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马斯克的一句话,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当被问及比亚迪与特斯拉谁更强时,这位科技狂人轻描淡写地表示:“特斯拉不仅仅是汽车公司,更是一家AI和机器人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数据向来是不会说谎的,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时候,特斯拉成功卖出了将近45万辆,可另一边,那个被马斯克“无视”的比亚迪却悄悄地交出了一份更加亮眼的成绩单,狠狠打了特斯拉的脸。

曾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可谓是一枝独秀,马斯克也处于春风得意的状态,但现在,国产品牌比亚迪以惊人的速度强势崛起,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两国电车巨头的巅峰对决,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特斯拉想要逆风翻盘?

埃隆・马斯克,一提起这个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 “颠覆” 与 “创新”,他就像是一位勇敢的开拓者,不断挑战传统,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他一手创立的特斯拉,曾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最初被质疑能否生存,到Model 3/Y 的热销,特斯拉完成了从“网红”企业到销量神话的蜕变,马斯克本人,也凭借着特斯拉的成功和他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表现,成为了全球首富和话题中心。

2012年,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主打高端的Model S在当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没有对手,2019年,上海超级工厂的落成,更是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按下了加速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odel 3/Y 的推出,准确无误地击中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要害,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特斯拉的销量也一路攀升,甚至在2023年创下了全球销量突破160万辆的历史新高。

而盛极必衰,进入2023年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一车难求的盛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销量下滑、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困境,特斯拉,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应对销量下滑的压力,他们在2023年初在中国市场掀起了价格战,降价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销量,但也压缩了利润空间,而且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

面对销量下滑的压力,马斯克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更是一家AI公司,他将未来的希望押宝在了自动驾驶技术上,认为这是特斯拉突破瓶颈、重回巅峰的关键。

马斯克的宣言绝非无中生有,特斯拉在自动驾驶这个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有着长久的发展历程,其打造的 Autopilot 和 FSD 系统,始终是特斯拉核心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依旧面临着法律法规的规范以及技术成熟度等诸多方面的艰难挑战,特斯拉想要如愿达成自己的目标,究竟能否成功,目前还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这必须要等待时间来进行验证。

在今年的第二季度,他们的交付量达到了 44.4 万辆,不可否认,这个数字确实依然较为可观,而令人担忧的是,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交付量下滑的情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与特斯拉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是一片热火朝天,传统车企眼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纷纷踏上转型之路,试图在这个新兴领域中抢占一席之地。

其中,比亚迪和特斯拉绝对是两家巨头,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他们的路子却不太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走的是“两条腿走路”的路子,既搞纯电动,也做混动,甚至连燃油车都没完全放弃,他们的想法很直接,先把产品线铺开,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

而且比亚迪自己就能搞定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成本优势很明显,再加上“刀片电池”这类创新技术的加持,比亚迪的竞争力确实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斯拉这边就比较专注了,一直全部投入纯电动,而且主要瞄准高端市场,他们的强项在于技术驱动,电池管理、自动驾驶、车载系统,这些方面都走在行业前列。

以 Model 3 和 Model Y 为代表,它们的设计简洁大方且时尚感爆棚,科技元素十足,在全球范围内,无数人对这两款车青睐有加,成为了它们的忠实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固然,两种技术路线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判定,在未来的日子里,比亚迪和特斯拉必定会在市场的角逐中互相学习,它们会审视对方的优势之处,将其吸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纯电动和混动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新能源车企想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还得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新的技术路线,做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到市场策略的时候,比亚迪这边,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主打性价比,以亲民的价格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不会让消费者在购车时感到经济压力过大。

他们所采用的策略成效显著,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成功地站稳了脚跟,如今,比亚迪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成就,开始积极地拓展海外市场,全面布局全球化发展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斯拉走的是高端路线,产品定价一直比较高,但他们特别会玩营销,总能制造话题,提升品牌影响力,而且特斯拉的全球化布局很早就开始了,在美国、中国、欧洲都有生产基地。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价格战在很大程度上估计是难以避免的,而对于车企来说,真正更应该高度关注的重点还是在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比亚迪和特斯拉在某些领域也有合作的可能,比如电池供应、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等等,毕竟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现在这一行业面临着很多挑战,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车企转型速度很快,新的电动车初创公司也层出不穷,各国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行业的不确定性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链也在经历重塑,电池、芯片这些关键零部件供应紧张,汽车企业必须加强供应链管理,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会对汽车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两个企业肯定已经做好了准备,比亚迪会继续巩固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加快全球化进程,提升品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斯拉必然会持续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全力保持自身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与此同时,特斯拉也会积极推出价格更为亲民的车型,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国产车的强势崛起

比亚迪的崛起之路,是以电池制造为起点的,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一步步从手机电池领域的“隐形冠军”蜕变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 年,比亚迪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收购了秦川汽车,那时候,电车还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新兴领域,但他们凭借着在电池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从最初面向中低端市场的E6、K9等车型,到如今覆盖高中低端市场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以及硬派越野品牌“方程豹”和豪华品牌“仰望”,比亚迪的产品矩阵不断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技术研发方面,比亚迪完美地呈现出 “中国速度” 和 “中国力量” 的魅力,仅23年上半年,比亚迪就将 202 亿元的资金投入到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等核心领域的研发当中。

比亚迪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除了技术上的领先,更关键的是它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深入洞察与理解,与追求极致性能和科技感的特斯拉不同,比亚迪更注重车辆的实用性、舒适性和性价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比亚迪深知中国消费者对车辆后排空间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视,因此在车型设计上,比亚迪更加注重后排空间的布局和座椅的舒适性,以满足中国家庭用户的出行需求。

比亚迪采用垂直整合产业链的手段,成功构建了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比亚迪的产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的崛起,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全新形象,曾经,中国汽车品牌给人的印象是“廉价”、“低质”,而比亚迪的成功,证明了中国汽车品牌同样可以做到“高品质”、“高技术”、“高价值”。

尽管目前比亚迪在汽车销售数量上已经把特斯拉甩在了身后,但是在市值层面,两者之间却有着不小的距离,截至 2024 年 7 月的时候,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比亚迪的市值大约只是特斯拉的七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YD的成功,为中国汽车品牌树立了榜样,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特斯拉的创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也加速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

参考资料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特斯拉连续两季度销量同比下滑,股价却创近半年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T之家——比亚迪2024Q2全球新车销量98万辆,首次超本田跻身第七大车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浪财经——比亚迪完胜特斯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网——被比亚迪反超?马斯克回应:相比车企,特斯拉定位更接近于一家AI或机器人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