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编受尼康公司邀请前往日本报道CP+2013摄影器材展。在行程中,我们还做客尼康总部,同尼康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尼康1系无反相机及尼克尔镜头的产品与技术。以下是关于尼克尔镜头的座谈实录:

!

1932年,尼康公司前身“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Nikko)”注册了Nikkor(尼克尔)商标。翌年,生产出第一批Aero-Nikkor航空摄影镜头。自此之后,尼康持续发展电影和数码相机镜头,Nikkor镜头始终搭载尖端光学技术,并成长为一个知名的高性能镜头品牌。今年,恰逢Nikkor镜头80周年,因此尼康特别在CP+2013展台设置了Nikkor镜头特别展区。

那么,什么是Nikkor镜头的技术支柱呢?尼康公司的技术人员给出了要点:最先进的技术、生产质量与设计质量。

最先进的技术

首先,在技术方面,尼康新一代Nikkor镜头已经全面配备了SWM(Silence Wave Motor)超声波马达。VR镜头防抖可以提供最高5档防手抖效果,而大口径的PGM模铸非球面镜片也能实现高品质的像差补正。最后,尼康自2006年起开始引入Nano纳米结晶镀膜。这一技术最早应用于半导体曝光机上(这样一台专业仪器售价超过50亿日圆),而现在已经有多达22款尼康Nikkor镜头配备了Nano纳米结晶镀膜(最廉价的AF-S 28mm F1.8G 售价不到5000元)。

从不到5000元的28mm F1.8到定价超过10万元的800mm F5.6,已有22款尼康Nikkor镜头采用了纳米镀膜技术。

关于非球面镜片,目前常用的类型有两种,分别是成本较低的复合非球面镜片,与较为昂贵但相差补正效果更好的模铸非球面镜片。过去的研磨式球面镜片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ED、AF-S 14-24mm F2.8G ED等镜头采用了PGM模铸非球面镜片。

附:一个小发现

在尼康Nikkor镜头中,金圈与纳米镀膜已经成为划分镜头等级的两大特征。长久以来,高品质Nikkor镜头都是在日本、泰国生产的,而现在AF-S 105mm F2.8G ED VR和AF-S 28mm F1.8G都是在我国生产的。AF-S 105mm F2.8G ED VR是首款配备SWM超声波马达与VR防抖系统的微距镜头,并且采用了诸如Nano纳米结晶镀膜、ED镜片与内对焦等多项新技术。此镜头最初在日本生产,现在已转为中国生产,是在我国生产的最贵的Nikkor镜头(约5700元)。

生产质量与设计质量

除了最先进的技术,缜密的设计配合严格的生产流程,也是达到高品质镜头目标的必备要素。之前小编就曾参观过尼康设在我国无锡和泰国大城府的工厂,对“以优秀的调整基数确保稳定的产品质量”以及“即使是入门级镜头也经过全数检查、全数校正”这两点深有体会。在介绍这一部分内容时,尼康开发本部负责Nikkor镜头设计部门的经理 泉水隆之先生提到了“MTF检验机制”。

事实上,我们在查阅镜头相关新闻、评测时,经常能看到“MTF”这一名词。所谓MTF,即成像画面对比度与被摄对象原始对比度的比值。也就是说,如果MTF达到100%,那就代表我们拍摄的画面完全还原了被摄对象的对比度(但这是不可能达到的)。一般来说,被拍摄对象越细小,MTF就越低;而镜头像差与小光圈时的衍射现象也会造成MTF的明显下降。不过,MTF值并非越高越好。一款好镜头要兼顾高分辨率与良好的虚化效果,即所谓焦内成像、焦外成像都要好。我们在观看照片时,会从一张平面照片联想到一个立体的事物——尼康称之为“三次元成像性能”,而决定这一联想效果的关键就在于“点(虚化)成像”的质量。

似乎有些深奥,不过简单来说,在拍摄人像时,我们既需要合焦位置清晰锐利,又希望焦外柔和甜美。因此如何在锐利与柔和之间进行取舍,就成为设计镜头的关键。除此之外,尼康也提到了要在设计中为用户提供物超所值的满足感,也就是要合理使用特殊镜片和高端技术。

探讨会结束之后,我们还进行了产品试用,近距离感受包括AF-S 800mm F5.6E FL ED VR在内的尼康Nikkor镜头产品。在试用过程中,尼康技术人员也为我们解答了一些问题。其中,对于大家非常关心的旧型号镜头搭配D800/D800E等高像素产品的效果,泉水先生的回答是机身像素的提升肯定会为分辨率带来提升,但试用旧型号镜头则容易出现瓶颈,减弱像素提升所带来的效果。(文/ET)