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我们总把新势力三巨头总结为「蔚小理」,但是现在我们再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问一句:这个「小」,到底是小鹏?还是小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一下:曾经小鹏能够跻身「蔚小理」之列,他们的优势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小鹏更多的优势还是在智能化上。但是无论是老「蔚小理」还是新「蔚小理」,其他几位玩家在智能化的推进和迭代上也从未懈怠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小鹏汽车的「优势」正在被友商们不断冲击着,他们需要的是以新的技术能力坚守住曾经最「引以为傲」的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经给出的「精准预言」:

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十年,将是智能化的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在过「520」

有人在办「AI DAY」

昨天是「520」,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天成为了国内年轻人们口中的「情人节」。

但是昨天晚上,同样也是小鹏汽车的 AI DAY,因为「爱(A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 AI DAY 上,小鹏汽车发布了他们智舱和智驾的新产品,或者说是「新技术」。并且,也将实现在售车型用户的全量推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这次小鹏汽车 AI DAY 上发布的核心内容,我们先来做一个整理:

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

「类 L4 智驾体验」已立下 Flag;

会学习、会成长、更懂你的「AI 天玑系统」;

细分智驾场景:「AI 代驾」和「AI 泊车」。

能看出来,这次小鹏汽车针对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进行了全面的迭代,而其核心就是 AI 上车、AI 赋能、更聪明的 AI。

所以,小鹏汽车智能化「新十年」的起点已经揭开了帷幕。

那么,AI 能成为小鹏汽车坚守住的新阵地吗?或者说,小鹏能凭借 AI 赋能重新在智能汽车市场夺取「主动权」吗?

「端到端」才是真正的智驾下半场

我们之前写过很多次,之前的自主品牌都在比智驾的开城、轻图、纯视觉、激光雷达、全国都能跑、BEV+Transformer……

这些进展确实代表了智能驾驶的进步,但放眼全球市场的竞争以及未来智驾的发展路线来看:「端到端」才是真正的智驾下半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我们就先来聊清楚:所谓的「端到端」到底是什么?小鹏汽车又实现了什么?

其实「端到端」是 AI 深度学习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指:AI 大模型能够直接从原始输入数据中直接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那么来到智能驾驶领域中,「端到端」智能驾驶相比于传统的智能驾驶,在处理不同的驾驶场景时,不需要人为设定大量的规则和条件。

而是通过系统曾经积累的学习数据,大模型或者神经网络能够直接向油门、制动、方向等执行单元输出操作指令。

就像是有着多年驾驶经验的人类驾驶员,在面对不同场景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知道如何调整驾驶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传统的智驾系统,也就是如今主流的智驾系统而言,端到端智驾的上车还能够有效解决智驾系统中感知、决策和控制在内的多个独立模块之间的复杂交互。并且,能够做到更有效的协同。

简单来说:端到端智驾还简化了传统的智驾系统,提升了智驾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而且能让智驾体验更拟人甚至比人驾驶更高效、更安全也更稳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斯拉 FSD

而之前,特斯拉 FSD V12 是一套已量产上车并具有端到端能力的智驾系统。

但在昨晚的小鹏汽车 AI DAY 上,小鹏汽车发布了「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其中包括了:

神经网络 XNet+规控大模型 XPlanner+大语言模型 XBrai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深度视觉感知「神经网络 XNet」可以比作智能驾驶的眼睛,它集成了「静态 XNet」、「动态 XNet」以及「纯视觉 2K 占用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态 XNet」可以对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实时 3D 建图,使智驾系统摆脱掉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提高智驾系统的适应能力。

「动态 XNet」则具有对周边环境和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进行预测与博弈的能力,并给出合理的决策。能够处理复杂的交通情况,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纯视觉 2K 占用网络」与极越和小米上车的 OCC 占用网络技术类似,通过摄像头信息的分析,来构建「3D 体素」,来规划出空间内被占用和未被占用的路线。

而更高的分辨率则能够在单位空间内构建更精细的体素,提供更精准的行驶规划。

总结来说:深度视觉感知神经网络 XNet 的上车,能够对现实世界环境的重建更为精准,同时预测能力和行驶规划的能力也会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眼睛」之外,还有代表着「小脑」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大模型 XPlanner」。

通过海量数据对规划大模型 XPlanner 进行训练,能让智驾系统的驾驶策略向着拟人化进化,或者说:让智驾系统变成「老司机」。

根据小鹏汽车给出的数据,规划大模型 XPlanner 的上车,能够让小鹏汽车的智驾系统在真实道路体验中:减少 50%的前后顿挫、40%的违停卡死以及 60%的安全接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最后就是「大脑」了,就是这个「AI 大语言模型 XBrain」。

其实,AI 大语言模型 XBrain 的能力就是让智驾系统拥有类似人类大脑的学习和理解的能力,以此来赋予智驾系统处理复杂场景甚至未知场景的泛化处理能力,以及对现实世界中宏观逻辑的推理能力。

在 XBrain 的赋能下,小鹏汽车的智驾系统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待转区、潮汐车道、特殊车道甚至是路牌文字,做出兼顾安全和效率的拟人驾驶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总结来看,这次小鹏汽车是通过神经网络 XNet(眼睛)、规控大模型 XPlanner(小脑)、大语言模型 XBrain(大脑)的上车,构建了一套「端到端」智驾系统。

不过尽管如此,虽然小鹏汽车实现了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但是与特斯拉 FSD V12 之间还是有一些不同,一是技术路线、二是当下的技术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斯拉 FSD

小鹏汽车推出的端到端智能驾驶侧重于通过数据投喂和训练无限度规则的 AI 大模型,而特斯拉的 FSD V12 则采用了全新的神经网络进行车辆控制。

相比之下,两种技术路线各有各的优劣势:

AI 大模型需要采用大规模数据进行训练,可以利用算法和架构来优化训练过程。而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和优化权重系数,以此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

同时,AI 大模型的规模更大、复杂性更高,而神经网络的复杂性取决于其层数、神经元数量和连接方式,通常来说 AI 大模型能够处理规模更大、复杂度更高的数据;

但是同样,AI 大模型需要庞大的计算资源和算力,神经网络则可以通过对算法的优化和结构优化来提升计算效率;

除此之外,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要更强,而 AI 大模型虽然也具备自学习能力,但是调整和优化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计算资源。

所以,小鹏汽车的端到端大模型正是基于折算 10 亿+里程的视频训练、超 646 万累计公里数的实车测试、超 2.16 亿累计公里数的仿真测试来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小鹏汽车还宣布:

端到端大模型能够做到「2 天迭代一次」,在未来 18 个月内智驾能力提升 30 倍;

在 2024 年 Q3,小鹏汽车的智驾除了实现「全国都能开」之外,还将实现「每条路都能开」,在 2025 年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何小鹏还立下了一个 Flag:2025 年,小鹏汽车将在中国实现「类 L4 级」智驾体验。

买车送「专车司机」

那还得是「AI 天玑

小鹏汽车定义的 AI 智驾汽车具备主动学习、快速成长、千人千面的特点,于是全量推送的 AI 天玑系统面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套将 AI 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舱和智驾的操作系统,包含了「AI 小 P」、「AI 司机」、「AI 保镖」三大核心功能。

根据小鹏汽车给出的数据显示:

在完成升级后,AI 天玑系统的平均帧率、首帧跟手性、触摸响应速度均提升 30%以上,应用启动速度提升 50%。在用户公测中,AI 天玑系统的满意度高达 97%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全域大语言模型」的上车将 AI 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融合到用车的全场景中。全域大语言模型实现了自研 XPGT 大模型、阿里通义大模型以及智谱 AI 大模型的融合。

通过车内外环境感知的联动,AI 天玑系统提供了能够主动感知并推理分析需求的车载助理「AI 小 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AI 天玑系统的上车还在全场景影像和哨兵模式等等功能上进行了升级优化,带来了更好的智舱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智舱,在智驾上 AI 天玑系统还提供了「AI 司机」功能,分为「AI 代驾」和「AI 泊车」,覆盖了行车、泊车在内的细分智驾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 代驾实现了「点到点」超长记忆领航智驾,我们在日常用车的场景中有很多经常走的路线,比如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上下学、去会员制商超定期采购等等。

而 AI 代驾可以学习记忆这些路线,并通过一键 AI 代驾来前往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起来与理想汽车之前推出的「通勤 NOA」有些类似,在功能定义上确实如此,但是在技术实现以及体验上稍有一些不同。

基于 AI 天玑系统的自主学习能力,AI 代驾仅需学习以此就能够生成定制化的智驾路线。并且,每个用户最多可存储 10 条记忆路线,每条路线的长度最高能够达到 100k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与理想汽车通勤 NOA 最明显的不同在于:AI 代驾可以模仿用户的驾驶习惯,来实现真正的千人千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AI 泊车」这部分,小鹏汽车发布了「免遥控离车泊入」和「迎宾出库」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 泊车能够实现全自动离车泊入和多场景极速泊车,对于狭窄车位的泊入以及泊车效率这两个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

在面对侧方位、断头位等等更为复杂和刁钻的车位布局,AI 泊车也可以顺利实现泊车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泊车的过程中,AI 天玑系统会判断车位宽度,最高能够支持「车身宽度+30cm」的车位进行泊车。在遇到狭窄车位时,AI 天玑系统能够主动提醒驾驶员采用离车泊入功能。

同时,在回到车位附近时手机 App 会主动弹窗提醒使用迎宾出库功能,通过一键「召唤」来实现狭窄车位的车辆出库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AI 天玑系统已经正式向小鹏汽车 P7i、G6、G9、X9 车型的用户进行推送,而 G3、G3i、P7、P5 车型会稍晚一些,分不同批次在今年 Q3 和明年 Q1 开启公测。

最后

经过这次 AI DAY,小鹏汽车实现了 AI 技术的全面上车,更多的重心在于让 AI 对细分的用车场景和用户在意的用车体验进行赋能,而不只是在车内向 AI 提个问题、或是让 AI 画一幅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 AI 天玑系统的全量推送和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上车,小鹏汽车如今带来了更安全、更高效、更灵活、更细分的智能驾驶。而在智舱功能和体验上,也进行了迭代和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小鹏汽车可以说实现了:从新能源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转变。

或者说,何小鹏口中未来的「智能化十年」是从「AI 定义智能汽车」开始的。

本文作者:小胖子

不要忘记关注「极客汽车」的微信视频号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