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上学后,家长们就开始操心孩子的成绩,甚至会亲自辅导孩子,以为凭自己的能力辅导小学生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有时候辅导着辅导着,却发现自己跟不上教育的脚步了。时代日新月异,教材上的有些东西也在变化,可能家长的思维还停留在多年前吧,即便是小学的内容,他们有时候也不能直接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火”的笔顺,以前课本上是先写左边的的“点”再写“撇”,现在教材上是先写左边的“点”再写右边的“点”,笔顺发生了变化。笔顺和以前不同的字还有“叉”“爽”“脊”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比如“骑”在古诗中的读音也变了,“一骑红尘妃子笑”,家长们以前一般读“jì”,现在却发现它读“qí”。很多人觉得现在的读音很奇怪,它在这句话中不是名词吗,为什么要读表示动词的读音呢?类似的情况还有“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等等。

不仅语文,家长们觉得小学数学中的有些问题也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题问“做一床宝宝蚊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薄纱”,结果图上显示长宽分别为1.5厘米、1.2厘米。一位妈妈觉得这个数学题不符生活常识,严重脱离生活实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这个二年级的数学题1张桌子坐8人,3张桌子坐几人?

有人觉得这个题目有多种答案,具体答案是什么,应该由桌子排列的样式决定。于是有人说是16人,也有人说24人或25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没那么复杂,家长们被有些带有脑筋急转弯性质的题目牵着走了,这就是一道最基本的数学题。

一个孩子写的是3×8=24(人)。家长一方面觉得题目不严谨,答案不一定是24,一方面觉得就算题目没问题,这也不是标准答案,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更正,结果孩子说这是老师教的。两人各执己见,家长便去质问老师,老师一番话迅速打脸家长。

家长认为,8×3才是标准答案,3×8是错的。乘法中被乘数是基数,乘数是倍数。题目中单位是人,所以基数只能用人,就是8人×3倍,而不是3人×8倍。

家长觉得这个是小学必须掌握的,运算不仅仅局限于数字,而且还有单位,如果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四年级后孩子会很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说,现在教材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没有“被乘数”和“乘数”之说了,这个题中3×8和8×3都是标准答案。家长仔细看了看教材,才发现两种都可以,顿时觉得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材中明确表示,4个5相加等于20,可以写成5X4=20,也可以写成4×5=20,而且都读作“某乘某等于20”。也就是说,以前的“乘以”“被乘数”和“乘数”这几个概念都消失了,至少二年级没出现。

这也就说明,8×3可以表示八个三,也可以表示三个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家长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觉得现在的教材不够严谨。一位妈妈说,她让孩子讲一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孩子总是含糊不清的;她让孩子用以前最标准的方法列乘法算式,孩子总是不会用,反正现在只要得数一样就行。家长觉得还是以前的教材更严谨科学,更容易理解。

但有人觉得,以前的教材过于教条主义,没必要区分3×5是3+3+3+3+3,5×3是5+5+5,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了。

大家见仁见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不太清楚教材为什么要改来改去,但觉得编者应该自有道理,他们的眼光应该更长远,想法应该更贴合现在的教育和学生。

看来家长们在辅导孩子之前,要先把孩子的课本拿出来仔细研究下,再也不能用自己固有的思维直接上手教了。

“学无止境”这句话也适用于家长。家长要多多学习,与时俱进,和孩子共同成长。

你对此事怎么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