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视频近日在网上流传,连人民日报客户端都转了。视频显示,在北京地铁4号线上,一名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对着奶奶破口大骂。旁边乘客劝阻,还遭男孩反怼,“干你的事去,不要管我”。

在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的文章中,总结了这孩子的“三宗罪”,不尊敬长辈、野蛮粗俗没有礼貌、事不如愿就发脾气。不用多说,跟帖评论区一片骂声,有人说,这孩子不加管教,以后就是个废品。

看着小男孩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确实不是滋味。现在有些孩子从小生活无忧,娇生惯养,有不少坏脾气和不良习惯,让家长操心。以往多有报道,哪家孩子把小区车子给划了,又有哪家孩子把展览馆的画给糟蹋了。这些都难免让人担忧如今的家庭教育。

新的社会现状,新的教育痛点,提醒我们,不能用老套的教育方式来管教孩子了。就说这个视频里的孩子吧,他在地铁里的言行举止,其实是家庭教育在外部环境的展露,家里没教好,所以跑外面撒野了。问题出在孩子,根子却是在父母身上,很显然,导致这一情况的第一责任人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家长。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该反思的是孩子的父母。

小男孩在地铁的表现,按常人的眼光来看,确实很成问题。但这么说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了,孩子是未成年人,心智还在成长,我们不能完全用大人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这事情。不妨想想,婴儿饿了的时候会哭,高兴的时候会笑,恼怒的时候会叫,这才是正常反应。如果不是这样,大人反倒要着急了。

同样道理,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表达需求和情绪的时候,不可能太“高雅”,尤其是开始有自主意识、有点小叛逆的孩子,可能会以情绪宣泄的方式来宣扬个性,表达“主张”。所以,问题的重点其实在于,这孩子到底是什么心理状态,有什么想法,而不是他的肢体语言、语气神态是否合乎社会规范。

我的意思是,当你用大人的眼光来评判这名小男孩的行为举止,或许只能得出小孩没教养的结论,然而,如果从小孩所处的成长阶段,以及试图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则可能得出不同结论。可以简单判断的是,他的内心一定有什么缺失。只有了解孩子所想,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以合适的方式教育孩子,调整他的行为规范。

这么说很简单,其实做起来不容易。因为我们大人有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惯性,特别是面对孩子,大人是强势一方,也就经常考虑不到孩子的感受。但是,从大人的视角出发,往往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打骂只能让孩子服从,而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事理。

我看到这段视频后,更感到好奇的是,孩子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如果奶奶真的站起来让座给孩子,会是什么结果?遗憾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奶奶可能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从而失去一次跟孩子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