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黄大路

编辑/ 牛跟尚

设计/ 赵昊然

奇瑞首席造型设计师、奇瑞设计中心副总经理龚冯友最近有些困惑和焦虑。

他在6月14日举行的2024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提出一系列课题和问题,比如:中国汽车产业确实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因为在中国不管是汽车市场还是整个社会形态,我们的现状是上升通道太窄、太单一;

再如,关于成功的价值观似乎也仅局限在商业成功的成王败寇,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拥有订单的企业仿佛拥有了一切的解释权,错误可以被原谅,甚至一些原则也可以被突破,放在一个企业的长线来看,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又如,中国设计所做的所有关于原创的努力和进步还会在国际市场受到尊重吗?在欧美人眼里,我们这种“Copycat”具有抄袭原罪的帽子什么时候能真正摘下来?

一个严厉的知识产权和保护机制,对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中国的汽车设计再一步往前走,走出自己的样子,也是至关重要的。

龚冯友反问,当我们如果发现一个更热的赛道、一个更快的变现领域,我们是否能像乔布斯、马斯克一样坚守一个科技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未来各方的角逐会更加激烈,谁能善用工具理解市场、理解用户,形成一种技术优势、审美体系,才能赢在未来。

想象力肯定会开启中国设计的大航海时代,在开启之后,这个汽车版图也可能在之后有一个市场的重塑。

以下是奇瑞首席造型设计师、奇瑞设计中心副总经理龚冯友的演讲实录,此处有删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想象力共塑产品“灵魂”

我是奇瑞汽车龚冯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基于我们在奇瑞汽车的设计实践,带来的课题是《构想未来,多维价值的创新驱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下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当中,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奇瑞作为国内造车老牌大厂,同样诸多挑战命题: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如何稳固品牌影响力并实现品牌向上?如何开拓新的价值空间?

我们认为,想象力在现在和未来的市场环境中都发挥着巨大价值,脱离宏大叙事,我们需要站在个体角度深入观察一个国家的市场和用户。

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品牌群雄逐鹿,以想象力共塑产品“灵魂”,正在成为汽车行业以及中国设计的新答案

面对上述三个层面的挑战与机遇,奇瑞希望从三个价值维度破局竞争,这分别是:面向全球市场、深挖品牌价值、触及融合新赛道,而我们在设计层面也依托这三个价值维度,讲述当下中国原创设计的新驱动力

本次以我们在奇瑞设计的Omoda7、艾瑞泽风云A9量产前瞻teaser版本以及基因vision concept car三台车的作为案例,分别讲述品牌出海、设计溢价、远景洞察三种价值维度中,设计所迸发出有关的融合、逻辑、跨界的创新驱动力

大家知道,奇瑞是出海的老兵。出海既需要“仰望星空”的全球战略进行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也需要“脚踏实地”地用产品说服千差百异的国外市场,在产品的体验过程中,功能是触达用户感受的第一个点,以功能为基础塑造产品的情绪价值,再以产品的体验共性形成独有的品牌文化。

好的中国原创设计应该基于冷静的文化自信,将想传达的东方文化意象、理念和审美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来,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产生共鸣:东方韵味,全球共鸣

我们希望以自身的文化脉络影响海外市场的汽车设计实践,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话语权的问题以及市场、客户群审美认知的差异。这时,我们需要既向前看,看到科技与未来,又向后看,找到文化共融的方向,以触动心灵的设计构建共融的情感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moda7就是这样一台出海车型,我们提出感性科技美学,汽车不止是功能的载体,还是情绪的载体,追求新意和感性,在科技中体现情绪,以科技驱动智慧出行。

这是一种更具温度的设计,Omoda7表达出主流前沿的造型趋势。我们在打造全球车型的路径上,全球品牌,全球技术,全球设计必然不可或缺,Omoda7的前脸设计体现锋锐雅致的美学体验,着重刻画的数字化灯语及无边界格栅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审美趋势所在。

来到侧面,Omoda7侧锋俊逸,我们力求在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下呈现出东方文化的平衡之美。

锋锐雅致美学的车尾,破风般的动势姿态与精致回闪型尾灯相得益彰。

Omoda7,我们打造超感舒适生态舱,以流畅舒缓的曲线亲易近人的型面语言让用户感受到家的温馨。

在Omoda7的设计中,我们认为好的中国原创设计应该是建立在一种冷静的文化自信上,把想传达的东方文化意象和理念及审美,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来表达,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即便解读不同但却能同时产生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是未来几年品牌营销传播的灵魂

奇瑞的尹总曾经不无感慨地提到过他在中东的经历,说那里人将路虎作为资产,而将中国车作为工具。

在奇瑞汽车销量达成100万辆时,尹总提出奇瑞需要从“技术奇瑞”到“品牌奇瑞”的升级转型,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在品牌向上地过程中,设计发挥的价值。

设计是未来几年品牌营销传播的灵魂,它对于公关和营销有着旗帜性的引领作用。接下来我们来看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亮相的品牌量产预演teaser概念车——奇瑞艾瑞泽风云A9,本车型设计从ARRIZO STAR概念车开始,以脉络清晰的设计逻辑,预言即将开启的奇瑞风云混动序列产品线的设计风格。

艾瑞泽STAR概念车的设计,我们便从一开始回归车系品牌的原点,对ARRIZO进行解构,将其分成“A”和“RIZO”两个词根。

“A”提炼为三角形元素,而“RIZO”提炼自其西班牙语中原本的含义-水元素。

由此我们便得到了“三角形”与“水元素”两种设计语言,其分别代表“精工科技”与“纯净水润”的造型质感。

同时进一步延申其形式美感背后的内涵,未来品牌设计调性将会融合理性思维与感官体验。

我们将其凝练最终得到品牌的设计美学理念:上善若水&感知几何美学。

下面我们以三角形元素与水元素分别展开,呈现ARRIZO STAR概念车的设计美学逻辑。

首先我们来看三角形元素,如车门上的三角元素交互识别,使外饰交互方式更具科技感。

三角形元素装饰悬浮车顶,形成独特的车型设计识别,三角形前车门侧标,体现精工质感的品牌内涵。

接下来我们来看水元素在ARRIZO STAR概念车设计中的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整车,车身在光影的变化下形成水润的型面。车轮内凹的弧度变化形成独特的水波质感,车顶到尾部连结的光影,形成流动的一体感。

从ARRIZO STAR概念车,到量产预演的艾瑞泽风云A9,我们将概念车定下的风格基调以及设计逻辑品牌语言,完美延续到量产版本的车身设计中,无论是光影流动的水润型面、还是车顶流畅延续到车尾的饱满一体感;无论是全系列标志性的精工三角形元素识别,还是前后统一的双层式灯语,都在表达着我们将一整套完整的设计逻辑贯穿整个产品线,为品牌造型加持设计故事点,加强用户对产品品牌的记忆点与传播度,为品牌溢价持续赋能。

来到ARRIZO风云A9的内饰设计,其同样以环抱主题还原湖水如镜的意象,打造“上善若水感知几何”的沉浸式美学体验,同时环抱式座舱也延续奇瑞品牌内饰环形主题。

ARRIZO风云A9的车型设计,展现了由品牌基因到具体设计语言再到美学体验的完整设计美学逻辑,清晰的设计逻辑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清晰的品牌识别与品牌印象,在我们看来,品牌溢价、品牌价值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更加感性的指标,在技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设计成为了新的突破口,需要对产品的造型内涵以及品牌价值不断深挖。

设计和技术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有Vision,向前看,向未来看,我们来看充满远景探索意义的GENE概念车,GENE概念车意在探索奇瑞未来家族设计基因以及未来电动汽车的跨界设计的全新体。验

借助垮领域的想象力,GENE概念车正是这种跨界创新的探索,展现年轻梦想家对于智能电气化时代里数字化与艺术感融合的期待。

在GENE概念车的设计中,我们对品牌造型核心进行解构,得到奇瑞环的品牌核心设计理念,同时我们力求将硬件的汽车,做成具有感知的生命体。GENE概念车正是用来展示跨界的可能性,以及品牌可以触达的边界。

GENE概念车引入“元宇宙”概念,将人、车、物纳入一个物理引擎,使引擎中的所有人、车、物相互关联,“元宇宙”也是我们对未来价值机会的洞察。以此我们为GENE概念车设定双子模式切换功能:即Real现实模式下的主动驾驶,以及Meta虚拟模式下的自动驾驶。在现实模式下,车灯模拟了环形粒子加速器的动态效果,奇瑞标志转为现实模式log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虚拟模式下,进入“智慧环”巡航灯效,提示行人车辆已进入了自动驾驶状态,车灯转换为虚拟模式,奇瑞标志也转为虚拟模式logo。

我们再看内饰部分,打造环形座舱,内外呼应,“环环相扣”,环抱内饰主题,功能规整布局于环形轨道之上。

内饰同样也有双子模式切换,在现实模式下,方向盘靠近驾驶员,当切换到虚拟模式时,方向盘会主动退缩远离驾驶员进入自动驾驶,隐藏在方向盘下方的虚拟现实VR眼镜会推出,在乘客佩戴眼镜后座椅会自动调节到零重力座椅模式,提供舒适的虚拟体验。

我们将奇瑞品牌LOGO立体化,创新Console形式呈现多维度交互体验中枢,我们以虚拟空间为媒介,把人、车、物数字化,继而以“身临其境”地方式让他们相互关联,虚实融通,折叠现实与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象力将会开启中国设计新的大航海时代

今天,很多车企和产品都宣称以年轻人为消费主体,但我们是否做到直击年轻人内心深处,洞察年轻人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设计师不但要自己创造,还要借助朋友圈和生态链的强大,进行多领域的跨界融合,跨界创新。

面对Z世代的全新消费市场,我们需要把一部分的设计决策权让渡于年轻人,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走入Z世代人群的生活,畅享未来,为他们的同温层人群打造属于他们的产品。

汽车越来越成为年轻人跨界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而跨界的背后是族群的聚合,是汽车生活的场景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对上述三款车型案例的分析,我们从世界性设计语言、设计与品牌溢价、跨界的想象力三个维度的价值层面,论述了设计在融合、逻辑、跨界三种不同的方法论中所呈现的创新驱动力,其背后更是打造强产品力,力求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形成跨文化间的情感共鸣,也是在美学逻辑上深入挖掘,打破品牌向上所遇到瓶颈,是面对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以数字化和艺术感等跨领域的融合尝试,拓宽想象力的边界,用创新设计驱动品牌

我们觉得中国汽车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现状是上升通道狭窄和单一,关于成功的价值观似乎局仅限于商业的成功,成王败寇,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拥有订单的企业仿佛拥有了一切解释权,错误可以被原谅,甚至一些原则也被突破。

而放在一个企业的长线来看,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中国设计所做的所有关于原创的努力和进步还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尊重吗,在欧洲人眼中,具有抄袭原罪的帽子还能摘的下来吗?一个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发现更热的赛道,更快的变现领域,我们还能否像乔布斯马斯克一样坚守一个科技梦想

未来各方的角逐会更加激烈,谁能善用工具、理解市场、理解用户,形成技术优势,审美体系才能赢在未来。想象力将会开启中国设计新的大航海时代,汽车版图可能会在这个时代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