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覃前几天写了一篇题为《1964年,粟裕写了首悲壮的诗,听了林彪一席话,激动地改了末两句》的文章,讲述了粟裕和林彪这两位新中国开国将帅中的“双子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惺惺相惜的交往过程。其中讲道:粟裕在离开部队后,在心情低落的情况下写了一首七律诗。不久,林彪到上海与之相见,鼓励他多到部队里走走。林彪时为军委第一副主席,他的一席话让粟裕先前悲苦、郁闷之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雄心。他在心情激荡之余,把先前写的那首诗的最后两句作了改动,意境大变,豪气冲天。

很多读者读了这篇文章都有些小意外、小激动。

他们表示:先前单知道粟裕大将在军事上的造诣高深莫测,并不知道诗也写得这么好。

其实,开国将帅中虽说很多是来自贫苦家庭的子弟,但是通过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学习、成长,到了登坛拜将、授衔加勋之时,全都成为了高级知识分子,能歌善赋者并不在少数。

并且,又由于毛主席俨然是一代诗宗、一代词宗,稳执“豪放派”大旗,则其麾下将帅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彼此经常诗歌唱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十大元帅为例。

朱德、陈毅、叶剑英都有诗集出版,自是此道中的能手、高手。

毛主席没有对朱老总的诗进行过点评,但陈毅的点评可谓一语中的——“总司令有总司令的诗的本色”。

我们看朱老总在1940年5月带领八路军鏖兵太行山时所作的《出太行》,开首的“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便出手不凡,极具气势。

远在重庆的叶帅辗转读了朱老总的诗,诗兴勃发,和了一首《将军莫唱大刀头》,也让人精神大振,豪气横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对叶帅的诗是非常欣赏的,曾拿他和董必武相提并论,说“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

当然,毛主席还是和陈毅元帅唱和最多,老覃在多年前写的《一柱南天百战身,元帅本色是诗人,十大元帅中的儒帅,诗才追元白》一文已经说过,毛主席曾称赞陈毅的诗作大气磅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陈毅元帅的《咏青松》《梅岭三章》因被收入了语文课本的缘故,也早已脍炙人口了。

此外,徐向前元帅年少时读过3年多的私塾,后又到了镇上的高等小学求学,虽然最后因为家贫失学,但他一生勤于钻研,诗才也是一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覃先前录制过一个题为《1978年,徐向前回首往昔风云岁月,心潮澎湃,挥毫赋诗,壮怀激烈》的视频,是关于徐帅写于抗战胜利40周年的《忆响堂铺之战》。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老覃还写过一篇题为《入朝首战,三天歼敌1.7万人,杨成武欣然赋诗,毛主席赞:诗如其人》的文章,讲的是杨成武上将入朝首战,在文登川大破美军铁甲阵后作的一首七绝,用字虽然粗鄙,却另有一番气象。

话说回来,十大元帅中,年纪最幼、平时话语最少,喜怒不形于色,深沉大略的林总,偶尔也会赋诗填词,这却是极少人知道的事。

今天,就专门来说说林总填写的两首词《西江月·重上井冈山》《西江月·四十年前旧地》。

老覃在今年六月份写了《1986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里,为何会出现两首内容雷同的作品?》一文,讲的是毛主席曾在1965年春巡视大江南北之后,于5月份以70岁高龄重游了井冈山。由于他在1928年曾写过了一首《西江月·井冈山》,这次重游,他就另写了一首《念奴娇·井冈山》。但是,他后来对《念奴娇·井冈山》感到不满意,就另外再写了自认为还算满意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样,世上就有了两首内容、意旨、风格如出一辙的关于井冈山的词作了。

时隔4年,即1969年9月,林彪也重游了井冈山。

他入住茨坪,看望了当年的老赤卫队员,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重走当年的挑粮路,走上黄洋界的制高点,还浏览了七溪岭,兴致勃勃地写下了《西江月·重上井冈山》《西江月·四十年前旧地》这两首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井冈山回到北京,林彪高高兴兴地把这两首词抄送毛主席呈阅。

他万万没有想到,毛主席阅读过后,拿出了红铅笔,在《西江月·四十年前旧地》里面的“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下面画了两条粗杠,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口中说道:“这个已经是历史公案了,不要再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何以口出此语呢?

老覃在去年写过《毛主席在红四军七大落选,夜不能寐,林彪带200块银元登门看望》一文说:1929年4月初,中央特派员刘安恭到了红四军后,当上了红四军军委书记。他生搬硬套苏联红军的一些做法,限制了前委的领导权。为此,毛主席先后在湖雷会议和白沙会议中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与之相抗争。林彪坚定地站在了毛主席这一边,并在白沙会议之后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毛主席不要离开前委,留下来“纠正一切同志的错误思想”。但是,毛主席终究还是在1929年6月22日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意外落选了。他离开了红四军,前往闽西等地视察。到了该年年底,陈毅从上海带回了“九月来信”,再三敦请,毛主席才回到了红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当时,红四军内部已经开始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

林彪就在这种背景之下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毛主席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于1930年1月5日,给林彪写了一封长达六七千字的长信。

这封信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林彪在《西江月·四十年前旧地》里面写“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显然是想要否定自己多年前曾经有过的革命悲观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是最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的人,岂容他随意更改?一句“历史公案,不容再翻”让他彻底打消了翻案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