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将回收后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到工厂叉车上
12月1日-4日,汽车之家做了一次电动汽车冬季低温续航测试。
如果把所有电动汽车续航达成率做个排名,排名第一的,可能没人能想到——宝马i5。
无论是热卖的比亚迪,还是当红的小米华为蔚来小鹏,都没有做到i5 99.8%那么高的续航保持率。
如今的电动汽车市场,在动力电池方面,“卷”长续航,“卷”超快充。而宝马“卷”的是续航达成率——这在传播上不够抢眼球,但在实际使用当中,是最有用的性能。
这是一个很小的发现,但也说明了宝马集团技术创新的价值观——创新应该给消费者带来最实在价值,而不是营销的卖点和噱头。
正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先生所说:“科技创新不是技术的堆叠,而应真正服务于人。”
在诸多技术创新上,宝马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探索,都带来了有意义的价值创造。今天就让我们来略举一二。
01
电池:负责“生”,也负责“重生”
提到宁德时代的崛起,很多人提到一个东西——宝马集团提供的800页电池技术文档。
并不夸张地说,宝马手把手教宁德时代做出了车规级动力电池。
此后,宁德时代也成长为宝马、乃至全球汽车行业重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时任宁德时代宝马项目总监朱凌波曾经说,“没有宝马就不会有今天的宁德时代。”
在电动汽车普及之前,几乎就没有车规级动力电池一说。这便是宝马800页生产标准的意义所在。
在与供应商合作之前,宝马集团早就在总部慕尼黑成立了电池研究机构,并且建立了电池生产的中试线,不仅掌握了电池的机理,而且摸索、总结了电池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将生产标准分享给宁德时代之后,宝马还派出专家团队与宁德时代建立高规格的联合开发团队,共同解读动力电池生产标准,其中一位宝马的高级别工程师曾在宁德时代长期出差,一待就是2年。
两年后,宁德时代将之前的800多页要求逐一落实,其生产的第一款动力电池成功被装配到了华晨宝马的新能源车型上。这意味着,中国电池企业,跨过了车规级的关口。
宝马的新能源车型,几乎没有任何起火的案例,这就要归功于宝马对生产品质的要求。
在应用环节,宝马集团也不追求极致的电池性能,而是留有很高的安全冗余。
以宝马旗舰纯电轿车i7 xDrive60L为例,该车型搭载电池包净容量105.7千瓦·时,在CLTC标准下,该车续航里程650公里,并没有过分追求长续航。在此基础上,而百公里能耗仅17.9千瓦·时。
对于一部大型豪华车而言,这一组数据充分验证了宝马对动力电池汽车应用的原则,与其长期以来的造车理念一致:高性能、高效能和高适用性的完美结合。
更重要的是,宝马集团对动力电池的关注不止于使用阶段,还致力于其“后半生”的价值开发。
为此,宝马集团先是建立了完善的回收渠道,继而和合作伙伴一道,探索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材料回收利用。
为了让回收“有迹可循”,宝马于2017年开始布局自研的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让每一块电池的每一个生命阶段都透明、可追溯。
回收渠道方面,宝马全国超过80%的经销商已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
在回收之后,退役的动力电池会被送到宝马合作伙伴——华友循环那里,进入到双方联手打造的闭环回收系统。
首先,对于还有利用价值的电池,宝马和华友循环会探索将其梯级利用起来。
在宝马铁西工厂里达厂区,就有一个绿电梯次储能项目。该项目的储能电池,就是由BMW iX3退役电池模块改造而来。
其次,对于无法再利用的电池,华友循环会对电池中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高比例提炼,再将其全数返回宝马国内电池生产体系中,用于新电池的生产制造,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截至今年上半年,宝马已经回收超过2,000吨电池再生原材料,为科学、高效应对动力电池“退役潮”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这一电池回收、利用系统,不仅能够避免电池可能对环境、社会的损害,而且能够循环利用资源,最终降低电池成本,同时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减碳。
02
“绿钢”产“绿车”,绿电充“绿车”
在电动汽车普及之初,不少反对者提出,尽管电动汽车在使用环节零排放,但是在电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环节、电能发电环节都存在大量排放,甚至加大了总体排放,因此,电动汽车并不能减碳。
这一批评,在宝马电动汽车上,是完全不成立的。
据估算,生产一辆中型纯电动汽车,所用钢材的碳排放,约占该车供应链端碳排放的20%。因此,生产和使用绿色汽车用钢是降低汽车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
2022年8月,宝马与河钢集团携手,开启了“绿钢”供应链的合作之旅。在今年7月,宝马又与首钢宣布深化合作,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进一步壮大“绿色朋友圈”。
所谓“绿钢”,是低碳汽车用钢,相较于传统钢材,这些“绿钢”生产过程将少产生10%至30%的二氧化碳。
对于电动汽车充的电,宝马也关注其来源的清洁化。
在本月初举办的2024宝马中国可持续发展供应商日活动中,宝马宣布与国家电网升级合作:自2025年起将大幅提升现有绿电充电的覆盖区域和充电量,计划到2027年BMW、MINI车型在国网充电桩实现100%绿色充电,有效降低电动车客户使用阶段碳减排。
宝马集团用“绿钢”生产电动汽车,用“绿电”给电动汽车充电,并不是偶然之举。这些努力源于宝马集团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宝马设定了到2030年将单车全生命周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的目标,并在原材料采购、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全面推进减排。
03
不卑不亢的百年创新者
1916年成立的宝马,饱经沧桑——一战、二战、50年代末的破产危机、石油危机、全球化……
每一次,宝马都用技术创新来迎接时代的挑战,并且成为行业创新的领导者。
这轮智能化、电动化的挑战,一方面,宝马是变革的引领者,另一方面,在应用新兴技术方面,展示出成熟、实用的态度。
在智能化方面,汽车行业目前主要应用是两大方向: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很多人不知道,宝马是驾驶辅助和数字化座舱的引领者。
2023年12月,宝马L3级自动驾驶车辆在上海市获得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宝马是第一批拿到这一牌照的车企。
之前,宝马集团已经在德国开展了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示范和应用。
从这些维度看,宝马是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头部领先汽车制造商之一。而且,在智能驾驶的应用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不急于求成。
在智能座舱方面,宝马称之为数字化,应用到座舱核心是人机交互系统。
宝马是从2001年宝马E38就开始应用第一代BMW iDrive,迄今也有20多年的经验,已经迭代到第9代。
宝马的iDrive人机交互系统,注重驾驶体验、乘坐体验,在驾驶信息和娱乐信息之间,以安全为重。
以BMW iX为例,该车的平视显示系统、仪表盘和中央显示屏三个显示屏相互配合,可以根据驾驶者需求,按照优先级排序信息,在最适合驾驶者观察的屏幕上有层次的呈现,便于驾驶者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带来更高的安全性。
明年1月的CES上,宝马还将首发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在新世代车型上首发。这一座舱名为首创全景iDrive,包括行业首创视平线全景显示、3D抬头显示、超感智控方向盘以及BMW首创向心中控4个车内交互界面。
4个界面虚实结合,结合日益成熟的智能驾驶乃至自动驾驶系统,宝马车主将在其中享受亦真亦幻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当智能电动大潮兴起,很多新兴车企因为积极应用智能化、电动化技术,而拥有了智能标签、绿色标签。宝马作为有百年历史的豪华车企,一直在探索、引领各种方向上的最新技术。
什么时候将其应用?既要结合当时的市场需求,也要符合宝马造车的理念。
也许风头被别人抢去,但是宝马带给消费者的有价值、很实用、不浮夸的功能和体验;也许联合探索新技术的宁德时代、河钢、华友循环等,也惠及了友商,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这便是宝马的创新价值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