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个月末比亚迪 DM 5.0 以及秦 L 和 海豹 参数 图片 ) 06 DM-i 上市以来,各种好评不断,NEDC 亏电油耗仅为 2.9L/100km,不少人都满油满电开了 2000 多公里,“工业奇迹”的头衔的似乎也实至名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仔细分析这套混动系统后,我发现比亚迪 DM 5.0 系统还有两大短板

短板一:仍有动力受限、失速的风险

比亚迪一直在强调 DM-i 系统是“以电为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所谓“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在享受“以电为主”的诸多优势时,也会有一些相应的“烦恼”。

比亚迪 DM 4.0 的不少车主都有投诉“EV 受限”、“高速失速”的问题,DM 5.0 和 4.0 结构基本完全一致,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个隐患。

造成“EV 受限”、“失速”等问题的核心原因就是“功率供给跟不上消耗”了,先从功率的供给侧发动机电池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秦 L 和海豹 06 DM-i 上的 1.5L 发动机最大功率 74kW(净功率 70kW),相比秦 PLUS 上的 1.5L 上最大 81kW 的功率还减少了 7kW,这个功率不够大,而且还是自吸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高速行驶中,发动机进入直驱状态,这个时候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转速耦合,一般自吸发动机输出最大功率时转速在 5500-6500 转,比如吉利 帝豪 1.5L 发动机最大转速时发动机转速 6300 转。

显然在标定的时候不会把直驱时的转速标定到 5000 转以上,实际上根据秦 PLUS DM-i 车主的实测,车辆在 120km/h 时发动机的转速为 2715 转,在 100km/h 时为 2250 转,这个时候发动机的功率估计只有 30 多 kW。

这个时候如果要超个车,30 多 kW 的动力肯定不够,这个时候有两个提升输出功率的方案,一是电池开始输出功率,二是发动机退出直驱,开始满功率发电(还取决于 P1 发电电机的最大功率),这个时候关键就看电池了(发动机最大 70kW 净功率喂不饱电机,80km 驱动电机最大功率 120kW,120km 版本驱动电机最大功率 160k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 DM 5.0 比亚迪的电池有明显的升级,关键一点是放电倍率来到了 16C,提升了 33%,按照 80km 版本电池容量 10.08kWh,120km 版本 15.87kWh 的电池容量来看,其电池最大放电功率能达到 160kW 和 253kW,完全能够“喂饱”最大功率 120kW 和 160kW 的电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里有两个隐患,首先是磷酸铁锂电池天生 SOC 电量不好估算,主要是磷酸铁锂 LFP 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就是电压太平了,在 10%-90%的电量电压都差不多,导致很难用开路电压来修正 SOC 的值。为解决这一问题,车企普遍会建议车主一周充满一次或多次,蔚来的 75 度电池则是用三元+磷酸铁锂混装来解决这一问题,代价不小。

这个时候如果车主很久都没有充满过电池,这时车内电脑显示电量还有 25%,但开着开着突然电量一下掉到了 10%,电量过低的时候电池是无法正常输出功率的,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EV 受限”和“失速”的问题了,在高速上还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一个隐患就是前面提到的,发动机的功率有限,如果遇到持续高功率输出的情况,比如连续上坡,电池就“保不住电”了,本身 10 度、15 度的电量就不多,这个时候只能停路边让发动机原地发电,让电池电量比较满了再出发。

总体来看,DM 5.0 还是主打省油低成本,发动机采用了完全追求高效率的 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秦 L 和海豹 06 DM-i 上的电池容量也不高,但换来了 9.98 万起的价格当然还是值得称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接下来的宋 L DM-i 上依然会搭载这台最大 74kW 功率的 1.5L 发动机,根据申报信息,宋 L DM-i 的整备质量达到 1930/2000kg,相比秦 L 的 1669kg 重了约 300kg,同时 SUV 风阻还更大,一家人开着 SUV 出远门游玩的概率更大,遇到“EV 受限”和“失速”的概率也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也可以对比一下同类型的车型,在 A 级到 B 级的插混轿车里, 五菱星光 也用的 1.5L 发动机,结构也和 DM-i 一样;奇 瑞风 云 A8 用的也是单挡 DHT,但用的是 1.5T 发动机;吉利银河 L6、帝豪 L HiP 用的是 1.5T+双行星齿轮排 3DHT 方案;丰田 卡罗拉双擎 用的是 1.8L+行星齿轮的结构;本田 思域 HEV 用的是 2.0L+单挡 DHT。

在 SUV 插混里面,几乎没有用 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的了(目前只有长安启源Q05,其尺寸和重量都不如 比亚迪宋 系列)。

短板二:前驱架构不够高级

在燃油车时代,20 万以内已经很难买到后驱车,一般只有宝马 3 系及其以上的级别才会用到后驱,后驱也经常也会成为车企着重宣传的要点,2019 年凯迪拉克出了一个非常魔性的广告,反复在强调一个观点:没有后驱,不算豪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驾驶的角度来看,后驱确实是更高级的,首先后轮驱动可以让前轮专注于转向工作,转向时车辆的反应更加敏捷;然后车辆在起步时重心会后移,后驱车的抓地力会明显更好,对于大马力车来说会更为明显;最后后驱不像前驱车发动机和驱动系统都非常靠前,很容易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而后驱车比较容易做到类似 50 比 50 的配重比。

在燃油车时代,后驱的成本很高,毕竟需要纵置的发动机、变速箱和传动轴,对车辆的技术和空间都有不低的要求。但到了新能源车时代没了变速箱,如果能把 DM-i 上的 P3 驱动电机放到后轴 P4 位置上,则可以达到串联后驱和并联四驱的效果,那么 DM-i 的工况就变成了:中低速下都是后驱,高速上前驱巡航,或后驱或四驱加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里也可以把 P1 电机充分利用一下,不仅能发电也能驱动,那么就变成了长城 Hi4 架构:P1、P4 电机都能纯电驱动,串联时可以四驱可以后驱也可以前驱,发动机直驱时 P4 电机也可以发力形成四驱。

这样最大的好处是不像 DM-p 那样需要 3 个电机,只用 2 个电机在不明显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后驱或四驱

因此虽然长城的新能源发展得明显不如比亚迪,但 Hi4 的结构是可以借鉴的。以比亚迪的技术储备,随时都能“掏出来”,可能是比亚迪觉得这个价位的用户不太在意这些?

总体来看,比亚迪 DM 5.0 在油耗和成本方面确实出色,但仍有“EV 受限、失速风险”和“受限于前驱”两大短板,DM 5.0 混动也还不是比亚迪混动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