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武少民

“安幸生的原名叫安毓文,‘幸生’是他的字。1918年考入了直隶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市第三中学。他的语文老师董恩祥对他的评价是‘长雄辩,擅写作’。他与邓颖超、于方舟、马骏等人,共同学习马克思主义,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安幸生一生9次被捕,但是为了革命,置生死于度外......”5月15日,在双口镇中河头村安幸生烈士故居,一堂传承红色基因的宣讲,让与会人员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同时宣告着“红声耀河头”文化品牌创建工作正式启动。

英雄故里思英雄 红色村庄焕新生

近年来,双口镇依托中央彩票公益金扶持的“红色河头、绿色双口”乡村振兴项目,深挖中河头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构筑引领发展的精神内核。

“我们通过提升改造安幸生烈士故居、复原天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建成红色文化产业园等8个项目,形成了‘串珠成链、横向融通’的全域红色文化景区和全龄红色教育体系,为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双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悦介绍。

今年,双口镇聚焦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这一要求,充分发挥红色沃土、革命老区的优势,着力打造“红声耀河头”文化品牌,切实推动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浸润人心、凝聚人心。

据双口镇党委宣传委员王霞介绍,“红声耀河头”文化品牌围绕用红色文化铸魂、领航这条主线和聚焦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三个方面,通过总结凝练安幸生等本土革命烈士精神内核、打造沉浸式红色剧本杀体验、开展“英雄故里 红色‘新’声”宣讲活动、壮大做强“红小宣”宣讲队、探索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设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用好用活“互联网+红色文化”等形式,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双口从“红绿共舞”到“七彩蝶变”提供全面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

多方联动齐助力 合作赋能促发展

为推动“红声耀河头”文化品牌树立,双口镇从队伍“强起来”、内容“实起来”、方式“活起来”三方面入手,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聘任《人民周刊》天津地区代理人张延鹏、北辰区红色文化研究会专家杨光祥、非遗助力红色乡村带头人杨波为特聘顾问,为品牌赋能。

并组建由高校教师、党校教师、一线思政课教师、烈士后代、网络名人、“红小宣”、老党员等群体组成的宣讲团队,着力解决“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等根本性问题,切实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振强表示:“作为双口镇的共建单位,我们将与镇、村共同探索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让青年学生实地接受红色教育洗礼,深切感受历史与今天,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思想引领作用的同时,双口镇还注重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我们将‘红声耀河头’文化品牌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振兴链组’工作品牌深度融合,与区文旅局共同打造‘红色+文化’集聚链,开发设计集参观、学习、体验、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天津近郊‘1小时红色旅游圈’,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供给,推动品牌树立。”双口镇党委组织委员张谦介绍。

思想力量穿越时空,红色光芒照亮前路。展望未来,双口镇党委书记孙艳云坚定地表示:“我们将以‘红声耀河头’文化品牌为载体,把红色基因活化为可视、可听、可感、可践行的精神力量,真正助力广大党员群众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悟初心,为推动双口镇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