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家振 武汉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岚图汽车董事、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秦捷。受访者/图)

“企业要积极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发挥好企业文化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把文化力转化为增强发展动力、厚植领先优势的现实生产力。”

日前,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第十一届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上,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岚图汽车”)董事、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秦捷结合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作《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文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报告,交流岚图汽车以党建创新企业文化的经验和心得。

相关资料显示,岚图汽车创立于2019年4月,是央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旗下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品牌,通过整合东风公司50多年造车技术和优势资源,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创新商业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高端电动汽车领先者”。

秦捷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岚图汽车成立五年来,把握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之变、行业之变,谋划“强基础、建体系;强能力、上台阶;强文化、创品牌”“三步走”的党建工作战略,始终坚定技术自信、产品自信、品牌自信和价值自信,打造了“方向明、大局清、思路新”的领导班子团队,“能力强、作风硬、施策准”的干部队伍,“素质高、干劲足、效果实”的员工队伍,通过坚持“用户、效率、目标、结果”的工作准则,赢得主动、赢得市场。

在员工中,岚图汽车弘扬新时代“马灯精神”,让员工在思想上“想干”,一条心;在意志上“敢干”,一起拼;在行动上“能干”,一定赢。据秦捷介绍,秦捷岚图汽车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助力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努力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列。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技术研发方面,岚图汽车打造了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电子电气天元架构、岚海动力超级多模混动技术、全新自研的碳化硅平台、全新一代琥珀电池等技术,专利增速位于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前列。

在产品布局方面,岚图汽车目前拥有岚图FREE、岚图梦想家、岚图追光三款车型,已形成“SUV+MPV+轿车”的高端产品矩阵,并完成了“三年三款车 三年三品类”的战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岚图汽车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掌握核心科技”的同时,正不断扩大“朋友圈”阵容。在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华为最新发布的乾崑ADS 3.0智驾系统也将全面为岚图汽车赋能。

其中,岚图汽车与华为合作打造的全新纯电SUV车型将于今年发布。行业首款搭载华为智驾系统及智能座舱的MPV车型——岚图梦想家也将于2025年上半年上市。

根据工信部公示的最新一期申报目录,岚图汽车旗下的全新SUV车型已正式登记,内部代号为H37,定位为纯电动中型SUV。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款新车定位预计会低于岚图FREE,有望成为岚图汽车家族的新入门级产品,并且售价也将迎来下调。车辆铭牌显示,该纯电动中型SUV或将以“岚图知音”为车型名称。

秦捷表示,在用户关系方面,岚图汽车树立了“美美与共”的用户关系,与用户共创共享共成长;在品牌打造方面,岚图汽车助力多场重量赛事及活动,打造了“国之大事,必有岚图”的品牌标签。

据了解,5月10—14日,在第八届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岚图汽车获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产品品牌,展示了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跃迁向上的实力与风范。

在出海事业方面,岚图汽车已进入挪威、芬兰、丹麦、荷兰、捷克、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国家,以“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为定位与传统强势品牌竞争。

在第10万辆整车下线、确立国内市场年销10万辆目标、初步形成规模化效应的基础上,岚图汽车正提速出海步伐。今年4月,岚图汽车在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正式发布了Let's VOYAH“共岚图”出海计划。根据目标,岚图汽车将在2030年布局世界六大洲,进入全球60国,累计建成500家销售服务网点,海外销量累计突破50万辆。

“2022年、2023年,岚图汽车连续2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发挥了改革示范突破带动作用。”秦捷表示,“未来,岚图汽车将继续抢抓机遇,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把传统的高端燃油车替换成自主的高端智慧电动车,为我国汽车产业从大到强贡献更大力量。”

据了解,“第十一届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岚图汽车作为官方唯一指定用车,为与会嘉宾提供出行服务。

此次论坛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互融互促、党建文化和新质生产力为关键词,旨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强企、文化强国;通过企业文化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企业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自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探讨回答解决广大企业文化工作者在“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实践中关切关注的疑难问题。

(编辑:石英婧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