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老病死总是人类无法避免的永恒议题。

于是丧葬文化也成了传统文化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传承千年的丧葬文化还为许多考古学家佐证了不少历史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一条从古传承至今的特别规矩——“摔瓦盆”,并且还要求必须得是长子“摔瓦盆”,其中究竟有什么道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殡葬文化

向来有“生死难料”“一命呜呼”“与世长辞”等专门形容去世的词语,只要有生命诞生,就避免不了总有一天会死亡的结局,因此丧葬文化远比大家想象的悠久。

早在远古时期就发现了丧葬文化的痕迹,那时人们还未经驯化,更没有“自古以来”的规矩可言,也没有礼教、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只能用最朴实,以及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进行,比如火葬、土葬等,中间并没有什么仪式。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夏商时期,也就是奴隶制王朝的建立时期,这时君王以及权贵的权力陡然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人们开始为君王以及权贵修建木质棺椁以及石室陵寝,还会举行一系列的复杂仪式,比如为死者洗浴干净并更换新装。

这种情况随着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愈演愈烈,因为宗法制度的影响,整个社会都更加重视血缘关系,也十分强调家族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除了要举行更加宏大的葬礼外,还需要死者的血亲参加葬礼并为其送行。

到了秦汉时期,儒学大力发展,甚至儒家还成为国家的主流文化,而其中蕴含的“孝文化”也成为时代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时期,“是否孝顺”已经成为评判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也就是能否“当官”的重要标准。

在这种社会氛围之下,“孝文化”也开始向殡葬仪式进军,为了证明自己的孝顺,更为了获得君王的青睐,丧葬仪式逐渐变得奢华又繁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丧葬仪式实在太过铺张浪费,对百姓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负担,更有甚者还会令民生凋敝,滋生各种社会问题。

意识到这种情况,秦汉之后的君王,一直致力于限制和规范殡葬仪式,努力找到简约与隆重的平衡点,满足百姓在殡葬文化上的精神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经过多个朝代的演变,以及民国时期的大力改革,但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古时的殡葬仪式流传至今。

比如让人看得半懂不懂的规矩——“长子摔瓦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长子“摔瓦盆”

“摔瓦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一般是由长子在葬礼现场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传统文化中,长子的身份十分不一般,自出生开始,长子就被视为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未来,当然身上也肩负着照顾整个家族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长子摔瓦盆,就寓意着告诉去世的长辈,他将会承担起该负的责任,照顾好兄弟姐妹,让他们在地下能够安心,同时也表明长子要继承家族的绝大多数财产。

而“摔瓦盆”这一行为也意义非凡,不仅是为了表明生者与逝者从此阴阳相隔的决绝,还蕴含着另外一种意味,那就是让逝者早日回到另一个世界,不要再挂念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总结来说,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防止生者过度悲伤,早日脱离伤心的情绪。

不过“瓦盆”该怎么摔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明确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情况下,需要长子拿着瓦盆的边缘,用力摔在地上即可。

也有地方的人,会使用砖块砸向瓦盆,致其四分五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地方的人会在瓦罐的底部钻一些小孔,寓意着让祖宗保佑家族多子多福。

由于漫长的时间长河,以及各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摔瓦盆”在不同地区不仅有不同的称呼,就连其代表的寓意以及“摔瓦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历史上关于“摔瓦盆”的由来,也同“摔瓦盆”的方式一样,没有确定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摔瓦盆”的由来

一种说法是,“摔瓦罐”一事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兼陶制品商业化的鼻祖(有人推测)——范蠡。

因为他一直醉心于制作陶器,并且还把陶器发扬光大,在陶制品行业上的贡献令人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范蠡去世的时候,他的学生,以及受其恩惠的百姓,纷纷将他生前最钟爱的瓦罐摔碎,以示敬意。

在他们眼中,这是为了辞别范蠡,让瓦罐跟随他一起前往另一个世界,再续前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只是一种象征意义,用“摔瓦罐”这一行为预示着与过去时光的诀别。

也表明生者与逝者的诀别,希望瓦罐破碎之后,不管生者逝者都能开启新生活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摔瓦罐”起源于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事迹上。

据传闻称,这位父亲出生在一个从事瓦罐制作的工匠家庭,一辈子都在为如何制作最好的瓦罐忙碌,而他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对瓦罐制作也十分精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解决父亲的难题,也为了给父亲一个惊喜,工匠的孩子耗费许多时间精力,亲手为工匠父亲制作出了一个最好的瓦罐。

工匠父亲对此惊喜不已,既高兴孩子在制作瓦罐上展现出来的天赋,又高兴自己终于见到什么叫做最好的瓦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高兴过后工匠父亲一把拿起这个瓦罐摔在地上,刹那间瓦罐四分五裂。

而工匠父亲的这种举动,并不是不尊重孩子的心血与付出,在他们眼里,这才是对孩子心意真正的回报,寓意着孩子将会永远记住父亲在这一刻对他们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寓意丰富的举动也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于是纷纷效仿,并加入了殡葬仪式当中。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摔瓦罐”的出处源自上古时期,那时人们已经制作出了陶器,因此女子生产时多用盆装满温水,用于即将入世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逝者故去是生死有道,在去世时“摔瓦罐”就意味着有始有终,生于瓦罐,也应该离于瓦罐,正应了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同样“摔瓦罐”也有岁岁平安的意思,一是祝福逝者平安奔赴黄泉之路,二是保佑生者从此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也包含着,与以前的时光彻底诀别的意思,希望逝者早日离开人间,不要回头,而生者则早日放下过往,莫要过度为逝者忧伤,共同向前方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丧葬文化进一步发展,“长子摔瓦罐”这一传统也在一部分地区,慢慢消失,甚至还成了封建迷信的代表。

但是迷信也好,陋习也罢,人总要有一些信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