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欧盟对中国车企征收惩罚性关税已成定局。据媒体此前报道,众多德国车企也将遭受影响。12日,多家德媒相继报道德国车企在进入2024年后面临的惨淡局面。有数据显示,德国车企在与亚洲同行的竞争中处于全面劣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tagesschau.de

根据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析,德国3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整体营业额下降了2%,利润下降了25%——这样的表现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虽然这三家在第一季度的总营业额仍然达到了1480亿欧元,但利润却大幅下滑。

与德国人的糟糕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日本车企同期营业额则增长了17%、利润增长87%。德国媒体《每日新闻》报道认为,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日元的持续贬值。日系车型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并同时获得汇率收益。此外,韩国车企起亚凭借13.1%的超高利润率,成为了第一季度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在全球市场销售数据方面,德国车企在今年开局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尽管其欧洲、美国的销量分别增加了3%、6%,但在中国市场却下降了2%。随着中国本土车企的不断发展壮大,西方品牌只能接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车企的总销售额为5581亿欧元,较2022年增长10%——大众集团(包括旗下的奥迪保时捷、斯柯达等品牌)共卖出31万辆汽车,宝马266万辆,梅赛德斯-奔驰250万辆。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掩盖德国车企利润下降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dpa

安永市场观察员康斯坦丁·加尔(Constantin Gall)认为,疫后经济下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都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此外,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也是充满了变数。尽管电车的需求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但是欧洲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因此,众多车企不得不兼顾传统内燃机车型和新能源车型——这便意味着进行高成本的双重投资。

(欧洲时报德国版李帅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