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开始第二次深刻影响世界汽车工业。

3月的大众汽车集团年会上,CEO奥博穆透露,奥迪品牌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的车型,将于2026年推出。5月20日,在上汽集团与奥迪汽车的签约仪式上,双方合作开发的首款车型上市时间为2025年。

随着合约细节敲定,上汽奥迪新车型的计划落地时间提前一年。

这只是开始。根据上汽与奥迪的合作协议,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为上汽奥迪联合开发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平台上的首批三款车型将覆盖B级和C级车市场。

以中国市场换国际技术的合资1.0走过四十年后,再次以上汽为开端,国际品牌换中国技术的合资2.0时代启幕。

01

造最先进的奥迪汽车

“奥迪标志性的美学和工程设计与上汽集团的创新势能相得益彰,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直观、互联的数字体验和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奥迪全球CEO高德诺在签约现场表示。

传统豪华品牌已有段日子无法在中国用上“先进”的形容词了。

曾经以先进技术为品牌溢价的豪华品牌,在中国电动智能汽车领域光环不再。屡屡“上市即落后”之后,甚至被冠以“杂牌电动车”的诨号。

上汽与奥迪此次的合作,将改变这一现状。

作为此次合作落地的“技术操刀手”之一,上汽集团旗下零束科技(以下简称上汽零束)能够为上汽奥迪提供在中国市场也堪称顶尖的智能汽车底层核心技术:“中央集中式+区域控制”的电子电气架构(以下简称EE架构)、预装Galaxy OS中央计算平台、智能云平台和数字化体验产品组成的3+1产品矩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与中国同行,还是奥迪体系内对比,上汽零束的这套全栈3.0都很能“打”。

也是2025年,大众集团首款PPE车型 奥迪Q6 参数 图片 )L e-tron国产车型将推出市场。其仍采用五个区域控制器的EE架构,与上汽零束全栈3.0仍有至少半代的差距。

在这套“中央集中式+区域控制”的全新EE架构之上,是一套上汽零束针对车用需求全新开发的狭义操作系统,包括Safety Linux、微内核、Hyperviosr、Safety RTOS操作系统。

Galaxy OS是不同狭义操作系统在整车上的应用,能够满足智舱、智驾、车控等模块,对不同功能安全等级、不同实时性的需求,实现了系统流畅度、迭代能力和车辆安全三者的全局最优。

同时,Galaxy OS基于整车SOA能力打造车载应用场景自定义为9个大类、50个子模块、4000多个接口,支持车载应用快速上车,大幅加快终端OTA的速度。

全栈3.0不仅仅是车辆的最优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硬件集中上收,软件最大化复用,周边传感收敛”,上汽零束全栈3.0的控制器数量减少一半以上、感知传感设备成本降低30%,线束长度减少30%;性能上,实现“降低整车能耗、提高整车通信带宽及OTA升级效率”。

整车低压功耗下降50%、数据带宽提升5倍,OTA下载和安装时间均可缩短至30分钟以内。研发效率支撑产品迭代节奏上趋近半导体行业的摩尔定律。

如上汽零束官方在现场表示:“技术创新不是为了炫技,最核心就是系统成本大幅降低和研发效率持续提升。”

02

为什么是上汽零束?

“我们将支持奥迪品牌定制,与奥迪一起共创、联合开发具有奥迪DNA的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并搭载系列车型量产,新车将配备行业和全球顶尖的软硬件技术及电动性能,为用户带来更流畅、更友好的智能交互体验和安全出行体验”上汽零束负责人表示。

奥迪一向以“启迪科技”为品牌表现,为什么在智能电动创新技术领域需要寻找中国力量?相比大企业病转型困难,转型战略摇摆等问题,中国已是智能车最前沿应用市场,才是根本原因。

作为汽车的发源地,欧洲汽车工业围绕点到点的移动工具迭代百年,形成了高度完整、领先的车辆定义、研发、制造和服务产业体系。欧洲市场率先定义和验证汽车作为移动出行工具的底层需求和功能,之后再向全球扩散。

欧洲市场如此领先,欧美汽车在合资国产四十年,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也不过是“加长”而已。

但智能车则是以高速移动的智能机器人为终局的全新产品,底层产品概念与功能车已全然不同。这种“差异”强大到欧美基于功能车形成的产业体系无法有效响应的地步。需要新市场需求与产业体系磨合迭代,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模式。

如以2019年特斯拉国产为起点,中国市场和产业链已围绕智能汽车高速变革近六年时间。上汽零束正是在这样的市场和产业当中成长起来的。

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上汽零束认识到落地智能车产品概念,要将整车系统性“解构”为“感知、云端超脑、大小脑及线控执行机构”,按照类智能人架构进行系统“重构”:

融合感知架构把场景信息数字化,为“云端超脑”部署的AI大模型训练进化提供数据燃料;算法成果蒸馏到边端“智慧大脑”,其根据场景信息实时做出规划决策;“敏捷小脑”协调线控底盘3个方向6自由度实时、可靠和稳定运动。

对奥迪来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不乏能够提供先进理念的供应商。但能将理念落地为在性能、成本、成长性都具备竞争力,且在量产车型上得到验证的玩家却是寥寥,又是奥迪目前的当务之急。

上汽零束便是这极少数,已将“AI+软件定义汽车”落地为量产产品的企业。

四年实践,上汽零束规划出了智能车云管端全栈架构的三代路线图:全栈1.0实现“域集中”,解决L2++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OTA的问题;全栈3.0“中央集中式+区域控制”主要解决整车架构BOM成本和L3自动驾驶问题;面向AI大模型时代的挑战,初步规划全栈4.0解决方案,重点攻关类智能人架构、AI大模型、AI OS,支持L4/L5自动驾驶。

同时,与产业链和品牌联合共创和研发,打造预装Galaxy OS中央计算平台,可灵活配置区域控制器,集成为1.0~4.0系列全栈解决方案,能够支撑不同车型的高阶智能化需求。

目前,梯次搭载上汽零束智能车方案和产品的十余万辆智能车已经跑在全球多国的大街小巷,并持续迭代进化,并成为奥迪追赶中国速度的加速器:

未来基于“智能数字平台”的上汽奥迪产品上市周期将大幅缩短超30%。

03

上汽奥迪,合资2.0时代启幕

事实上,汽车产业的变革往往都是从一款重要的车开始。

1986年,上海大众对标大众标准,开始生产 桑塔纳 ——彼时大众品牌中最大、最新的车型,B级车 帕萨特 的第二代。90年代初,上海桑塔纳的年产量突破10万辆,国产化率达到90%,上海大众桑塔纳的供应商是众多车企的“免检”对象,上汽成为中国汽车人才的黄埔军校,中国自此建立起了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汽车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塔纳的国产过程,是中德汽车企业在合资模式下,对理念、产品、技术、标准乃至文化,进行血肉磨合,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成为“市场换技术”合资1.0模式的范本。

市场换来的技术如此之强,不仅为通用、福特、丰田、本田、日产、BBA进入中国打下基础,也成为中国品牌、新势力、特斯拉在中国乃至世界参与竞争,甚至实现领跑的基石。

经过四十年的高速追赶,中国市场需求和电动、智能化技术成为世界汽车产业新的引领者,并开始带动产品与合作模式的深层变革。

“‘在中国,为中国’,”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表示:“奥迪与上汽集团的深化合作是落实这一战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18年,大众集团将其持有的上汽大众股份中的1%转让给奥迪公司时,无人预料到这一“里程碑”,会从简单的“上汽大众卖奥迪”,“奥迪复制南北大众合资模式”,最终深化为上汽向奥迪输出电动智能汽车底层核心技术,合资2.0时代的开端事件。

在合资2.0时代,中国车企依仗的已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勤学苦干和中国市场,而是领先且体系化的技术势能。

上汽奥迪合作透露的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是上汽七大技术底座之一。目前,上汽已经建成包括面向纯电、混动和氢能源的上汽 星云 、珠峰、星河三大整车技术底座,和基于动力总成、电池、电驱和智能车解决方案的蓝芯、 魔方 、绿芯、银河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奥迪的合资2.0模式,既不是简单的供应商采购,也不是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双方的技术、产业优势的深度整合共进。

如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所言:“奥迪汽车拥有强大的高端车型产品定义、整车研发和工程技术能力,上汽集团智能电动创新技术行业领先,双方将通过此次合作携手赋能上汽奥迪的未来发展。”

以上汽奥迪的合作为开端,品牌换技术的合资2.0时代,跨国车企提供的不仅仅是百年积累的品牌溢价,更重要的是品牌背后的高端产品标准和体系能力。

中国车企提供的也不只是某项单一技术,而是支撑技术持续迭代的体系能力和新的产业链矩阵协同。

“这一联合项目彰显了‘美美与共共启新篇’的合作精髓。我们将共同推进开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工作。”上汽奥迪联合项目CEO,原奥迪A级到C级细分市场电动车型系列负责人宋斐明表示,“随着双方倾注各自核心优势,我坚信奥迪将充分利用‘中国速度’和市场创新活力,持续塑造未来高端电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