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2023年,全球气候异常导致粮食产量骤减,中国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危机。在这一背景下,一群科学家提出了一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在沙漠种植小麦。

这个大胆的构想引发了激烈的争议,但最终还是获得了批准。然而,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项目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农业格局,更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指明了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林远峰教授站在会议室的讲台上,神情凝重。台下坐满了来自各个部门的专家和官员,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位年近五十的科学家身上。

"各位同仁,"林远峰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演讲,"根据最新的气候模型预测,未来十年内,我国可耕地面积将减少15%,粮食产量可能下降30%。如果我们不采取紧急措施,将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农业部的王司长皱着眉头问道:"林教授,你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林远峰点点头,按下遥控器。屏幕上出现了一张中国地图,大片的黄色区域格外醒目。

"沙漠,"他指着地图说,"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提议在沙漠地区种植小麦。"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顿时炸开了锅。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水利部的李处长忍不住喊道,"沙漠连仙人掌都长不好,怎么可能种小麦?"

"林远峰,你是不是疯了?"王司长也不客气地说,"这种荒唐的想法也敢提出来?"

面对质疑,林远峰保持着冷静。他继续解释道:"各位请听我说完。我们可以利用最新的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改造小麦的基因结构,使其适应沙漠环境。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发新型的灌溉系统和土壤改良剂。"

"就算技术可行,成本呢?"财政部的张主任问道,"这种天价项目,国家怎么可能支持?"

林远峰早有准备:"根据我的初步计算,如果项目成功,五年内就能收回成本。更重要的是,这将彻底改变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甚至可能成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关键。"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过了良久,一直没有说话的副总理终于开口了:"林教授,你有多大把握?"

林远峰坚定地回答:"至少60%。而且,即使失败了,我们获得的技术和经验也将是无价的。"

副总理沉思片刻,然后说道:"好,我同意给这个项目一个机会。但是,"他的语气变得严厉,"如果一年内没有实质性进展,项目立即终止。"

就这样,在争议和质疑中,"沙漠种麦"计划正式启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三个月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麦盖提县。

烈日当头,狂风呼啸,黄沙漫天。在这片不毛之地上,一群身影正在忙碌。

"老张,水管接好了吗?"林远峰喊道,他的声音被呼啸的风声淹没。

"接好了,林教授!"助手张明大声回应。

林远峰环顾四周,看着这片荒芜的沙地,心中不禁有些忐忑。理论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如此残酷。他们真的能在这里种出小麦吗?

就在这时,一辆吉普车驶来,车上下来一个中年男子。

"林教授,我是麦盖提县的县长马力克。"男子自我介绍道,"说实话,我对你们的项目很怀疑。这里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温差高达70度,连最顽强的沙漠植物都难以生存。"

林远峰笑了笑:"马县长,正因为困难,我们才要来挑战。如果成功了,不仅能解决粮食问题,还能为治理沙漠化提供新思路。"

马力克叹了口气:"好吧,既然上面已经批准了,我们地方政府自然全力支持。但请你们务必谨慎行事,不要浪费国家资源。"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远峰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实验。他们首先改良了土壤,引入了特制的沙地改良剂。然后,他们安装了智能滴灌系统,精确控制每一滴珍贵的水资源。

终于,第一批小麦种子被播下了。

然而,现实比想象中更加残酷。第一批播种的小麦苗刚冒出头,就被狂风卷起的沙子掩埋了。第二批苗勉强长到十几厘米高,却因为高温和缺水而枯萎。

"林教授,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了?"一天晚上,张明沮丧地问道。

林远峰沉默了一会,突然说:"不,我们换个思路。既然无法改变自然环境,那就改造小麦本身。"

从那天起,林远峰带领团队开始了新的尝试。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试图增强小麦的耐旱性和抗风沙能力。同时,他们还研发出了纳米材料防护罩,保护幼苗免受风沙侵袭。

03

六个月过去了,他们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京方面开始施压。农业部的王司长亲自打电话来:"林远峰,你还需要多长时间?别忘了,你只有一年的时间。"

林远峰知道,如果再没有进展,项目就要被终止了。压力之下,他开始日以继夜地工作,常常彻夜不眠。

就在项目即将到期的前一周,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整个团队兴奋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教授,快来看!"张明激动地冲进实验室,"有一株小麦,它...它在生长!"

林远峰匆忙赶到试验田,只见一株小麦正在茁壮成长。

不仅如此,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