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插混和增程式车型,成为了市场上增长率最快的车型。

目前来看,这类车型,既没有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也可以纯电行驶,相比燃油车,行驶成本更低,确实是目前折中的选择,特别是随着动力电池的降价,一块20度的电池,成本只需要几千块钱。于是,很多售价很低的插混和增程式车型,纷纷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很多人都不解,为什么其他车企,不选择在燃油车上面增加一块电池,做成插混或者增程式呢?这样做,让车辆不仅可以纯电行驶,而且可以降低油耗,像紧凑级插混车型,普遍市区油耗在5升以下,有的能够做到4升以下,而燃油车,普遍都在八九升,堵车甚至要到10升以上,加块电池做成插混多好,为什么这些车企不愿意做呢?

其实很多人低估了,普通燃油车做成插混车型的难度,这绝对不是加一块电池就可以搞定的,别看国产车企插混车型像下饺子一样,但是它和纯燃油车,可绝对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产品。你要想日系、德系这些合资品牌,将自家的燃油车型,转型混动,至少面临下面几个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是发动机,混动车型的发动机,都是专用的,都是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你用一台奥拓循环的发动机,去做混动,真的不一定能省油,比如本田2.0L IMMD发动机的高热效率平台在转速1500-3000rpm,扭矩105-135Nm(对应的功率范围是17-39kW),在2000rpm、120Nm时(对应输出功率是25kW)达到峰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普通燃油车的发动机,不一定有这么宽的高效率平台,发动机在不同工况的热效率差别很大,通常只在中低转速且中高扭矩(负荷)时表现最好。这样的发动机,是无法做混动车型的,即使做了,也不一定真比燃油车省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混动车型,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油车变速箱,除非是P2插混,但是P2插混的问题我们说过多次了,不再赘述,而油车的变速箱只能调转速,扭矩则完全由司机的右脚调节,而混动车型,动机转速和扭矩可以通过电机和电池的充放电随意调节,因此要用电机组合,再加上离合器来控制内燃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有能力造出混动车型的车企,必须要有一台热效率很高的阿特金森循环的内燃机,另外还要有混动技术控制方面的专利,这可不是每个车企都有的,国产车企似乎家家都有混动,也是提前布局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是市场方面的考量,像一些成名已久的车型,比如说朗逸、轩逸、速腾、思域等等,它们顶多会推出一个混动版本,不会将现有的车型,全部加上一块电池,改造成混动车型,原因也很简单,这么做的风险太大,这些车型已经作为燃油车而被广泛熟知,转型成为混动车型市场风险太大,而对于一些销量惨淡的冷门车型来说,它们最好的结果是停产,而不是转型。

所以你看啊,普通燃油车改造为混动车型真没那么简单,另外,燃油车依然有它的市场,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新能源车型,觉得燃油车更靠谱,更可靠,对于一些合资车企来说,船大难掉头也是客观存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