥回到了母亲张凤侠开着小卖部的阿勒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秀起先是沮丧的,不懂哈萨克族人情世故的她和不少村民起了冲突,但也意外和村中的大户人家苏力坦有了牵扯。

在两家人一起转场去夏牧场的路上,李文秀和巴太、巴太的嫂子托肯迅速熟悉起来。

巴太原本在布尔津的马场养马,却被父亲强迫回家帮忙放牧。托肯想要改嫁,苏力坦却不允许她带走一双儿女,托肯陷在两难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年代末期生于新疆的李娟,创作了一系列关于阿勒泰的散文,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天山文艺奖等诸多奖项,其中不少作品已经远销海外。

如何把“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变成有清晰故事线和人物立体的电视剧,是改编的一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和编剧保留了散文集中的部分设定和让人印象深刻的出彩情节,又根据当地采风做了原创的改编。

比如书里欠李娟家钱的人,是用马抵债而非可以扛货的骆驼;而剧中李文秀闲逛着就发现了木耳,但实际李娟两母女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在夏牧场找到木耳。

生活在阿勒泰固然有很多不易,但书里没有广东仔这个骗钱又骗色的“反派”从天上掉下来;于适扮演的巴太,也是一个全新的角色,并非书中李娟暗恋的麦西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没有看过李娟原著的观众而言,剧集的改编或许可以让他们在欣赏美景之外,被情感故事吸引。

不过后期的一些狗血设定,让人突然长出个恋爱脑以及必须在重要的事物二选一的冲突,其实与《我的阿勒泰》本身的气质有不小的矛盾。

好在恋爱算不得主线,真正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是新与旧的冲突。话题不新鲜,但故事发生在阿勒泰,更具有原始的粗粝和两难的惆怅。

03

在阿勒泰的牧场上

相聚又分离

扮演李文秀的周 依然和扮演巴太的于适,都是近两年冒头的新人演员。在形象足够贴近角色的基础上,可以看出二人的表演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自然。

和原著中李娟从小生活在阿勒泰不同,剧集中的李文秀对这片土地不算熟悉,是一个新鲜的闯入者。

她没受过太多教育,但天生喜爱写作,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北京,做一个有用的人。但窘迫的经济状况让她只能回到母亲身边,从自己的生活写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年轻的巴太被困在家庭的责任和个人理想之间。

他是阿勒泰最好的养马人,尝试培养出一流的赛马。父亲苏力坦却执意要他回家继承家业,一辈子放牧甚至娶守寡的嫂子托肯,一同抚养孩子。

对于巴太喜欢上汉族姑娘李文秀,苏力坦有诸多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托肯呢,一个人打理整个家,手上却没有什么钱。让丈夫给她买一块搓衣板。等了一年也没等到。

丈夫因为酗酒死在暴风雪里后,她想带着两个孩子去县城里读书,过上新生活,却阻碍重重。

苏力坦也不是坏人。他是哈萨克族的老猎人,却被新时代的规矩束缚住:鹰不能养了,枪也要上交。

大儿子英年早逝,背着他留下几千元的债务,儿媳妇坚持带着孩子改嫁,小儿子不愿意回家,一群牛羊无人照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看眼睁睁望着下一辈人都往外面的世界奔去,却无力留住什么。

而李文秀的母亲,同样是闯入者的张凤侠,整张脸晒得比本地人还斑驳,才是那个最圆融的人。

马伊琍无疑是全剧最出彩的那个,也是她将张凤霞的名字改成了张凤“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个有侠气的女人,没有被母性束缚住,自有一套野路子的生存法则。她出场就是坐在草地上教哈萨克族女人说汉语脏话,看石头堆的“电视机”,还可惜没有动作片看。

女儿灰头土脸回了老家,她半个字不问,随她去。说去夏牧场就要去夏牧场,谁不同意谁就别去。

有时候,她显得不是那么靠谱,非要走鲜有人走的小道,和女儿打闹惹得狼来了,差点命丧狼口;放任女儿去要账,要走一家得罪一家,她只得带着孩子逃跑;一个人翻山越岭去买羊,羊没买到带回来一个劣迹斑斑的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遇而安的人,面对女儿的自怨自艾,有比所有父母都大的包容。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牛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的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有的人困在记忆里,有的人奋力挣脱,但谁也阻挡不了谁的意志。

《我的阿勒泰》最美好之处,不是构建了一个虚幻的田园牧歌,而是呈现出人身上那股不被束缚的旺盛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用短短八集便完成了阿勒泰牧场上群像的塑造,有人爱上了张凤侠,有人爱上了巴太,有人爱上了托肯…但更多人应该会想成为李文秀,成为生活在夏牧场的小卖部的姑娘。

过去与未来,在阿勒泰的牧场上相聚又分离,人要保留希望,学会坚持,如同夏牧场的草,要留给它足够的时间生长,去等待明天。

可以预料的是,阿勒泰会成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热门旅行地。

即便路程颠簸,也不会奖赏给你巴太,张凤侠也遇不上,但你一定相信阿勒泰有人在过那样的生活,所以值得这么颠簸一次。

文/siri 编辑/海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 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 THE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