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

为了“揭示”中国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产业的“扭曲”发展,纽约时报梳理了中国这些优势产业发展的背后秘诀。

纽约时报找到的秘诀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其中好几条虽然在理,却让人匪夷所思:

1 老百姓的血汗钱都用来补贴发展科技了

这个战略的运作方式是:监管机构限制中国家庭的投资选择,于是老百姓只好把大量的钱存入银行,尽管存款利率很低。然后,银行把这些资金以低利率贷给初创公司和其他企业。据中国央行的数据,工业净贷款大幅增长,已从2019年的830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6700亿美元。
纽约时报

原来中国人未雨绸缪爱存钱的传统智慧,在美媒眼里成了扭曲市场行为。照它的意思,中国老百姓要学美国人提前消费,把信用卡都刷爆了才算和美国公平竞争。

可是美国有美联储可以随便印钱,可以加息收割全球财富,中国上哪去搜刮这些财富?

2 中国的基础设施太好了

中国为工厂提供廉价土地、为货运车辆修建新的高速公路,以及高速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
纽约时报

给未来产业同廉价土地这种政府补贴,各国都有,没什么好说的。然而中国修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这些基础设施,竟然也成了“扭曲市场行为”,这真是挑战中国人的智商了。

不难看出,真正扭曲的不是中国的发展,而是纽约时报的心理。

3 中国劳动力成本低

中国压低工厂工人的工资,这有助于提高本国制造商的竞争力。中国的户口制度限制了农村家庭搬到城市永久居住的能力,如果农民能获得城市户口的话,他们将有资格享受更好的劳动福利。
纽约时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现在的劳动力成本可是一点也不低了,人口红利已经吃没了。

更何况,中国工人又何尝不想获得更高收入呢。美国等发达国家垄断了高收入产业,攫取了苹果手机、波音科技超额利润的大部分,然后站着说话不腰疼,指责中国工人“何不食肉糜”?

中国这么拼命地发展科技创新产业,不就是为了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提高中国工人的工资收入吗?最终结果还不是你们美国人不同意了。

所以中国不发展你说我们压低工人收入,发展好了你又说抢占你们的利润。反正中国怎么做都是错的。

4 要求西方公司“技术转让”

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上起步时曾远远落后于西方,而中国知道这一点。
中国早在2011年就开始要求西方公司把关键技术转让给它们的中国合作伙伴。
纽约时报

以市场换技术,这也是西方媒体的老生常谈。

然而如果中国汽车公司的成功依靠的仅仅是西方公司转让的技术,为什么西方公司自己反而没发展起来呢?

如果没有中国企业从跟跑、并跑到领导的超越,没有中国企业自主的技术创新,中国的相关产业怎么可能做到全球领先?

无论中国的高铁技术,还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都是这些产业取得成功关键。

真正的核心技术,没有人会转让给你。

美国的燃油汽车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了吗?美国的波音、芯片技术,转让给中国了吗?美国的航空航天技术,怎么不转让给中国?中国不照样发展得很好,都快要登上月球了,就看你美国急不急。

对于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大西洋”网站相对来说总结得更客观。

它指出,

一些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开发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并在相对低工资的经济中受益于实际成本优势,这一事实当然是真实的。
中国处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前沿,而美国,除了特斯拉,几乎还没有走出停车场。中国市场上充斥着多达139个电动汽车品牌,竞争异常激烈。
大西洋网站

它同时表示,中国政府在建设和维持这一行业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中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规划这一项目。这些激励措施也鼓励了私人资本的涌入,形成对初创企业、工厂和供应链的投资激增。

大西洋网站表示,所有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中国只是做得更多而已。

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电动汽车成功的秘诀,美媒可以说全都找到了。

长远规划,有计划地推进规划;提高储蓄率,让政府有钱投资,而不是靠借钱印钱过日子;更新基础设施,形成完备产业链,形成成本优势;学习全球先进技术,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科技;鼓励创新、鼓励竞争、鼓励企业家精神等等。

这些前提,有些在美国确实也存在,甚至做得更好,例如在原创科技、私人投资方面,美国更有优势。但政府进行长远规划、培养产业链优势、规模优势这些,在美国都很难实现,美国想要复制抄作业都很难。

正因为如此,美国才要把中国的优势,抹黑成中国在“扭曲”和“违规”,因为这是美国自己从根本上做不到的。

美国要求的“公平”竞争,就是要和美国一起摆烂竞争。但美国自己具备的优势,它也不会让着你。

这其实就是美国的霸权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