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马敬泽

5月10日,信用中国网站公示了一条针对企业超限运输的行政处罚。公开信息显示,山东胶州市交通运输局于5月7日对涉事的青岛展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做出停业整顿三天的处罚,原因是其在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的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信用中国·山东胶州)

货车超限是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这不仅包括如“百吨王”这样的货车超载,也包括车辆载货长度、宽度、高度超过规定限度的情况。这些违规货车有着比一般货车更大的危险性和破坏力,成为时刻威胁交通安全的“定时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和静县交警公众号)

问题出在哪里?现代物流报《物流商用车》专刊记者就此话题做了一些梳理。

套牌、改装泛滥 违规货车重现

货车超限问题由来已久,我国对此也早有规定。

2016年,由交通运输部颁布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对运输车辆超限的情形作出明确规定。

依照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部门2016年印发的《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从2018年7月1日起,要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然而,超限货车却屡禁不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 图源:中国政府网)

据广惠高速5月12日消息,今年3月以来,广惠高速广州段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冲卡数量急剧上升,仅4月份就高达100车次,还出现了本应绝迹的“二怪”货车。

山东省滨州市交警在4月17日的“零点行动”中共查处超载195起,包含“百吨王”24起。

对行业而言,货车超限除超载外还有几种典型情形,17.5米低平板半挂车(以下简称:17.5米大板车)就是之一。

2007年,工信部就发布公告,对17.5米大板车予以撤销,自2007年12月31日起不再作为办理车辆注册登记的依据。按照货运车辆15年使用年限来计算,目前市面上不应再出现17.5米大板车。

但17.5米大板车在各地运输市场仍随处可见,据行业估算,17.5米大板车的存量仍在20万辆左右。而据卡车之家2023年对7个地区高速公路牵引车数量的采样显示,17.5米大板车占采样牵引车数量的9.94%。

“大怪二怪”是一种超限运输的轿运车。“大怪”,指的是上下都装载双排轿车的车辆运输车。能装30辆以上面包车或者28辆以上的轿车。“二怪”,指的是上面装双排,下面装单排的轿运车。20—24辆装载量的运力。

“大怪二怪”装的多赚的多,但因为超载、改装等问题成为道路运输巨大安全隐患.2016年9月21日,交通运输部、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921治超政策”)正式实施,“大怪二怪”基本绝迹于马路。

“大怪二怪”本在2016年被全面禁止上路,如今却“死灰复燃”。

一般而言,合规轿运车能够运输6至8辆轿车,而这些违规轿运车可运输十几甚至二十几辆。超长集装箱半挂车则从集装箱上“下功夫”,在标准集装箱半挂车上加装超长、超宽集装箱,同样对市场秩序和交通安全带来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中国政府网)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出手整治半挂车市场。

国务院安委会在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中指出,要开展超长平板半挂车、超长集装箱半挂车治理工作,推动低平板挂车退出散货运输市场。

但面对有关部门的规定与整治,许多车主选择通过非法途径躲避检查,许多不良从业者也从中觅得“商机”,形成一条涉及非法车辆售卖改装、套牌替检等多种违法违规行为的货车超限“产业链”。

劣币疯狂,挤压合规货车空间

对交通安全而言,超限货车威胁人民生命和道路设施安全。而对行业而言,这些超限货车不仅游走在法律法规边缘,还让合规经营的货车“无路可走”。

例如,有关部门规定17.5米大板车只能用于运输不可拆接的大件物品,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多数17.5米大板车都从事着普通货物的运输,广泛分布于快递、零担、家电等各细分领域,对货运市场正常运行构成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17.5米大板车一般的装载方量在150-200方,是13.75米半挂车容积的1.5~2.5倍,在一些车主擅自加长加宽的改装后,这些半挂车的装载量甚至达到400立方米,比合规车辆多运300%以上。

而在载货量远高于标准车型的前提下,这些半挂车的运价就能大幅压低,挤占标准货车的生存空间,对整个货运市场的健康运行构成严重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集装箱领域,记者了解到,目前规格最大的45英尺集装箱体积为86立方米。而在许多不法厂家的宣传中,许多集装箱的体积都超过200立方米,有的甚至达到270立方米,较前者多运210%。

如今,涉及诸多违法违规行为的货车超限“产业链”已是货运行业公开的秘密。

据新黄河报道,在轿运车司机的圈子里,长春的汽修厂改车厢、造车厢的业务广为人知。汽开区长沈路、和谐大街、凯达南街附近的物流园,以及弓长岭大岭汽车物流产业园附近,不少修配厂都公开进行轿运车车厢改装、制造,让更多“大怪二怪”流入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抖音)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厂家自身也在“内卷”,生产出规格更大、拉货更多的产品成为他们相互竞争的目标。在面对网友是否违法的质问时,某厂家甚至直言“都是社会风气”。

此外,为躲避有关部门的检查,许多不法分子在改装、套牌之外,还打起“临时超牌”的主意。“临时超牌”本是国家特批服务于大件运输的政策,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17.5米大板车“合规经营”的“身份证”。

在实际运营中,车主可花费3000-5000元办理牌照,并可在3个月有效期过期后续费。由此,本不能上路的17.5米大板车就能“名正言顺”地从事普通货物运输。

伴随着非法超限车辆的死灰复燃,越来越多非法改装车辆涌入货运市场、拉低运价。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合规货车车主不惜卖掉自己的合规车,加入“超限货车”大军,使整个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这种行业乱象也冲击了许多合规车队的正常运营,其中不乏许多企业车队,在具有运力和价格优势的超限货车冲击下,合规车队往往无法接到订单,只能退出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百度搜索结果)

如今,超限货车改装与交易有借互联网平台愈演愈烈之势。现代物流报《物流商用车》记者在网上搜索“17.5米低平板半挂车”时发现,许多17.5米大板车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售卖。

而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有许多推销大方量集装箱,甚至传授如何“加装大方量集装箱”“顺利通过高速地磅”的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抖音 快手)

当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的合规车队被迫解散,整个货运市场蔓延着“劣币驱逐良币”的风气。在经过非法改装、套牌超限的违规车辆大批涌入道路后,交通安全又该如何保证?这些问题,都引人深思。

违规行为如何治理?

当前,对于“超载”“超限”的行业乱象,尽管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做出许多努力,众多货运企业和从业者也在不断疾呼,但货车超限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治,以至于许多网民和从业者对整治超限的态度,从开始的“全力支持”转变为“云淡风轻”。

但实际上,我国对货车超限的整治也在不断取得成效。

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开展针对“百吨王”等货车超限现象的整治。而在今年3月,首例“百吨王”入刑案件也得到宣判,涉事企业负责人俞某被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此事一出,立即获得大量民众的认可。

不过,仅凭公安部门的执法,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也无法使这种行业乱象得到根治。因此,加强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多方联动,实施“打击非法制造、改造货车厂家”“强化货运企业责任”等“源头治理”的呼声不断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中国政府网)

2016年,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就联合推出的“921治超政策”,提出对超限超载行为的运输车辆、驾驶人、货运企业、承运人(源头企业)实行“一超四罚”制度。不过在实际落实中,“一超四罚”制度也面临来自协调、追责等多方面的障碍。

如何更加高效全面地整治货车超限问题,明确相关方责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9日举行的第七届现代物流智库论坛上,中集车辆集团相关负责人谈到,治理货车超限应从源头入手,落实一超四罚的治超制度,明确货运企业超限责任义务,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强化超载失信联合惩戒措施。

同时,在严格路面执法的基础上,有关部门也应借助数字化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信用平台,通过电子车牌、监管平台等方式加大车牌管理和后续监管,并畅通举报渠道,开展社会监督。

在国家层面,涉及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方联动的政策也正式出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交通运输部)

根据交通运输部官微5月14日消息,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从法律建设、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责任、安全监管等多方面入手,提出要严把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关,严厉打击非法改装、重型货车“百吨王”等违法违规行为。

【现代物流报《物流商用车》小编的话】:中国公路货运市场是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市场,但是长期以来个体货车司机挂靠模式下,道路货运市场虽然解决了部分百姓就业问题,但没有解决道路物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问题。从根本上看,改变道路货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要推进货运市场规模化、数字化大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